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學科大學生創新團隊協同創新機制與治理對策研究

2016-02-22 08:34趙海旺汪平張璇殷浩奚佩柔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治理對策跨學科創新

趙海旺 汪平 張璇 殷浩 奚佩柔

【摘 要】創新團隊的創新機制研究一直是國家創新體系研究的重要內容,而基于跨學科的大學生創新團隊更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后備軍,他們的創新力量和創新機制將深遠影響國家和社會今后科研事業的發展,因此通過廣泛查閱文獻以及實踐調研,將現有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析與演繹歸納來研究他們的協同創新機制,進而從文化、激勵、結構和制度四個層面提出治理對策,以期實現對創新機制的理論完善,啟發并實踐應用于高校等科研單位予其以借鑒意義。

【關鍵詞】跨學科;大學生團隊;創新;治理對策

跨學科大學生創新團隊的創新機制是團隊的個體因素在已有的情景環境下,基于知識共享的互動交流進而作用于客體因素,從而促進資源的整合、已有知識的突破、自我價值的實現與提升以及團隊文化的塑造和進步,最終實現創新體系的構建以及高效率創新機制的形成。以下將對這個創新系統進行系統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對策。

1 跨學科大學生創新團隊的協同創新現狀

1.1 創新要素分散,缺乏有機整合

在協同創新機制當中,創新要素是機制作用的最基礎的構成元素。這些元素包括跨學科的人才、協同創新的“社區文化”和聯系紐帶、支持協同創新的有形資源、協同創新的制度保障以及目前的發展縱深等等。這些直接或者間接要素都是影響跨學科大學生創新團隊的重要因子,然而這些因素大多都是獨立存在,缺乏系統有效的整合,很多的資源利用率極低甚至遭到了大量浪費,使得創新要素喪失了本有的活力。

1.2 創新壁壘較多,限制創新發展

大量的創新壁壘存在于創新要素之間,例如文化認同差異、學科交叉復雜、共同價值認可不統一、人財物資源的不協調、信息流的不暢通以及其他時空要素造成的不可抗因素等都阻礙了各個要素之間的信息傳遞與要素反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新機制運作的效率,從而抑制了跨學科大學生創新團堆協同創新機制的完善與發展。

1.3 低共享低創新現象普遍存在

協同創新的基礎是創新主體要素之間的知識共享,然而此種知識共享在大學生創新團隊尤其是跨學科的創新團隊發生的頻率以及深度目前仍然較為尷尬,極易出現個人各自負責單一領域、各自為戰的局面,這就導致了主體創新行為發生的準備條件的缺乏,抑制了創新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造成創新度低以及創新面較為單一的現狀。

2 跨學科大學生創新團隊創新機制的系統分析

2.1 協同創新的要素分析

協同創新的要素包括主體要素、客體要素以及情景要素。

主體要素包括大學生的創新意愿、創新能力和創新動機等。創新意愿決定了創新行為發生的可能性,一般來說,創新意愿強的大學生更加希望通過創新來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激勵,自我效能的作用力影響更大,從而更容易刺激學生發生創新行為;創新能力決定了創新成果的高度,創新能力包括橫向創新能力和縱向創新能力,橫向能力即指在寬領域多層次實現多學科的整合創新,縱向能力即指在某一特定領域以多種學科知識作為理論實踐工具深入發展,實現該領域的深層次突破;創新動機則決定了創新行為發生的持久性,創新動機本身具有階段性,為了某一特定短期目標而開展的創新可能會使得創新的持續時間較短,然而具有長期性質諸如自我價值認可或理想抱負的實現等動機則會讓創新行為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客體要素包括創新客體的復雜程度、收益性以及創新技術的易用性等。創新客體的復雜度決定了進行創新行為所要付出的必要成本,創新客體越復雜需要的資源支持越多,從事相關創新研究的團隊數量相應會縮減。創新成果本身所具有的收益性以及實現的價值決定了創新主體發生創新行為的意愿以及資源的支持力度,可預見的收益性越高則創新的支撐資源就會越到位,創新意愿亦會越強烈;創新技術使用的難易程度又影響了創新行為開展的進度以及創新主體的數量規模,創新技術越難應用或者缺乏便捷性,則創新行為的開展將更具挑戰性。

情景要素包括創新的文化氛圍、團隊結構以及激勵制度等。團隊成員的創新氛圍(低沉的氛圍和活躍的氛圍)和內部結構(包括團隊成員的知識結構和性格結構)以及激勵制度(團隊內部激勵以及社會和國家的外部激勵)構成了創新主體對客體實施創新行為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2.2 協同創新的機制分析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協同創新機制是由主體因素、客體因素和情境因素三個部分構成的,然而創新機制的形成并不是三種要素形而上學機械式的簡單疊加,他們需要系統地整合,相輔相成,互相配合。

通過現有文獻成果的整理以及半結構的訪談調查,筆者認為協同創新機制分為三個階段,即協同創新行為的發生階段、跨學科大學生團隊創新機制運作階段以及協同創新運作模式和運作優勢的固化階段。三個階段層層遞進,循環往復,不斷實現創新機制的更新與升級。第一階段需要主體因素基于共同的價值目標以及受刺激于外部的激勵而開展;第二階段更加依賴與情境因素的維系以及受到客體因素的極大影響;第三階段則在于前兩個階段各個因素進行不斷的磨合與反應,將潛移默化形成的創新體系沉淀與保留,進行反思與改進并重新進入第一階段開始新的體系更正與完善的進程。

3 跨學科大學生創新團隊的治理對策

分析,我們應該從創新機制的各個要素主體出發,滲透作用與協同創新機制的三個階段,進而提出以下三項促進跨學科團隊創新機制的高效運作。

3.1 文化氛圍的構造

文化無論對科技新還是人文創新的影響都是深遠持久和潛移默化的。因此從高校層面,應該培育尊重創新的文化理念,塑造創新人才的文化形象,養成處處創新的文化習慣,達成創新是根本的文化共識,形成創新光榮的文化氣質。從跨學科的大學生團隊層面,要有敢于創新的勇氣,養成創新競爭的意識,促進團隊內部的知識共享,形成整體的創新意識,最終將意識形態的創新信念裝變為創新的不竭動力。

3.2 團隊結構的調整

團隊結構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創新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跨學科的大學生團隊,不僅在知識結構上存在差異,個體性格的差異顯現的更加明顯(因為他們在此階段個性張揚最為徹底)。因此在團隊內部,應該基于團隊所研究的項目課題的特點,選擇所需要的具備相應知識結構并且能夠激發團隊活力利于構造創新氛圍的團隊成員,并且可以據此作出相應的利好調整。

3.3 制度設計的保障

制度設計包括團隊創新的內部激勵制度以及團隊創新成果的外部保護制度。大學生團隊需要制定出具有競爭力的激勵制度從而激發出團隊成員的創新意愿,同時應積極保護創新成果,這需要高校積極引導并且制定出相關制度來保證學生后續創新的動力。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治理對策跨學科創新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對會計假賬問題的初步探析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