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利用圖書館加強課外閱讀

2016-02-15 09:33山東王愛玲
作文教學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課外閱讀習慣讀書

山東 王愛玲

如何利用圖書館加強課外閱讀

山東 王愛玲

圖書館中具有豐富的資料,為學生課外閱讀進行材料積累提供了廣闊空間。本文從圖書館的特點出發,論述了如何利用圖書館進行課外閱讀以加強作文教學的方法。

圖書館 課外閱讀 方法

眾所周知,作文是需要材料的,而材料的獲取,課外閱讀是一條有效途徑。通過閱讀,不僅能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而且還能激發情感,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圖書館中具有豐富的圖書資源,可以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大量的知識信息,使閱讀教學得到豐富和拓展,為學生的知識積累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校應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由此可見,圖書館在教育教學中所占據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必須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高度重視圖書館的作用,切實改變圖書館的形式化現象,合理應用,把其教育輔助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一、 指導學生掌握選擇圖書的方法

小學生由于年齡還小,閱讀時一般沒有明確的目標,往往是別人喜歡看什么自己就跟著看什么。因此,必須加強對圖書選擇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有選擇地閱讀符合自身特點且健康而有意義的書刊,以避免盲目閱讀的現象。

一是與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閱讀的內容與課文內容相結合,有利于學生用課外閱讀知識,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做到課內外知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和完善。例如,在教學《冀中地道戰》一課時,可要求學生閱讀《地道戰》等有關抗日戰爭題材的書刊,幫助學生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地道的結構特點等,加深對抗日戰爭的理解。

二是與德育相結合。閱讀的書刊必須是健康的,有意義的,能夠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例如,讓學生閱讀有關“長征”題材的書籍,可使學生感受長征時的艱苦,體會紅軍官兵忠于革命,英勇頑強的精神和意志。

三是與學校組織的系列活動相結合。閱讀內容與學校組織開展的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對活動加深認識和理解。例如,在開展“孝道教育”活動時,可讓學生閱讀《最美中國人(尊老愛幼篇)》等書籍。

二、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閱讀的方法很多,對于小學生而言,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筆記閱讀法。即通過筆記輔助閱讀,也就是常言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是讀寫結合法。即邊讀邊想,讀思結合,及時對書中的觀點、寫作方法或重點段落等所產生的思考記錄下來。

三是讀問結合法。即對書中不理解的問題,向同學和老師請教,或進行討論,尋找解決方法。

四是興趣閱讀法。即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圖書館的藏書情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有目的地自主選擇書刊。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走形式,趕熱鬧,也不是為了圖一時的快樂,而是為了增長知識,培養自學能力,提高文化素質和塑造人格。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堅持不懈,多讀書,讀好書,保持讀書的濃厚興趣,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

一是定期閱讀的習慣。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每天留出一定時間,引領學生到圖書館看書讀報,促進學生形成自覺的行為。

二是良好的衛生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例如,閱讀時要有正確的坐姿;讀書時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適度;杜絕邊讀書邊做小動作,如挖耳撓腮,擺弄小玩意兒,吃零食,東張西望等陋習。

三是專心閱讀的習慣。要養成這一習慣,必須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避免各種因素的干擾,做到環境安靜,空氣清新,光線適度。

四是培養讀書動筆的習慣。徐特立先生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想十分有利。

五是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在閱讀時,要糾正那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不良行為,指導學生常問“為什么”,深入思索,逐漸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

六是有目的閱讀的習慣。有目的地閱讀能提高閱讀的效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目的地閱讀。如,以積累知識為目的時,可以精讀;以欣賞為目的時,可以朗讀;以消遣為目的時,可以速讀;以搜集資料為目的時,可以跳讀等。

七是有序閱讀的習慣。有序閱讀指閱讀要有計劃性,閱讀時不能見異思遷,半途而廢。閱讀的行為要有條不紊:書放在什么位置,筆記和筆放在哪里,暫時不讀時怎么做記號等等。

八是自帶工具書的習慣。閱讀時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詞意思的時候,自帶字典等工具書,可快速地解決問題,既不中斷閱讀,又不打擾別人。因此,要強調工具書的重要性,使學生在進入圖書館之前養成帶工具書的習慣。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學以致用

閱讀的目的在于應用,只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才能讓知識在實踐中放出燦爛的光芒,發揮知識的效能。因此,在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達到寓教于樂,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是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經過一階段時間的閱讀后,為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可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讓同學們談讀書的感想,說讀書的體會,介紹讀書的方法和收獲。通過交流,進一步營造愛書、讀書、用書的校園氛圍,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二是開展書評活動。開展書評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的認真研讀,而且還能使學生從文章中受到影響和啟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發展應用能力。例如,學習了課文《看云識天氣》以后,可讓學生閱讀《昌樂史志》,從中了解了不少諺語,如“東風急,備斗笠”、“雨前有風雨不久,雨后無風雨不?!钡?,然后結合課文互相討論,并觀看天氣。在討論中,驗證知識的正確性和科學性,提高了應用能力。

此外,還可以開展古詩詞誦讀、黑板報和手抄報展示、作文競賽等活動,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促進應用能力的發展。

總之,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圖書館資源對于閱讀教學的促進作用,把圖書館的應用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閱讀教學錦上添花。

(作者單位:山東省昌樂縣競技體育學校)

猜你喜歡
課外閱讀習慣讀書
上課好習慣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好習慣
我們一起讀書吧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