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
——誰“說”了算

2016-03-02 05:50魯文明
新課程 2016年2期
關鍵詞:天祝孫權講臺

魯文明

(甘肅省天??h安遠鎮初級中學)

課堂
——誰“說”了算

魯文明

(甘肅省天??h安遠鎮初級中學)

期中考試結束了,和往常一樣,教研組里開始七嘴八舌:這道題我講了兩遍,學生還是做不上?這些題我一個不差地都講過,累死了,口干舌燥,咳!……這些學生基礎太差,連公式都記不住……聽著這些原本顯現自己工作辛苦、認真的話語,我陷入了沉思。

教改進行了多年,還有不少人把講臺當作展示自我的舞臺,總舍不得放棄“主演”的“榮光”,當你喋喋不休地講述之時,當你在講臺上口吐飛沫,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之時,你能不累嗎?

今年我有幸聆聽了蘭州外國語學校的15節名師課,我感受最深的一點便是:老師說的少,學生說的多。他們的教是為學生的語言發展和邏輯思維而教,他們的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快樂、扎實。當時我就有點迷惑:教師說得那么少,學生能掌握嗎?當我帶著迷惑環顧了一眼學生,發現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我先前的擔心都是多余的。那么,這其中的秘訣是什么呢?那就是:課堂,學生說了算。

閉上老師的嘴,讓學生美美地讀。王陽老師在講授《孫權勸學》一課時,老師不是口若懸河,炫耀文采,而是讓學生先后六次默讀課文,第一遍找出不認識的字詞,讓同伴解決,通過中間四遍閱讀,讓學生分別思考誰勸、勸誰、為什么勸、以什么方式勸,最后一遍讓學生感悟道理,六輪學習中,王老師始終以讀代講,創造機會讓學生自讀、問讀、悟讀、品讀、賞讀、熟讀,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勸”的啟迪。

閉上老師的嘴,讓學生自由地說。誰勸、勸誰、為什么勸、以什么方式勸,同學們說出了對某段文字的理解,說出了對某個歷史人物的看法,說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得。針對個別學生提出的困惑,均有同伴積極為其解惑。課文讀完最后一遍之后,老師讓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扮演孫權、魯肅和記者。有的小組還發揮性地將他們的談話繼續下去,學生神采飛揚,他們生動的語言表達把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也正是在一次次朗讀和語言表達中,學生感悟到文章的內涵寓意、表達技巧,進一步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再現甚至升華了當時的場景。整個課堂就是一場戲,老師只不過是導演兼觀眾罷了。通過反復讀和悟,學生都有了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總想考考別人,個個按捺不住喜悅,甚至怕由于舉手而失去機會,直接站起來“質問”,其他同學也不甘示弱,還沒等問題敘述完備,就已經口若懸河;有的學生把手舉得老高在老師眼前晃來晃去,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什么……為什么……他們的問答激情四射,語言表達層次分明,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們的學生居然有如此深厚的文學功底?不,《孫權勸學》已經告訴了答案。

學習是伴隨學生終身的大事,教師在教學上應該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教師在教學上應該是“以人為本”,而非“目中無人”。如果教師獨占課堂,把持著話語權,不給學生讀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不給學生說的機會,這就只會阻塞學生的思維,鈍化學生的想象,助長學生學習的惰性,它將造成直接的惡果就是導致學生主體意識的淪喪,使學生患上了“集體失語癥”,不得不淪為教師和課本的傳聲筒。

·編輯孫玲娟

猜你喜歡
天祝孫權講臺
民族地區開展社區教育的實踐路徑——以天??h為例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愛在講臺
孫權:“包郵”好有說服力
任用拆臺的人
精準扶貧與其實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縣扶貧實踐為例
對天祝藏區推進雙聯行動縱深發展的思考
簡論天祝方言親屬稱謂詞
講臺
關于軍校講臺上話語自由度的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