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越文化研究文獻分析

2016-02-27 11:44陳敏??
圖書館界 2015年4期
關鍵詞:文獻分析文獻計量

陳敏??

[摘 要] 選取中國知網收錄的駱越文化研究論文723篇,從年代分布、學術影響力、文獻主題、科研基金資助等指標對其進行文獻計量分析,揭示了駱越文化研究趨熱、論文數量逐年攀升,研究內容不斷深入,研究的權威學者、機構主要集中在廣西,研究獲得的支持力度薄弱等研究現狀。

[關鍵詞] 駱越文化;文獻分析;文獻計量

[中圖分類號]G252.8[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5)04-0036-06

壯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來源于我國古代南方的越人[1]69,與周秦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期的僚、俚、烏滸,宋以后的僮人、土人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2]。駱越曾是中國邊區與越南上古史中的一個著名的族群國[3],建國時間至遲在商代中后期[4]35,直至漢武帝平南越國后,駱越國才滅亡[5]。駱越國的疆域,北到廣西西江、紅水河;東南到廣東的東南部和海南島;西到今百色西部,與句町國為鄰;南到整個南海,包括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東沙群島;西南到今越南中部。駱越國的民族有黎族、仫佬族、毛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但以壯族為主,壯族主要分布在駱越國的中心地帶[4]37。駱越國在存續的一千多年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如今的壯族文化與駱越文化有密切的淵源關系[5]。

歷史上,駱越人及其后裔向東南亞遷徙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秦并嶺南,第二次是唐鎮壓西原農民起義之后,第三次是鎮壓儂智高之后。秦軍占領嶺南后,駱越人遷徙的路線是:第一路駱越國中部和東南部駱民遷往交趾北部和西北部,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諒山、高平、河江、宣光、萊州、山蘿等省。這支駱越人有一部分進入老撾,往前到達老撾南部和泰國東南部。第二路駱民沿著今中緬邊界往西移動,進入緬甸北部。一部分在緬甸定居,成為撣族;一部分進入泰國,直抵南部,成為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一部分在我國滇南,成為傣族;一部分繼續往西,到達印度的阿薩姆邦,成為阿含族人。由于秦以后駱越人及其后裔不斷往安南遷徙,在中國國內尚有近3 000萬人。東南亞的侗臺語族民族后裔,都公認其根在廣西南部,壯語南部方言與他們的語言很接近,共同屬于壯侗(侗臺)語族壯傣語支[4]35??梢哉f,駱越先民的聚居地是中國—東盟文化同源異流的發源地。

駱越文化研究由來已久,許多學者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對駱越文化現象進行了大量研究,成果頗豐。但是對相關文獻的統計分析并不多見,本文擬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從大文化的視角對駱越文化研究領域的文獻數據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客觀揭示駱越文化研究的概況。

1 數據來源與處理方法

本文選取中國知網(CNKI)作為樣本數據來源,以“主題”為檢索項,以“駱越”為檢索式,對論文發表時間不進行限制,并將匹配設定為“精確”以提高檢準率,期刊范圍選取“全部期刊”以提高檢全率,剔除其中屬于通知、紀要、講話等非原創性論文,選取其中相關研究論文共計723篇作為本文研究的樣本文獻。主要借助Excel作為數據分析處理的工具,采用文獻信息計量分析法,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對樣本文獻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文獻年代分布情況

駱越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南越列傳》:“且南方卑濕,蠻夷中間,其東閩越千人眾號稱王,其西甌駱裸國亦稱王?!痹谥袊W檢索出最早的相關研究文獻是1958年林惠祥著的《南洋馬來族與華南古民族的關系》一文,發表在《廈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8年第1期上。這篇論文是林惠祥先生關于南洲問題最后的遺著,文章提出豐富、可靠的有關人類學、考古學、民族學的材料和證據,證明馬來族與華南古民族(駱越系人種)同源。這篇文章把我國和南洋民族的歷史關系以及將東南亞這一大片地方過去被遺忘的歷史補充起來。這是林惠祥先生三十年多年來對南洋研究的重要貢獻,也是他一生對南洋問題研究總結的一部分[6]。

對樣本文獻的年代分布情況進行分析,能夠反映駱越文化研究的發展脈絡。如圖1,通過年代分析,發現駱越文化研究有明顯的階段性:第一階段1958年至1963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相關研究基礎比較薄弱,研究文獻不多;第二階段1978年至2005年,研究進入平穩發展時期,平均年發文量15.6篇;第三階段2006年至2014年,相關研究蓬勃發展,平均年發文量32.3篇。這三個呈上升態勢的發展階段清晰勾勒出駱越文化研究的發展軌跡與中國—東盟地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過程是相吻合的,且相互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3 學術影響力分析

根據文獻計量學家普賴斯的研究,在文獻分布領域內,約有75[WTB2]%[WTBZ]的學者一生只發表一篇論文。對合著論文按第一作者進行統計,本文的723篇樣本文獻共有513位作者,其中412人在這個研究領域撰寫了1篇文章,占全部樣本文獻作者總數的80.3[WTB2]%[WTBZ],與普賴斯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JP]

在文獻的定量評價體系中,評價對象的發文量、論文被引頻次、論文篇均被引頻次是衡量其學術影響力的三項重要指標。發文量代表了評價對象的科研活躍度與科研產出量,通過對發文數量的統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學術成就與學術貢獻。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頻次是研究成果受關注程度、被借鑒程度的反映,代表了評價對象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影響。本文主要從上述三項指標對駱越文化研究學者和機構的學術影響力進行分析。

3.1 學者學術影響力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發文量最多的16位學者中有12位來自廣西,占比75[WTB2]%[WTBZ];從表2可知,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6位學者中有9位廣西學者,占比56.3[WTB2]%[WTBZ];這兩個表中,發文量與被引用次數都名列前16位的學者有10位,其中7位是廣西學者。由此可知,廣西學者在駱越文化研究領域的學術活躍度、學術產出量以及論文受關注度都比較高,其研究成果在相關領域有重要的學術影響,他們已成為駱越文化研究的中堅力量。其中,已故的廣西民族研究所(現廣西民族問題研究中心)所長覃乃昌在發文量、被引頻次兩項統計指標中均高居榜首,可見他在駱越文化研究領域的影響力與核心地位。

表3統計了被引頻次排名前十位的研究專著。在具代表性的學術著作方面,覃乃昌獨著的《壯族稻作農業史》指出“珠江流域是中國文化的起源地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文明起源地之一”,本書堪稱壯族“那”文化研究的開新之作。中央民族大學著名的廣西壯族學者、博士生導師梁庭望撰寫的《壯族文化概論》《壯族風俗志》《壯族文學概要》等著作,已成為壯族高等文化教育的奠基之作;由他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古駱越方國考》已于2014年12月完成編撰工作,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地研究駱越文化的專著。此外,廣西民族大學資深教授、學科帶頭人范宏貴的代表作《同根生的民族》,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方法闡明了我國壯侗語族的壯、布依、傣、侗、仫佬、毛南、水、黎8個民族,越南的岱、儂、泰、布依、熱依、佬、泐、山齋、拉基、布標10個民族,老撾的佬、普泰、泐、潤、央、賽克6個民族,泰國的泰族、佬族,緬甸的撣族,印度的阿洪人的淵源與遷徙,解開了困擾國際學術界100多年的一道難題[7]。[JP]

3.2 機構學術影響力分析

根據樣本文獻的統計結果,發文量排名前十位的機構,在論文被引總頻次排名中仍位列前十位,但是名次不同。表4對這十家機構的發文量、論文被引總頻次、論文篇均被引頻次進行了統計,其中來自廣西的機構有6所,共計發文187篇,占這10所機構總發文量的68.8[WTB2]%[WTBZ]、占樣本文獻總量的25.9[WTB2]%[WTBZ],論文被引次數約占10所機構總被引次數的63.4[WTB2]%[WTBZ]。數據表明,來自廣西的相關機構在駱越文化領域的研究較活躍,學術產出量較高,在該領域有著較大的學術影響力,是該研究領域的主力軍。

從表4統計的論文被引用的相關數據看,論文被引總頻次前三位分別是廣西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學。但是在論文篇均被引頻次的統計中,只有中央民族大學仍然位列前三,論文篇均被引次數達4.71次,排名第二,可見中央民族大學在該研究領域的領頭羊地位;而廣西師范大學、云南大學的發文量排名雖然只排在第七、第八位,但論文篇均被引頻次卻分別高達5.57次和4.36次,在該項統計指標中分別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可見這兩所大學發文量雖然不多,但是質量卻很高。

注:按照第一作者所在機構統計,發文數量相同的情況下排名不分先后。

4 文獻主題分析

通過對樣本文獻進行主題析出,得到五個主題,然后再根據研究視角將相應主題內的論文細分為若干子議題,具體分類及文獻分布情況見表5。

4.1 文化研究分析

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共同的精神記憶和本民族發展的重要根基。駱越先民在歷史延續的過程中創造并積淀了極具特色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凝聚著駱越文化的精華,傳承著駱越先民生活的智慧。隨著社會現代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駱越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環境日益遭到侵蝕,文化傳承的空間也越來越狹窄。因此,在了解駱越文化形態及其生存狀況的基礎上,處理好保護、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是當前學術界研究的重大課題。這一研究趨勢在表5的統計中也得到了體現:文化形態研究這一主題的發文量為262篇,占樣本文獻的36.2[WTB2]%[WTBZ],其中有23篇文章得到各級基金項目的資助,發文量與獲得研究資助的論文數量在五個研究主題中均位列第一;文化遺產研究以116篇的發文量位列第三。

4.2 歷史源流分析

從主題的文獻分布情況看,歷史源流與相關關系研究文獻數量占樣本文獻的31.4[WTB2]%[WTBZ],12篇論文獲得研究資助,兩項統計指標在五個主題中排名第二。但是從子議題的文獻分布情況看,歷史源流研究這一子議題的文獻分布占全部樣本文獻的16.2[WTB2]%[WTBZ],且論文的年代分布比較均衡,可見該議題從始至今都獲得了學者的高度關注。對于歷史源流與相關關系的研究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4.2.1 壯族是廣西土生土長的民族,是古代西甌、駱越的主要傳承者。早在2000 多年前的周代, 壯族的祖先就以甌鄧、桂國、損子、產里、九菌等名載于古籍。秦漢以至隋唐, 復以西甌、駱越、烏滸、俚、僚等名見稱[1]69,“其演化軌跡為:駱越→烏滸→俚→僚→撞→俍→僮→壯”[4]37 。

4.2.2 駱越族屬的爭議。部分學者主張駱越屬于濮僚系統民族,而更多的學者主張駱越屬于百越的一支,這也是當前學術界較為公認的觀點。盡管有爭議,但爭議雙方的共同點是顯而易見的,即都認為駱越是嶺南地區的土著民族;駱越國以壯族為主,同時也包括黎族、毛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等民族;駱越先民在向東南亞不斷遷徙過程中,雖然“在不同的地域和國度里形成不同的民族, 卻始終保持著其族屬文化淵源上的諸多共同的特征”[8]。

5 結 論

通過對樣本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厘清了該領域研究發展的脈絡,揭示了作者的分布規律,并從發文量、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頻次三個指標評價了該領域學者、機構的學術影響力,重點分析了兩大研究主題,得出如下結論:

5.1 駱越文化研究趨熱,論文數量逐年攀升

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越來越意識到由跨界民族問題衍生的跨界文化安全問題,積極、主動利用文化資源優勢占領區域性國際文化制高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文化自覺意識不斷增強。

5.2 研究內容不斷深入

從最初的文化現象分析到深層次、多維度的文化意蘊解讀,從文化理論層面的研究轉向文化制度層與行為層的研究,從區域性的文化現象研究轉向文化重構過程中的群體意識與族群認同研究,并在傳統的民族學、考古學、人類學、地理學、社會學等研究手段上,引入了營銷學、傳播學、生態學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更趨多樣化。

5.3 駱越文化研究的權威學者和機構主要集中在廣西

這固然與駱越文化的中心在廣西,廣西的駱越文化傳承特征明顯、文化富集多樣密切相關。同時也應看到,廣西有著優良的民族文化研究傳統,本土學者對振興廣西經濟和民族文化事業的強烈自覺意識,并為此全力以赴地進行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的極大熱情,使廣西在駱越文化研究領域成果豐碩。

5.4 駱越文化研究支持力度薄弱,僅有8[WTB2]%[WTBZ]的文獻得到科研基金的資助

駱越文化的研究是中國國家利益的問題,是國家層面上的問題,也與廣西的利益關系密切,十分緊迫[4]41,仍需各級政府、各類科研基金更大程度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張元穩.壯族沿革史考[J].晉中學院學報,2007(5).

[2] 黎偉盛. 壯族的歷史與文化[J].傳承,2007(4):22—23.

[3] 謝崇安.關于駱越族的考辨[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2):6—11.

[4] 梁庭望.古駱越方國考證[J].百色學院學報,2014(3).

[5] 中國社會科學報:梁庭望專訪[EB/OL].[2015-03-15]. http://www.luoyue.org/show.aspx?tid=7d33b80b-49874095-b9cd-04e6aaa2c920.

[6] 林惠祥. 南洋馬來族與華南古民族的關系[J].廈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8(1):189—220.

[7] 范宏貴.同根生的民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8] 潘其旭.壯族與東南亞泰、老、撣族系歷史文化的比較研究[J].社會科學家,1991(4):55—60.

猜你喜歡
文獻分析文獻計量
成人移動學習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基于文獻計量的數據素養及其教育領域研究態勢分析
針灸療法在椎動脈型頸椎病康復作用中的應用概況
國內電子商務學術研究進展分析
我國醫學數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慕課在中國研究進展情況的文獻分析
國內外智庫研究態勢知識圖譜對比分析
基于文獻分析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研究述評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1例肺結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