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城油田衛360塊穩產研究

2016-02-22 20:17張亞偉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張亞偉

【摘 要】衛城油田衛360塊位于東濮凹陷中央隆起帶衛城構造的東北部,是由衛東和衛西兩個斷裂帶控制的壘形復雜斷塊油田,主要含油層位為沙河街組沙三段,目前在特高含水開發形勢下保持穩產為最大開發目標。

【關鍵詞】儲層特征;構造新認識;沉積相研究;調整挖潛

1 油藏基本概況

1.1 地質特征

油藏埋深為2800-3400m,含油面積5.72km2,地質儲量721.12×104t,可采儲量144.63×104t,目前標定采收率23.1%。

1.2 儲層特征

衛360油藏儲集層巖性以長石質石英粉砂巖為主,有少量細砂巖和雜砂巖。根據區內取心資料統計,孔隙度一般在13~17%,平均15%,滲透率一般在1~40mD,平均10mD。

1.3 地層壓力與溫度

根據RFT測試資料分析,衛360塊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壓力系數為1.0左右,油藏原始地層壓力25~34.5MPa,地層溫度90~120℃,屬正常溫度、壓力系統油藏。

1.4 油水流體性質

衛360塊地層原油密度0.765g/cm3,地下原油粘度2.02~4.45MPa·s,地面原油密度為0.8476~0.8533g/cm3,粘度為13.5MPa·s,凝固點26~36℃。地層水總礦化度為31~33×104 mg/l,氯離子為19~21×104 mg/l,水型CaCl2。

2 油藏基礎研究

2.1 地層對比劃分

本次研究通過以下步驟實現對比與劃分的目的。(1)收集資料,確定砂組界線;(2)選擇標志層;(3)以基準井為中心,由近及遠對比,最終達到閉合;(4)把全區每一口井都以這種方式對比,使全區對比結果一致(5)以沉積砂體的旋回性劃分小層。

根據以上幾點要求對全區各井統一劃分小層,沙三上劃分17個小層,沙三中劃分19個小層,沙三下劃分了46個小層。

2.2 構造新認識

復雜斷塊油藏具有構造復雜,斷層多,斷塊小的特點,影響復雜斷塊油藏開發效果的主要地質因素是斷層分布,對斷層及斷塊的認識是提高復雜斷塊油藏開發效果的關鍵所在。本次研究使用2008年新采集高精度三維地震資料、100余口井的鉆井、試油試采、開發動態、HDT測井資料及RFT資料,采用人機聯作方式編制大量油藏剖面,繪制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構造圖及分砂層組構造圖,對構造有進一步的認識。

2.3 沉積相研究

2.3.1 沉積微相的劃分

衛360塊沙三段總體為湖泊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積體系。根據本區測井曲線特點,細分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道側翼微相、河口壩微相、遠砂壩微相和泥灘微相。由于該區河口壩微相不發育,將其歸到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前積型中。

2.3.2 沉積微相平面展布

根據各井測井相分析,編繪出各小層沉積微相分區圖。小層沉積微相分區圖反映出每層的沉積微相分布特征。河道走向已北西-南東向為主,呈條帶狀展布,儲層整體連片分布或呈扇狀展布。

2.4 剩余油研究

2.4.1 構造高部位和斷層遮擋區剩余油

由于注入水常向低處流,如果構造高部位無井控制則可能造成水動力滯留區,注入水驅替不到,從而形成剩余油區,衛360塊構造格局是北西高南東低,使得低部油層水淹程度低,高部位剩余油飽和度大。同時,在沿著東北方向斷層以及南部的斷層復雜帶,由于注入水驅替不到而形成剩余油富集區。此類剩余可采儲量為32.8×104t,主要挖潛手段是順斷層面打雙靶定向井來挖潛。

2.4.2 注采系統不完善區剩余油

一些小型的透鏡狀或條帶狀砂體,井網很難控制,這些油層有些仍保持原始狀態;有些砂體只有油井而沒有水井,僅靠天然能量采出少部分油,而成為低壓未動用油層;有的砂體只有水井而沒有油井,注水后油層成為高壓未動用油層。還有距離注水井遠或距邊水遠、驅動水未能波及到,造成的它們多以零星片狀分布于油層中。再加上衛360塊油水井存在的井況問題,破壞了原有的注采關系從而也形成的一部分剩余油區。此類剩余可采儲量為28.9×104t。主要挖潛手段是對應的油水井補孔或加密井網,老井側鉆,打更新井,大修等措施以完善注采關系,從而形成有注采系統的開發單元。

2.4.3 井網損壞區剩余油

主要是由于事故影響區。這類剩余可采儲量為5.6×104t。主要挖潛手段是側鉆、更新挖潛事故井區剩余油。

2.4.4 水動力滯留區存在的剩余油

主力層系內井網已比較完善,部分油井已高含水,水井也比較多,但在油水井主滲流通道以外的區域以及注水井之間存在著大量剩余油。這部分剩余油是注采相對完善區在注水開發過程中形成的死油區。生產過程中,由于注采關系不斷調整,油層內液流方向不斷改變,將油層中的剩余油切割的零亂,此類剩余可采儲量為34.3×104t。

對4套層系的4種類型的剩余油進行了統計分析,我們認為沙三下井網未控制型剩余油較多,考慮部署調整井完善注采井網;沙三中1-5主要潛力是完善注采、減少層間干擾;沙三中6-7總體開發較好,重點還是解決層間干擾和水動力滯留的問題。

3 具體做法

3.1 構造新認識區利用低效井側鉆挖潛高部位剩余油

在沙三中1-5實施側鉆井1口,沙三下構造高部位實施側鉆井1口、換井底1口,增加水驅控制儲量5.8萬噸,水驅動用儲量3.9萬噸,年增油2161噸。例如衛49-15h, 由于衛49-15h處于構造復雜帶,有注無采停井,2014年1月將該井換井底,動用衛360塊沙三下儲量,側鉆到360塊沙三下5南部斷塊高部位。初期日增油能力11噸,目前5噸,年增油1572噸。

3.2 事故井區大修、轉注完善注采井網

2014年大修2口,轉注2口,完善4個井組注采井網,增加受效方向4個,恢復水驅控制儲量10×104t,恢復水驅動用儲量6.1×104t。如衛360-69井正常生產時日產油4t,2010年套漏后未正常生產,2014年4月大修下4寸套,補孔酸化后日產液25t,日產油3.3t,年增油603噸。

3.3 注夠水的基礎上酸化壓裂引效

實施壓裂井3口,酸化井4口,增加水驅控制儲量1.5×104t,水驅動用儲量1.5×104,年增油1977t。例如,衛360-34井沙三上4井段由于受平面影響,動用不完全,此次壓裂引效,三上3井段未動用,此次補孔壓裂動用。措施后日產液38t,日產油8.2t,日增油6t。

4 取得效果

4.1 開發形勢好轉

1)日產油量上升、含水保持穩定

與去年12月份相比,井口日產油量由2013年的114t上升到127t上升了13t,呈上升趨勢。含水由79.82%上升到79.87%基本保持穩定。

2)自然遞減減緩

與去年同期相比自然遞減由39.31%下降到35.06%,下降了4.25個百分點。

4.2 經濟技術指標

1.針對提高儲量動用程度,實施總工作量26井次,增加水驅控制儲量26.8×104t,水驅動用儲量13.3×104t。

2.實施工作量投入費用937.7萬元,年增油1.0213萬噸,噸油按2200元/噸計算,產出2247萬元,創利潤1309.3萬元,投入產出比1:2.4。

【參考文獻】

[1]郭平.剩余油分布及研究方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

[2]朱俊生.低滲油藏衛360塊沙三下精細描述及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08).

[3]楊勇,等.剩余油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9(01).

[責任編輯:楊玉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