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2016-02-22 12:28車曉翠郭聃李春麗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協調度吉林省

車曉翠+郭聃+李春麗

【摘 要】基于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內涵,從經濟、社會、資源、環境4個方面構建了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測度指標體系與模型,對2013年吉林省5個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吉林省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較低且空間差異明顯,實驗區發展水平的嚴重不均衡將是吉林省實驗區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實驗區從發展狀態上存在高協調強持續、高協調低持續和低協調低持續三種類型。從空間格局上看,整體上呈現“東高中低”的格局特征。從不同等級規模實驗區來看,地級城市水平遠高于縣級城市的水平。各實驗區在區域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問題有所不同,要推進其可持續發展水平,提升示范帶動作用,應分區域有所針對,有所側重。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協調度;可持續發展水平;吉林省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文中簡稱“實驗區”)建設是國家科技部會同有關政府部門共同推動的一項地方性可持續發展綜合示范試點工作,旨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依靠科技進步、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全面提高地方可持續發展能力[1]。我國從1992年開始,在不同類型區域,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逐步建立了一批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截至2013年底,我國已建立了161個國家級實驗區和13個國家級示范區,逐步走出了一條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新路??沙掷m發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實驗區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科學測度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探究實驗區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對實驗區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吉林省作為我國首個生態省試點,一直以來積極推進實驗區建設,實驗區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吉林省擁有國家級實驗區4個,省級實驗區1個,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實驗區發展模式,發揮了強勁的輻射功能。從可持續發展水平的角度出發建立指標體系予以綜合分析,開展實驗區的綜合評價,是客觀認識吉林省實驗區特征和規律的關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2-7],基于實驗區的內涵,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4個方面構建實驗區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以相關統計資料為基礎,通過多指標的綜合測度探討吉林省實驗區運行狀況、發展水平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為引導吉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1 實驗區概況

吉林省實驗區建設起步相對較晚,數量較少。目前,吉林省擁有國家級實驗區4個,省級實驗區1個,截至2013底年,吉林省實驗區覆蓋總人口為869.5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32.46%;GDP總量為3951.96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30.44;國土面積共55688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29.78%。在空間分布上極不平衡,主要位于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尚空白,實驗區的建設主要以地級城市為主。

2 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

2.1 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基于實驗區的內涵,根據區域可持續發展評估理論并借鑒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設計的實驗區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在充分考慮實驗區的具體特點的基礎上,采用理論分析、經驗選取、專家咨詢和頻度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4方面,設計出由4個一級指標和26個二級指標組成的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表1)。其中,資源和環境子系統是基礎,經濟子系統是支撐,而最終的目標是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2 評價方法與模型

本文主要采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情況評價分析報告》中使用的子系統可持續發展水平與協調性計算相結合的計算方法,首先計算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各子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計算各子系統的協調性,然后根據這兩者計算實驗區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兼顧了子系統發展水平及其協調性,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各個領域協調發展的科學內涵。

2.2.1 指標標準化處理

采用極差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轉化公式為

2.2.6 數據來源

相關數據及直接采用的原始數據主要引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4)》及《吉林統計年鑒(2014)》計算整理而成。

運用上述評價方法與模型,對2013年吉林省5個實驗區的26項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計算出相應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及協調度的評價值,反映吉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水平(表2)。

表2 吉林省各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值

3 可持續發展深入論述

3.1 綜合可持續發展水平

3.1.1 綜合可持續發展水平不高。由表3可知,吉林省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平均得分僅為0.38,5個實驗區中,只有通化市超過了0.58,其他城市均低于0.5,尤其是四平市與九臺市僅分別為0.25和0.20,實驗區發展水平不高,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3.1.2 單個實驗區之間差異顯著。從單個實驗區之間比較看,通化市水平最高,評價值達到0.58,而九臺市得分最低,僅為0.20,二者相差0.38,單個實驗區之間建設水平差異顯著。

3.1.3 空間格局呈現“東高中低” 的格局。吉林省實驗區發展水平存在著階梯狀的空間差異,中部地區(包括四平、遼源、九臺)水平評價值為0.30,而東部地區(通化、白山)水平評價值為0.51,空間格局上呈現由中向東依次遞增的趨勢。

3.1.4 不同等級規模實驗區差異較大。從不同等級規模實驗區來看,地級城市(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水平評價值為0.44,遠遠高于縣級城市(九臺)0.20的水平。

3.2 協調度與可持續發展水平狀態關系

3.2.1 協調度較高,單個城市差異顯著。從評價結果來看,吉林省各實驗區協調度均在0.50以上,實驗區協調度水平較高。從單個城市比較來看,實驗區協調度空間差異顯著。其中,遼源、通化市和白山市協調度水平最高,均在0.80以上,而四平、九臺等城市則水平相對較低。

3.2.2 狀態關系多樣化。根據實驗區協調度和可持續發展水平的相對高低,吉林省實驗區協調度與可持續發展水平狀態關系可形成三種類型。一是,高協調強可持續型。該類型的特點是經濟或社會發展水平對可持續發展水平的影響特別顯著。通化市和白山市屬于此類,每個城市經濟或社會子系統指數都很高。比如通化市經濟子系統在5個可持續發展中最高,由于經濟基礎相對較好,社會發展較為成熟,因此可持續發展水平較高。同時,由于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了環境質量的改善,城市的協調度也較高。二是,高協調低可持續型。該類型特點是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對可持續發展水平的影響相對均衡,遼源市屬于此類型。由于開發較早,經濟基礎相對較好,社會發展較為成熟,實驗區協調度水平高。但由于能源和礦產資源具有突出的優勢,工業結構指數較高,產業結構偏重,再加上資源的不合理開發以及工業污染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導致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較低。三是,低協調低可持續型。該類型的特點是資源子系統指數很高,比如四平市和九臺市,資源子系統指數分別達到0.90和0.66,其余均很低。這2個實驗區雖然資源條件優越,但經濟基礎薄弱,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生態環境脆弱,因而其協調發展水平較低。受社會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偏低的約束,該類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水平也最低。

3.3 子系統指數發展水平評價

3.3.1 經濟子系統東部明顯高于中部地區。從評價結果來看,通化市經濟子系統指數最高,達0.83,而四平市雖然是吉林省最初發展的重工業城市,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城市規模較小,發展后勁不足等原因,經濟水平最低,僅為0.30。從空間格局來看,由于白山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時間較早,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東部實驗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平均值0.63,明顯高于中部實驗區平均值0.37。

3.3.2 社會子系統“東優中劣”。社會子系統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及人口數量與人口素質。從空間格局看,社會子系統指數由中部向東部遞增,呈現“東優中劣”的特征。東部地區的通化市、白山市在人均財政收入、人均科學費用支出、人均教育費用支出、非農業人口比重、人均電信業務量等指標相對較高,平均值為0.62,遠高于中部實驗區的0.38。

3.3.3 資源子系統“中強東弱”。由于中部實驗區資源優勢明顯,同時具有較強的人口聚集能力,資源利用效率較高,在人口密度、萬元產值能耗等指標相對較高,平均值為0.71,強于東部的0.56。

3.3.4 環境子系統“東高中低”。環境是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由于東部實驗區以山地為主,森林覆蓋率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指標較高,因此資源子系統平均值高達0.7,遠高于中部實驗區的0.48.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實驗區的內涵,構建了實驗區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定量評價吉林省實驗區發展水平,結果顯示吉林省實驗區發展水平較低且空間差異明顯。5個實驗區發展水平的嚴重不均衡將是吉林省實驗區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實驗區協調度水平較高,從發展狀態上存在高協調強持續、高協調低持續和低協調低持續三種類型。從空間格局上看,整體上呈現“東高中低”的格局特征。東部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高于中部;從子系統內部來看,除了資源子系統中部地區實驗區較高外,其他各項子系統指標東部地區都遠高于中部地區的實驗區。從不同等級規模實驗區來看,地級城市實驗區(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水平評價值遠遠高于縣級城市實驗區(九臺)的水平。各實驗區在區域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問題有所不同,要整體推進其可持續發展水平,提升其示范帶動作用,應分區域有所針對,有所側重。

【參考文獻】

[1]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報告(1986-2006年)[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李善峰.我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評估理論與指標體系[J].東岳論叢,2003,24(2):22-27.

[3]徐俊.縣域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協調性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8(9):90-93.[4]李俊莉,曹明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水平比較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1,31(6):160-164.

[5]唐明方,衛星,曹慧明,等.云南省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水平綜合評價[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3(1):127-132.

[6]曹立新,李遂亮,任素琴,等.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技,2012,40(11):6980-6982.

[7]胡翔,劉海燕,甘啟寧,等.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期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4,21(6):13-17.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協調度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吉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江蘇省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評價
吉林省再生資源市場大有前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