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小學數學學習興趣

2016-03-01 23:44方婷
新課程 2016年12期
關鍵詞:分組數學老師

方婷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中心小學)

善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小學數學學習興趣

方婷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中心小學)

長久以來,小學各學科老師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創新出眾多的教學方法,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成果?!靶〗M合作”的學習模式便是創新之一,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互動交流、合作學習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性,并主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合理利用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小組合作”是師生、生生之間最有效的互動形式之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互動對話中,掌握學習方法,理解教學內容,構建知識體系,潛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靶〗M合作”顛覆了傳統小學數學課堂嚴肅、呆板的教學氛圍,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

一、“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普遍問題

1.流于形式

“小組合作”模式是指,為了提高學習效率,老師根據教學內容把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動討論,或探索問題,或尋找答案,通過交流合作對討論內容達成共識。但是很多老師在實踐中并沒有深刻理解小組合作的本質意義,只是根據人數把學生隨意分組,也沒有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學生的討論沒有目標,失去討論方向,無所適從,阻礙了正常的教學進度。

2.小組分組不平衡

若要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小組成員間必須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從學習水平上說,應該有所互補。然而很多老師只是簡單地按照座位排列,或者學號等進行隨機分組,導致各個小組之間的學習能力嚴重失衡,有的小組每個學生都有較高的學習水平,還有的小組則完全相反。嚴重的兩極分化所帶來的結果,往往是綜合能力強的小組表現活躍,完全成為數學課堂的主角,而其他學習小組則沒有存在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小組中的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

很多老師都會選出一個學習優秀的學生或者班干部來擔任“小組合作”的組長,本意是組織和管理小組成員,但是很多時候,各學習小組最積極的、負責總結發言的也只有“組長”,許多學生在“組長”的光環下,失去了表現機會,還有的學生認為不公平,從心理上對“小組合作”排斥,甚至個別性格內向、固執、不善表達的學生根本不參與討論,也不愿意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小組成員不僅沒有“合作”,還會發生爭執。

二、善用“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設計有趣的問題,調動學生的互動熱情

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交流討論,在學生激烈的互動、辯論中探索知識,發展思維。小學生的熱情往往是建立在“有趣”的基礎上,只有老師設計的問題是他們感興趣的,學生才能有興趣討論。這不僅要求老師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深入鉆研教材,更要求老師對兒童的心理和性格有足夠的了解,將相對枯燥的教材內容用便于學生理解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設計小組討論的問題時,老師應遵循“學生熟悉、易于接受”的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在講到“比大小、高矮”一課時,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筆者把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分別設計成“比年齡大小”“比個子高矮”,孩子們一下活躍起來,紛紛參與到比較和討論中,通過“比一比”的方法,學生很快掌握了“等號、大于號、小于號、大于等于號、小于等于號”的用法。

2.設計有趣的教室布局,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

平常的課桌椅排列都是一排排的非常整齊,如果是三五人的小組分組,學生的交流互動還比較方便,如果小組成員再多幾個,那么學生討論起來就不那么方便了,扎成一堆顯得很亂,影響課堂秩序,離得太遠又不利于交流。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討論環境,加深學生友誼,老師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改變教室布局,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

比如,在“立體圖形的認識”的教學中,筆者根據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方案,在把學生進行分組后,又讓各個小組把課桌椅組合擺放,分別擺成正方形、長方形等各種形狀,在動手實踐中給學生最直觀的體驗,讓學生立即投入到本課堂的學習中。

3.成立小組合作機制,共同討論學習成果

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擾亂課堂秩序,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缺乏自律性,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一旦調動起討論的積極性,往往情緒高漲,大聲喧嘩,老師需要花一些時間整頓課堂紀律,從而影響教學效率。為了避免學生在討論中產生矛盾,保證課堂秩序,老師應成立并完善小組合作機制,對討論時間、要求都做出明確的規定。

比如,筆者在進行“認識米、用米量”的教學中,分組之前就做出了這樣的規定:要求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總結出幾個問題,討論結束后,由老師做出解答。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給出的問題是:長度單位之間該如何換算?最后在筆者的引導和啟發下,師生共同探尋答案。

盡管“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已經廣泛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需要老師與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和完善。在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同時,老師還要讓學生明白,課堂是大家的課堂,只有人人參與、集思廣益,數學課堂才能充滿快樂,讓學生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教學效果。

[1]薛正斌.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2):57-58.

[2]吳德琴.優化小組合作,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未來英才,2016(16):329.

[3]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9):224-225.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分組數學老師
分組搭配
怎么分組
分組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