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誦讀中悟三美
——小學古詩文閱讀教學心得

2016-02-15 19:47侯遠利
中國校外教育 2016年21期
關鍵詞:情思韻律詩文

◆徐 宏 侯遠利

(山東省鄒城市城前鎮土門小學;山東省鄒城市張莊鎮大黃小學)

于誦讀中悟三美
——小學古詩文閱讀教學心得

◆徐 宏 侯遠利

(山東省鄒城市城前鎮土門小學;山東省鄒城市張莊鎮大黃小學)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朗朗上口文質兼美的佳作,語言精練優美,飽含豐富的意蘊和動人的意境。古詩文教學,學生要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逐步自主探究、感悟詩境,升華情思,于反復吟詠誦讀中讓古人的言語重新煥發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感受韻律美、情景美、情思美,藉此完成一次次對傳統經典的內化和積淀。

小學古詩文 誦讀 韻律美

小學語文教材每一冊都會安排一定數量的古詩文,這些作品既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的名篇,又是朗朗上口文質兼美的佳作。小學階段讓學生吟誦學習這些優秀詩文,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更能讓學生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學生審美的情趣,從而促進學生個性人格的和諧發展。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方法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說明書要多讀才能漸曉其義?!缎W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惫P者認為古詩文教學時,學生要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逐步自主探究、感悟詩境,升華情思,于反復吟詠誦讀中讓古人的言語重新煥發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學生藉此完成一次次對傳統經典的內化和積淀。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誦讀能讓學生不斷感受美的內涵,享受美的體驗,啟發美的追求。

一、抑揚頓挫——韻律美

古詩文中,無論是句式整齊還是長短相間,無論是節奏鮮明還是婉轉回環,無論是雙聲疊韻還是平仄押韻,都是詩文韻律之美的一種表現。古詩詞,即便不唱,誦讀起來也抑揚頓挫,鏗鏘婉轉,讓人自然而然地產生樂感,感受到悅耳流暢的音韻美,自然和諧的節奏美。在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不斷誦讀來體悟詩文的聲調之美、節奏之美、音律之美。

在詩文教學之前,充分地讓學生自讀感知,是詩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后面“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前提。如駱賓王的《詠鵝》、孟浩然的《春曉》等詩歌,較淺顯易懂,只要識字的孩子都能讀懂。詳盡的文字理解已沒必要,作主題分析也是多余,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多讀:范讀、齊讀、個別讀、配樂讀、拍手踏步唱讀等?!对侚Z》詩中“鵝,鵝,鵝”三字開篇,發音洪亮一路上揚,一字一頓而又同音相連,孩子們讀得像親切的呼喚,又挺著胸脯宛如小詩人般高興和自豪。而詩中的平仄相對抑揚頓挫更讓孩子們欲踏歌而行,古詩文的韻律之美已如一顆小小的種子種在了孩子們的心田。

在執教《伯牙絕弦》一課時,我有意先找一位同學試讀,這位同學也能準確地讀完全文,但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表示剛才那位同學尚有諸多“不足”。于是其他同學又紛紛按自己的方式給大家朗讀,“停頓、節奏、輕重緩急、一唱三嘆”等韻律之妙被一一明確,文章沛然的感情也在鏗鏘而又低回的韻律里呼之欲出。

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誦讀,把塵封已久的文字化為鮮活的聲音和氣息??梢哉f這已打破了閱讀古詩文的第一層障壁,孩子們自然會覺得古詩文并不“古”(古老、古澀)。同時我們在誦讀中也擷取了古詩文語言的第一層美——韻律美。

二、生動活潑——情境美

宋代文人張舜民認為,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人們也常說“如詩如畫”。古詩文里的“畫”,其實是詩文中的形象(景物、人物等)及其所構筑的想象空間、場景。古詩文言簡意賅,只言片語往往也能“大有深意”,閱讀時要善于抓住關鍵詞句,反復誦讀,體會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或是場景,走入作者苦心經營的情境。

古詩文朗讀,就是把無聲的古詩文轉換為有聲的“情景”的過程。我要求學生朗讀古詩文時要做到“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聞其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在朗讀中感知作者的深厚情感,深入體味作品的韻味和意境之美。

教學張籍的《秋思》一詩,學生讀到“又開封”時干巴巴的——就是把信封又打開了唄。于是我抓住這個富有代表性的動作情景,引領學生充分體會,反復誦讀。一系列設問:為什么開封?開封后詩人做了什么?想象一下,詩人又想說些什么話呢?學生不由得設身處地走入詩中,說說寫寫演演,儼然變成了詩人本身。再次誦讀,便能把一個“又”字讀得千回百轉,把千言萬語也說不盡的鄉思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不但讀出了感情,更想立刻記誦于心:古人微言大義令他們嘖嘖稱贊。

五年級下學期的《楊氏之子》,楊氏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對這樣妙趣橫生的文章,我采用對話的形式來展開,把它變成生活中有趣的會客場景。當學生對楊氏子“否定回答”的妙處還未完全領略時(這確實是個難點),我又讓他們原文對話——譯成現代漢語對話——戴頭飾表演原文對話,學生便從語氣與情感漸漸到位的朗讀對話中體會出了楊氏子的機智與聰慧。

入情入境的誦讀,讓孩子們捕捉到詩文中意蘊豐富的畫面,走進了鮮活真實的場景,也才能有根植于心的理解和體會。古詩文真善美的表達便也“既能意會又可言傳”,學生也感染到一種觸手可及可融于心的美。

三、理至情極——情思美

古詩文語言精練優美,飽含豐富的意蘊和動人的意境。但是,古詩文與現代小學生的生活及認知距離較遠,其在詞句內涵、語法表達、平仄修辭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與現代漢語的差距與隔閡,這也是小學生閱讀古詩文的首要障礙。而如果僅僅抓住字詞句來分析或是一味地讓學生讀讀背背寫寫便會走入古詩文教學的兩大困境——生硬的肢解與囫圇的食古不化,便也不會很好地實現“積累語言,陶冶情趣,文化漸染,塑造人格”的教學目標。

人們常說“詩言志”“詩言情”“文章不是無情物”。古詩文之所以千百年來熠熠生輝,恰恰是因其所昭示的至理或真情吧!古詩文的情思之美自然是學生們理當發現、揣摩、融匯而至貫注身心的。古詩文是洋溢著心靈律動的情感載體,鄉情、友情、親情、愛國情、逸致閑情等是古人反復吟詠的主題,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應以情感點燃情感,實現文本、教師、學生間的情感共振與共鳴,讓經典的語言和文化帶上溫情融入學生的血脈甚至歌哭。這份系于古人的情思仍然要心相印口相傳——誦讀之!

學習《伯牙絕弦》一課時,學生起初很難理解伯牙鐘子期之間至死不渝的情誼,更無法企及其千古高標的文化價值。在學生充分自讀,讀準讀通讀得字正腔圓后,我抓住“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兩句反復誦讀。尤其讓學生結合高山流水的曲子和圖片,加以想象后,充分體會“峨峨”“洋洋”的宏偉大觀,便知伯牙琴曲之妙,兩個“善哉”于胸中勃發而出。自己讀、同桌對讀、閉目想象讀、師生配合讀,記得兩個“善哉”讀了不下五遍,伯牙曲之精妙,子期知遇之喜,全在這朗朗誦讀聲中。同學們也不知不覺地沉浸在“遇知音”的生命喜悅里。

有了前面情感的蓄勢,學生再讀到已化為一抔黃土的子期時,自然悲痛萬分,唏噓不已。知音不再的大悲痛也被孩子們讀得低沉哀婉,痛徹心扉。這樣的讀,既是孩子們對詩文情思的揣度,也是一次融入自我生命體驗的再創造。

2011版《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引導并強化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薄皟炐阍娢囊髮W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毙W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古詩文教學的重點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而最重要的方法便是引導學生誦讀。愿孩子們在誦讀中品味語言的美,捕捉意境的美,體驗情感的美,不斷豐厚自己的人文素養,不斷豐盈自己的心智與生命。

[1]童慶炳.文藝理論教程.

[2]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

猜你喜歡
情思韻律詩文
“以文為詩”辨正——從詩文之辨看韓愈長篇古詩的節奏處理
春天的韻律
基于閱讀韻律的高中英語默讀朗讀教學實踐
當歸寄情思
極相思·檢翻舊日詩文
絲路情思
韻律之美——小黃村
偶感
拗九粥情思
天下詩文第一樓 綿州越王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