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中“德”的培養

2016-02-15 09:33吉林常穎
作文教學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愛家愛國愛心

吉林 常穎

淺談語文教學中“德”的培養

吉林 常穎

為師者培養學生無非是要利國利民。倘若只教書不“育人”,那么培養學生的素質從何談起?教師的悲哀不在于學生是否成才,而在于不懂得如何做教師。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之所以先“傳道”,是因為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就不能真正有智慧??鬃诱f:“志于道,據于德”。課件,“德”是做人的根本。

語文教學貫徹《大綱》要求,是培養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那么,說什么?寫什么?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是消極頹廢還是積極向上;是狹隘自私還是博愛和平······這不單純是知識的問題,而是做人的內在本質問題,即“德”。

題的品德,人們自然想到思想政治課,甚至以為這完全是思想政治教育師的責任。其實,教育學生做人不能全靠思想政治課,還要依賴于其他各學科的配合。

除思想整治外的各學科中,語文教學對“德”的培養舉足輕重,他有優于理化學科的優勢:即生動形象,易于學生接受;又比深刻的思想政治課易于理解。把握好語文教材,因“文”施教,育人育德至關重要。

我認為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的培養:

1.讀課文 理解內容——談愛心

培根說:“利人的品德為善。在性格中具有這種天然傾向的人就是具備愛心。這是人類一切精神和道德品質中最偉大的一種?!睈坌氖恰暗隆钡幕A,人們留戀美好生活的人生恰是因為濃郁的愛心存在,它令邪惡、嫉妒汗顏。

培養學生具備愛心,不僅能使他們擁有璞玉渾金的品質,更能使他們積極向上熱愛生活。愛心的范疇較廣,作為學生,生活中愛心的體現是團結友愛,關心他人,懂利益等,這些內容都可以通過讀課文,理解內容讓學生體會在心。

如:學習《春》、《濟南的冬天》等篇目,只讀出了文字優美不行,要引導學生讀出開闊的意境,生命的可貴,從而而愛大自然,激發學生蓬勃的朝氣,能使學生具備積極健康的心態,沒有矯揉造作,沒有錙銖必較的狹隘,這是愛心的基礎。

愛心還體現了對他人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一個責任感缺乏的民族是無脊梁的民族。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無修養的民族是可悲的,所以培養學生的禮儀責任是修養的必修課。為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在學習《一面》、《同志的信任》等文章時,我引導學生先讀內容,再讀原因,又讀對信任和關懷的理解??傊?,要讀懂沒有責任感就沒有信任。倘若教師在授課時,只講字詞運用,語法知識,那么學生是體會不到作者創作意圖的,也就不懂得此時此刻責任在肩,自己是承擔跨世紀偉大重任的。

愛心是一個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一個民族的堅強之盾,哪一個民族最具有愛心,哪一個民族就是永恒的民族。

2.說感受 體貼親人——談愛家

學習每篇文章,除理解內容外,要談自己的感受,讀與說是聯系在一起的。

自古道:忠孝不能兩全,古仁人志士選擇的是盡忠,這無可非議,但一個人如果不孝不愛家就絕對不能盡忠,先愛家才能愛國。因為一個人幼時對“國”的概念是模糊的,但對“家”是清晰的。我們談愛心時萬不能忽視對學生尊老的教育,試問,連家都不能關心,對父母都不尊重的人,怎么能關心他人?所以說愛家是愛國的前提,愛心的最直接表現的愛家。

3.聽背景 了解歷史——談愛國

語文教學中課文背景一般由教師介紹,讓學生聽的目的是了解作者創作的時代、地位的不同,思想觀念就不同,能起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的作用。如果單就掌握內容而言,作用只能如此,但和育人聯系在一起,它的作用非同凡響。

語文選材范圍廣,歷史背景大體貫穿了中華五千年的發展史、文明史。如:《詩經》、《史記》、《漢書》、唐詩、宋詞、魯迅作品等等。這些篇章的背景是最好的歷史題材,既讓學生在歷史課的基礎上熟悉歷史,又讓學生體會了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巴涍^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的學生必須知道歷史,教師也必須由此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志。

語言教學中,背景的環境教育不能孤立的教育,而應聯系學生“德”的教育,即愛國,我們應該在介紹背景時滲透中華民族作為文化發源最早的民族之一,有著光輝燦爛的文明史,我們的祖先憑借著智慧和勤奮創造了光輝的古代文明,為世界文明做出了貢獻,涌現出了許多杰出人物,彪炳千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魯迅棄醫從文的豪情……沒有這樣的愛國激情,就沒有今日中國的振興。

4.寫作文 現真性靈——談自強不息

江澤民同志說:“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內容?!爆F階段,愛國主義表現在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作為學生,此時的努力是將來振興祖國的基礎,沒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沒有中國的騰飛。

自強不息是完善“德性”的最終表現。它包括自立、自尊、自重、自愛,為達到目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磨礪的。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而語文教學最有效的途徑是作文。

我從“真、恒、志”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自強不息的訓練:

首先,提倡作文寫真性靈、真感受。文如其人,可以判斷學生的思想傾向。

其次,以寫周記形式練筆,培養學生“恒”的精神?!昂恪笔亲詮姴幌⒌闹行?,持之以恒就能“直掛云帆濟滄?!?。

第三,寫與奮斗相關的題材作文。讓學生明白,自強不息開天辟地以來逐步形成,代代相傳,如: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竺可楨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求索攻堅在科技領域結下碩果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是艱難的。而“德性”是人一切行為的準則,有“德”才有愛心,才能愛家、愛國,才能自強不息。把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同“育德”緊密結合,做到既教書育人,是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的。

天下萬物,需要到了“拯救”的份上,說明一切都晚了,沒救了。令人欣慰的是,國家教委先人之憂提出了素質教育,想到了“德”。思想的嬗變是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德”的教育僅靠學校教育是不能完成的,社會是大學校,全社會都應以“德”為準則,言傳身教,不能推卸責任。歸根結底,對學生“德”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中華民族共同承擔的重任,這是社會問題。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四十五中學)

猜你喜歡
愛家愛國愛心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感愛國事,承愛國志
我愛家鄉
愛心樹(下)
為愛奔跑 愛心滿滿
愛心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引領核心價值觀:尋找“最美家庭”激發愛崗愛家
愛家者,天下人定愛之
第二屆愛家論壇暨“愛家·童愿”慈善公益盛典活動在京成功舉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