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古詩文

2016-02-15 18:15黃玉紅
中學語文 2016年9期
關鍵詞:詩文主旨古詩文

黃玉紅

?

走近古詩文

黃玉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詩文無疑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我們的初中課本收錄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名家名作。它們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含義深遠而又耐人尋味。學好古詩文,便于傳播古典文化,陶冶學生情操,養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文教學值得我們關注。

如何更好的展開古詩文教學,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立足課堂教學,與大家分享以下心得。

一、背景生平,把握主旨

很多學生在學習古詩文中覺得它晦澀難懂,不知道作者的創作動機。其實,“文為心聲”,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思想情操就很有必要了。因此,對于初中詩文中常見的作者必須有所了解,比如“詩仙”李白,作為盛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想象豐富,意境開闊,描畫祖國大好河山,寄托浪漫情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與之不同的“詩圣”杜甫,生于安史之亂,歷經顛沛流離,親人離散之苦,縱是寫景,也只能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其憂國傷時思親之作比比皆是,也不枉“詩圣”之稱。至于南北宋之交的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經國破家亡夫死書喪之痛,唯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了。還有豪放詞人辛棄疾,有感國家衰敗,朝廷腐朽,當權者不重軍功,軟弱無能,縱然是一腔熱血,滿腹豪情,也落得個“可憐白發生”的一聲嘆息。再如明末清初文人張岱,朝代的更迭對文人影響很大,由一翩翩公子轉眼間便看盡人間繁華,入山著書以終,才有《湖心亭看雪》的“癡”。由上可知,多多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就不難揣摩主旨,也有章可循了。不過,因年齡的差別,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也有所變化。如這般想,也就有了李白的“舉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懷才不遇,也有了杜甫年輕時舉目泰山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氣風發,也有了李清照游樂時“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把酒言歡??磥?,把握詩文主旨,作者生平是不可忽略了,如若此,即便課外文章也能推測一二了。

二、關鍵詞句,掌握情境

我們初看一篇古詩文,瀏覽全篇,定然會獲取大量信息,也正是如此,要想最快明了主旨,必須對信息進行篩選。進入詩文情境,圈定關鍵詞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尤其要注意這幾類,一是寫景句。古詩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再平常不過了。二是議論抒情句,多見于詩文末尾,用于點明中心。再者學生要對詩歌內容類型作簡單分類。借景抒情的,詠史懷古的,羈旅行役的,山水田園的,托物言志的,邊塞征戰的,談禪說理的,贈古送別的,思鄉懷人的等等。在此基礎上注意詩文中意象的象征作用。諸如楊柳之于送別,大雁之于思鄉,蓬蒿之于飄零,明月之于相思,不勝枚舉。最后是留心詩文題目,若尋到一關鍵詞,必是豁然開朗。注意到以上詞句,把握主旨也就水到渠成了。如薛道衡的《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且不說試題中“思歸”一詞,就見詩中“落雁”也可知此詩乃思鄉思親之作。再如王維的《使至塞上》,雖有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大漠壯麗風光,但“征蓬”二字卻泄露了作者此時的失落感傷。且看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關鍵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北厥撬蛣e詩無疑了,前詩中“柳色新”之“柳”又何嘗不是匠心獨具呢?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只一句“鄉書何處達?”已經讓我們領略到主旨了。如此看來,有目的的尋找關鍵句,不失為快速走近詩文的好方法。

三、詩文遷移,融會貫通

古詩文以更加簡潔的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卻也因凝練短小而含蓄不明。不過,如果在學習古詩之時恰當聯系文言文知識,融合作者的創作思想,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其詩歌所表現出來的清冷孤傲讓人動容,卻又似乎有著隱隱的憂傷,如“絕”字展現出來的哀愁。若再看他寫的《小石潭記》就會發現,文中的“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是一種更刻骨銘心的心傷,縱然是前文中欲蓋彌彰的“樂”字,也掩蓋不了詩人的這份滄桑了,可見作者心境之悲苦。還有陶淵明,世人知他淡泊名利,特立獨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見其詩歌的確如此。其詩作《歸園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飲酒》中“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更有“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物我兩忘。觀其《五柳先生傳》就會發現,此文真是心聲之作?!安荒綐s利,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一系列的“不”字,無不道出了作者的本心。有了這樣一篇指南針似的文章,又何愁分不清詩歌的北呢?此外的《桃花源記》更是作者心意的補充了。這說明,詩文中涉及作者的思想淵源和人物的精神品質,除我們的分析理解,還要追根溯源,用作品本身去認識作者的人格理想,情操喜好。這樣才能更準確的領悟文章主旨。

四、結合傳統,聯系生活

詩歌離我們很遠,但詩歌的思想內容,創作方法意象又和生活聯系緊密。我們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大多出自文言,如“無人問津”、“世外桃源”、“門庭若市”,真真是數不勝數。許多經典的故事傳說也與詩文密不可分,很多習俗延續至今。如果很好的運用這些,學生會覺得很親切的。比如說起陶淵明,他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恰如他虛構的世外桃源,沒有戰爭,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安居樂業。不難發現,東晉社會的等級制度是他所痛恨的。而流傳至今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正是反應這一時期的社會不平等。男女主人公的結局讓世人嘆息,只能化身為蝶,翩翩起舞。無法逆轉的命運正是東晉社會士族和庶族的不平等造成的,所以他們的自由只能在另一個世界。這種不平等是作者所厭棄的。學生了解這些,不由得對陶淵明又多了一份認同。并且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詩文的興趣,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古詩還與傳統佳節接軌。春節時不妨想想王安石的“千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夕時,吟詠歐陽修的“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清明時有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當粽葉飄香時,何妨思“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中秋時,蘇軾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豈不快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詩文結合生活,會更有生命力。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六合區橫梁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詩文主旨古詩文
“以文為詩”辨正——從詩文之辨看韓愈長篇古詩的節奏處理
統編版教材中低年級古詩文創意寫話策略
統編版教材中低年級古詩文創意寫話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誦讀經典古詩文的策略
主旨演講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記敘文的選材與主旨
極相思·檢翻舊日詩文
《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主旨新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