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驗的背后是思維的生長

2016-03-01 23:44劉流
新課程 2016年12期
關鍵詞:經驗建構兒童

劉流

(江蘇省淮安工業園區實驗學校)

經驗的背后是思維的生長

劉流

(江蘇省淮安工業園區實驗學校)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生具有向師性的角度來看,他們樂于采用模仿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的差異,尊重他們用模仿的學習方式獲得知識,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體驗、合作學習等方法,促進他們自主學習,建構知識體系。

模仿;操作;體驗;合作;自主;經驗

兒童起始階段的經驗的獲得,大多源自模仿,不管是對人的稱呼,還是對動物名稱的指認,模仿幾乎貫穿人們學習的整個過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但揭示榜樣的有效行為對我們的強化影響,同時也推動我們去借鑒榜樣的成功經驗。

一、有效模仿,獲取經驗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實際應用的過程。對于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學習,主要指人類為認識客觀世界和自身發展需要而作出的數學規定,這些知識讓學生去模仿與記憶更為有效。

1.觀察圖片,模仿主題圖,獲得經驗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具體運算階段(6、7歲—11、12歲)指出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皮亞杰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于抽象概念,屬于運算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一年級的兒童由幼兒園剛升入小學,他們的數學學習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模仿,并且兒童樂于從模仿中習得知識。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分一分”一課時,我們讓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并提出問題:上面的物品是怎樣擺放的?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后得出:左邊架子上每一層的物品都是同類的,右邊架子上每一層的物品都相同。在接下來的“試一試”中學生會模仿主題圖中兩種擺放物品的方式,把形狀相同的樹葉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把顏色相同的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兩種方法???,孩子的模仿“有形有色”,兒童的模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們通過積極地模仿進行思考,思維在無形中得到發展,同時也積累了經驗。

2.思維碰撞,模仿思維方式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會把一個優生和一個學困生放在一個小組,經過1~2年的時間,我們會發現,學困生進步了,究其原因是學困生的思維習慣會向同伴“靠攏”,通過小組交流,他們的思維發生碰撞,這一次他是這樣想的,我為什么沒有想到呢?模仿同伴的思維方式,長此以往,思維在碰撞中得到發展。

二、積極操作,經驗生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學習新知,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一定程度上能消除機械模仿帶來的弊端。在近三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操作的有效性進行了一些研究與思考。

在教學“3+2=5”一課時,我們做了如下調整:經過操作,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操作本身,而是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為什么數字3可以表示3個白蘑菇,數字2可以表示2個花蘑菇。引發了學生對用數字表示實物的需要,在探究算法時,我們嘗試讓學生把左邊的東西和右邊的東西往一起推一推。這樣在動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3+2=5,我想這比單純地教授3+2=5更貼近兒童實際。

此外,在操作時要注意選材,有利于學生展示操作結果,學具使用、操作步驟要有序,教師給予學生的評價要合理、多元化。這樣學生才會樂于操作,操作才會高效。

三、反思體驗,經驗建構

1.重視體驗,由模糊走向清晰

要使學生獲得完整的學習體驗,很重要的一點是讓他們感覺到新知就是從“我”的經驗里生根、發芽、結果的。有意義的教學,既需要“外部影響”,更強調“內部改造”。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貼近學生的已有經驗,順勢切入展開。

教學過程中,我們學習華應龍老師的“融錯教學”。通過展示錯誤資源—尋找原因—尋找方法—解決問題?;趯W生的真實想法,進行針對性教學。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大量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理解假分數的產生和意義,這樣學生的思路便不再模糊,慢慢清晰了。

2.合作學習,共同體驗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已經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任務分工的不同,先自主學習,再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合作學習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我們更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反思,你反思一點,我反思一點,匯聚起來就形成了屬于本小組反思的智慧結晶。

3.聯想生活,自主建構

在教學“認數”部分時,我們一線的老師都存在這樣的困惑:“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10個一是一個十呢?”王林老師曾說:“認數的許多內容最后都會被學生熟記,但不應該讓學生死記硬背直至熟練,而要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合適的情境中自主建構,內化知識?!?/p>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由于孩子細心觀察生活,會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并應用到數學學習中。的確,數學就是源于生活的,這樣的學習學生才會樂于自主建構,學生還會因地制宜地想辦法。認識計數單位“十”是學生認知領域的一次飛躍,教學中我們融觀察、操作、思考于一體來幫助學生建構計數單位“十”,基于模仿,孩子進行了自主建構,獲取了經驗,這樣學生在理解整數意義的過程中促進了數感的發展。

[1]馮建軍.現代教育學基礎[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朱新強.模仿與探究式教學多渠道中的兩條[J].中國教育報,2009(2):27.

·編輯 李建軍

猜你喜歡
經驗建構兒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建構游戲玩不夠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