?

深度解讀莫里森小說的歷史文化關鍵詞
——家世溯源 童年生活 黑人英語 鄰里社區

2016-02-14 04:20山東孟憲印
作文教學研究 2016年6期

山東 孟憲印

深度解讀莫里森小說的歷史文化關鍵詞
——家世溯源 童年生活 黑人英語 鄰里社區

山東 孟憲印

莫里森對美國當代文化,文學的影響是深遠和具有革命性的, 她之所以能做到這樣,主要是由她所處的歷史和文化語境決定的:她的家世,她的童年生活,黑人英語和非洲裔美國人特質的鄰里關系是深層次理解莫里森小說的重要關鍵詞。

家世溯源 童年生活 黑人英語 鄰里社區

莫里森美國最嚴肅的,最重要同時也是最有才華的仍然在寫作的作家,她“富有洞察力和詩情畫意般的語言把美國現實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寫活了” [1]P3。莫里森致力于為黑人讀者而寫作,她的小說挑戰了白人優先的話語霸權,她之所以能做到這樣,主要是由她所處的歷史和文化語境決定的;她的寫作以標準英語為依托,黑人英語為輔,黑人英語為其作品增加了靈性,同時這種混血兒式的語言的使用,讓白人讀者有了異域風情的感受,她通過這種特質的文學語言再現了非洲裔美國人在美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生活體驗和對人生的體悟。她賦予美洲印第安人神話非洲人的價值觀和宗教觀的內容,重構和再現了非洲裔美國人的神話。

一、家世溯源

莫里森發表《最藍的眼睛》時已年過四旬,她出生在1931年2月18日,那時很多奴隸仍然健在。美國的財富和繁榮是建立在三百年的奴隸制度的遺產之上[2] P7。盡管《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已發表,從法律層面上,奴隸制已被廢止,但現實生活中奴隸制的陰影仍籠罩著非洲裔美國人的生活:在莫里森出生的年代,《古姆克勞法》仍然實行,非洲裔美國人仍是該法的受害者。三K黨的活動仍很猖獗,種族暴力仍是非洲裔美國人生活中的現實威脅。據統計,美國在1882---1968年間,有3445名黑人被私刑處死,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前,黑人被私刑處死并不是新鮮事[3];莫里森出生前的二十年,90%的非洲裔美國人家庭是佃農家庭,莫里森的外祖父母家庭也不例外,The Great Migration(大遷徙)是美國二十世紀歷史上重大和對美國人民生活影響巨大的事件,大約有50——100萬人從美國的南方遷移的北方,莫里森的外祖母Adelia和外祖父John Willis 一家也加入了大遷徙的行列。

Willis這家人先是搬到肯塔基州,而莫里森的祖父一家則從喬治亞洲搬到了俄亥俄州。為了孩子們的教育,夫妻倆決定再次搬家,他們搬到了俄亥俄州的叫洛恩的鋼鐵之城,蘇必利爾湖就在小城附近。這座小城及周圍之地則是《最藍的眼睛》和《所羅門之歌》背景所在之地。二十年后,整個美國陷入了經濟大蕭條的經濟危機之中,莫里森作為他們的外孫女出生了。莫里森一家,因生計艱難,不得不靠接受政府救濟而活命,莫里森之所以對政治關注和關心和她的家庭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二、童年時期與黑人英語——莫里森美學觀和文學觀初具雛形

小亨利?路易蓋茨指出:非洲裔美國人,從文化意義上講,到達美國時,并不是一無所有,白手起家;這些黑人能在通過中間通道時能活下來,隨之幸存的還有他們的文化,盡管是低層次層面上的文化,譬如他們的音樂,神話,宗教儀式以及各種表演形式,他特別推崇非洲裔美國人的黑人英語,黑人英語代表了黑人在語言上的黑人性,黑人英語的存在使得形成一套與西方主流文化并行的一套表意系統;黑人英語最為顯著的特征是應答式的表達形式及轉喻;莫里森對這種表意系統撥用使得其創作具有超越性和創新性,不至于落入白人作家或者一些從白人的視點寫作的黑人作家創作的俗套而失去生命力;莫里森對黑人英語的應用,最集中的藝術形式是講故事,民歌和民謠。這些藝術形式都是莫里森在孩童時代早已接觸到的,并且業已潛移默化了,并且已內化于莫里森內心。尤其是講故事這種形式對于童年莫里森的心智的成長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父親每天晚上都給她講述形形色色的鬼故事。莫里森解釋說:講故事對黑人而言,不僅僅是為了娛樂更是為了民族文化的傳承;鬼故事是非洲裔美國人信仰體系的一部分。她孩童時代所聽的很多神話故事都是非洲民間傳說的變體,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都有類似的版本;她父母給她講的很多故事都是美洲印第安人和歐洲人民間傳說的故事框架,其內容和反映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教義和文化意象都是具有純非洲地域文化內涵。

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說《所羅門之歌》是以非洲神話傳說中的“飛人意象”為藍本的飛人英雄傳奇故事,這種飛人形象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加勒比海地區也有類似的傳說版本;世界形勢對莫里森小說中要表達的主題和美學思想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莫里森是在非洲裔美國人孜孜以求追求文化歸屬感的背景下成長,非洲裔美國人在美國的社區在某種意義而言,就是美國式非洲村落的,故事講述傳統使得美國式非洲村落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民間傳說,鬼故事是這種美式村落文化的表意意象的重要體現。從本質上講,正是莫里森的童年經歷,決定與促使她在作品中能夠立體和客觀的來描述和塑造這些黑人形象;

三、社區生活與 鄰里關系——莫里森作品一直再現的主題。

黑人社區中的成員是怎樣支持和成就某些黑人成員或者如何毀掉某些成員的前程一直是莫里森文本世界津津樂道的話題?!秾檭骸钒l表一個月后,莫里森接受訪談時說:在《寵兒》中沒有任何一個黑人能夠靠自己的自尊,自戀及自私來幸存于世,非洲裔美國人也總是把社區意識當成自然的事情;

鄰里關系是莫里森小說中社區意識表達的另一術語。她生活在洛恩小鎮時,對這種鄰里關系有切身的體會與體驗:在這個小鎮上,人們都關心照顧其他的社區成員。每個成年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教育社區內的青年人。莫里森家人的家庭聚會,不像當代美國人的小家庭聚會,而是包括外祖父,叔叔,阿姨以及鄰居們的大“團聚”。莫里森記憶最深的是洛恩家庭聚會中的“甜美”的食品。玉米這種意象以及一家人圍坐吃玉米的美好記憶就像耶穌基督頭上的光輪一樣,印在了莫里森的腦海中,這種場景在《寵兒》中得到重現:賽斯和黑爾在玉米地里做愛后,“甜蜜之家”的男人和女人圍坐吃煮熟的玉米。

莫里森在生于斯和長于斯的鋼鐵小鎮—-洛恩,有了多元文化的體驗。洛恩吸引了各色的移民,移民們口音南腔北調,帶來的各地的方言和土語;洛恩小城同時還是莫里森一家留有種族暴力的記憶之地;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洛恩類似的小鎮對很多非洲裔美國家庭而言還是危險之地。

最后,莫里森在童年生活中得到的可圈可點的另一財富是非洲裔美國人的音樂莫里森發現音樂是非洲裔美國人在美國這個種族問題的社會發出自己聲音的武器與媒介;莫里森還認為黑人音樂是醫治心靈創傷的藝術形式。

四、結語

莫里森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位用黑人英語創作的作家,她也不是第一位出生在黑人社區的作家,她也不是唯一的為黑人而寫作的作家,但她是第一位步入美國文學巨匠行列的公眾知識分子,她盡管自己聲稱只為黑人寫作,但在美國黑人和白人都在讀她的書,她作品所反映的主題比如社區關系,鄰里關系等是在世界各個文明中都存在的問題,因此具有普世性。她作品雖然不從白人的視點來談論黑人生存和生活中問題與困惑,她對白人美學和詩學中有益的因素也不排斥,她的小說成為非洲裔美國人生活的寓言。

[1] 曾梅.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文化定位[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7

[2] Horton, James Oliver and Lois. E. Horton. Slavery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M]. New York: Oxford UP.2005

[3] “Mob-Violence and Anarchy, North and South” Lynching. African American.com.15 Jan.2009

h t t p:w w w.a f r i ca n A m e r i ca ns.co m/ lynchings,htm.

(作者單位:濱州學院外語系)

2016年濱州學院科研基金項目(人文社科類)“莫里森小說的神學美學研究”

孟憲?。?970-),男, 漢族,山東莘縣人,濱州學院外語系講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圣經文學研究

(項目編號:BZXYRW16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