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

2016-02-22 11:47王改霞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翻譯教學

王改霞

【摘 要】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以掌握翻譯方法和資源,從而實現翻譯知識和技能的內化,提高翻譯能力。作為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之一,網絡論壇作為平臺的小組討論在內化學生的翻譯知識和技能、提高翻譯能力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翻譯教學;以過程為導向;網絡論壇

0 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開設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本科翻譯專業或翻譯方向,關于翻譯教學的討論和研究也日益增多。翻譯教學表面上蓬勃發展,勢頭良好,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對翻譯教學的認識不夠深入,教學方法過于老套,對于提高外語語言技能的“教學翻譯”和培養翻譯能力的“翻譯教學”概念模糊,不加區別,導致翻譯教學效果不理想,培養出來的學生翻譯能力有限。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思考什么樣的翻譯教學模式能夠更有效地提高翻譯教學質量,以發展學生的翻譯能力,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翻譯人才。

1 傳統的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翻譯教學中,教師典型的做法就是給學生布置一個翻譯任務(這個任務中滿是陷阱,也就是說教師一開始就不打算培養學生的翻譯技巧,而是迷惑學生,讓學生出錯),讓學生在課外完成,然后提交給老師,老師批閱后,在上課時集中講解學生譯文中的錯誤(或者下節課學生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譯文展示給同學和老師,老師再進行對比審查),最后給出參考譯文?!叭欢洑v了長期教學實踐的檢驗,這種教學方式不是掌握翻譯技巧、發展翻譯能力的有效方法,而是使翻譯教學滯后的原因之一?!盵1]50

我們認為,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學目標不明確。傳統的翻譯教學中,重點在于糾正學生用詞上的錯誤,著重研究詞法和句法,講授內容更多停留在單詞和句子層面上,“翻譯教學”變成了傳統的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教學翻譯”,翻譯課成了精讀課的后續課程。穆雷指出,“教學翻譯”目的在于檢驗并鞏固學生的外語語言知識,提高學生外語綜合應用能力,目標是培養掌握一門外語的工作者;而“翻譯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翻譯職業理念及規劃,并掌握雙語轉換的能力與技巧,其目標是培養職業譯員,成為雙語工作者。[2]41翻譯教學目標的錯位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從翻譯課上的收獲甚小。第二,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指揮者、控制者和譯文的評判者,在對照“參考譯文”對學生的譯文進行錯誤分析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對學生的誤譯進行主觀評判,教師與學生對立,課堂形式單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第三,以結果為導向。傳統的翻譯教學忽視譯文的生成過程,僅關注翻譯的最終結果。海爾斯頓在探討寫作教學時曾指出:“僅靠批改學生的作文是不能教學生寫作的。我們必須知道這篇作文是如何產生的, 為什么是這樣的結果?!盵3]115其觀點同樣也適用于翻譯教學,僅批改學生的譯文、糾正學生翻譯中的錯誤是無法了解出現問題的真正原因的,把參考譯文強加給學生并不能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翻譯知識和技能,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2 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

翻譯教學的研究發展應以翻譯能力的研究為基礎,而翻譯能力的有效構建要求我們在翻譯教學中更多關注過程。[1]47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課堂教學主要基于社會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凱拉里(Kiraly)提出了社會建構主義翻譯教學理論,認為知識是通過主體間合作協商中構建而獲得的,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轉變首先要實現學生在學校的讓權增能(empowerment),換句話說,要把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性學習,以實現傳送知識向能力遷移的轉變。[4]20-32翻譯教學應幫助學生構建適當的、不斷發展的認知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生翻譯能力的自動化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其翻譯能力的目標。

可以看以,社會建構主義翻譯理論強調在翻譯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注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以掌握翻譯方法和資源,從而實現翻譯知識和技能的內化,提高翻譯能力。與傳統的將翻譯技巧傳授給學生然后讓學生練習的教學方法相比,這種教學模式是“授人以漁”的做法,教師啟發學生了解翻譯的指導原則和操作程序,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老師之間討論譯文產生的過程,在評價學生的譯文時,以發現學生譯文的優點為主,重點不在糾錯,而在探討譯文的產生過程,為什么是好的譯文,為什么是不好的譯文?鼓勵學生做出多樣性的譯文,充分發揮學生的創作力,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翻譯的策略,以實現翻譯知識和技能的內化。

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可以有多中模式,包括撰寫翻譯評論、小組討論、同伴互評等,本文將以網絡論壇作為平臺的小組討論為例,闡述過程教學法對翻譯教學的意義。

3 網絡論壇教學

凱拉里認為,學生需要得到別人的反饋意見才能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而反饋意見的提供不應該僅限于翻譯教師,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4]137他還主張將當今社會的通訊設施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應用到翻譯教學中,增加學生獲得同伴反饋的渠道。通訊設施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目前在國內各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中使用比較廣泛,而在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中顯有使用。筆者所在的學校大學英語教學實行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模式,網絡學習有一套完整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從中獲取資源,并通過在論壇上提問、發表個人見解等方法與同學和教師互動。

筆者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漢互譯技巧》教學實踐證明,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網絡論壇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后,可以克服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和學生課堂討論機會有限的問題,而且通過虛擬的網絡空間交流能夠克服學生的膽怯心理,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真實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以參與者和監督者的身份介入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翻譯時的心理過程和決策依據,以便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以提高教學效果。這種做法也可以應用到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中,具體做法如下:(一)教師在討論完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和結果后,用剩余的時間布置新的翻譯任務,同時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翻譯過程,比如介紹原文背景,分析重點難點,討論可能的翻譯策略,鼓勵學生上網尋求幫助。(二)學生進入網絡學習平臺討論并完成作業的過程。3-5個同學一組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各小組成員各自分析理解原文并做出譯文,將各自的譯文上傳至論壇,小組成員之間共同討論,分析各自譯文中的優點,匯總成新的譯文,輪流執筆,集體修改,呈現定稿。教師以隱性的身份監督學習過程,必要時參與討論。(三)老師提前選出兩篇較好的小組譯文在課堂上討論,這兩組成員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譯文產生的過程和心得,然后老師指出譯文的翻譯策略和技巧,并對譯文進行改進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能夠實現翻譯知識和技巧的內化,激發學生翻譯學習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下轉第50頁)(上接第27頁)培養其創新精神。教師在翻譯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翻譯知識構建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翻譯水平。當然,還需要改變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評價,將學生平時參與討論的情況納入學生成績評價體系,從而促進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有效運作。

【參考文獻】

[1]苗菊.翻譯能力研究——構建翻譯教學模式的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4):47-50.

[2]穆雷.建設完整的翻譯教學體系[J].中國翻譯,2008(1):41-44.

[3]Fox, O. T he Use of Translation Diaries in a 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C]//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0:115-130.

[4]Kiraly, D. C.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 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Manchester: St. Jerome, 2000.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翻譯教學
多元互補模式視角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證研究
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提升策略探討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