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教學改革方法初探

2016-03-08 00:29姜媛媛郝嬌高興軍
大學教育 2016年2期
關鍵詞:測試技術卓越計劃教學改革

姜媛媛++郝嬌++高興軍

[摘 要]結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測試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測試技術課程問題,改革教學理念。改變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以“基礎知識—測試方案—測試儀表”為脈絡進行內容教學,提倡開展參與式教學法。實踐環節中以石油化工設備的測試為案例。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實用型實驗,增加一些動手操作型實驗和獨立創作設計型實驗的比例。通過該方法的實施,提高學生的個人專業素養。

[關鍵詞]測試技術;卓越計劃;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2-0096-02

2010年教育部實施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突出了工科人才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屬于工科專業,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的工程專業之一。2012級新生入學后,從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六個班級中,選拔過程裝備1201班級作為卓越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此班級展開。

測試技術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一門課程。目的是以培養學生認知機械測量原理與方法、測量儀器原理以及認識到測量技術的應用性。為了適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高要求,融合測試技術在工業界的最新發展,培養出符合工廠實際需求的卓越工程師,亟待改變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在原有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增添新的創新性知識和應用性技術,同時改進教學方法,體現本專業特色,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測試技術課程現在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課堂教學缺乏“反饋—調節”環節。傳統的教育模式只關注知識的傳授情況,教育模式過于單一,僅僅以課堂授課情況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接受情況,并且忽視了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這樣阻礙了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

2.與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傳統課程相比較,測試技術課程是本專業不可缺少但又相對邊緣化的一門課程?,F在使用的教材囊括的知識點過于泛散,采用此類教材授課,把握重點與難點有一定的困難。同時,與本專業當前的社會需求相比,教材知識點過于深奧,使得相應的知識點案例不能貼近本專業特色。

3.本課程學習的知識點繁多,且某些基礎概念相對抽象難懂。該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在此之前相關基本測試經驗欠缺,教學內容枯燥抽象,使得學生普遍對課堂學習興趣不濃,最后的結果就是為了完成考試任務,對課堂知識內容進行機械化記憶,沒有任何針對專業的收獲。

4.測試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必須加以實驗環節的架構。由于學時有限,實驗儀器設備質與量的不足,簡化甚至于摒棄了某些知識的實驗環節,對學生進行培養和鍛煉的綜合性實驗就更顯不足,不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問題集中體現在總學時少,而新的教學內容多,導致的結果就是給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綜合能力發展空間受限制,學生的學習依舊停留在書本知識上,削弱了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改革教學理念

1.改革中擬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轉變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在卓越班級課堂教學中重點體現在“注重知識向應用性轉化,培養學生獨立創造能力”的理念,并且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具體實施。

2.自學能力。必須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工程實踐和科學發展的雙作用下,一些前沿的測試技術被創造,不斷推出新測試技術理念,所以我們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新創造的測試技術方法,要側重講解原有對應的理論方法的核心思想及其創造性的動機目的;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鼓勵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形式,分別以書寫課程報告或動手操作實驗項目的方式,針對該創造性技術方法加以理解以及實際應用。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意識和高效的自學方法。

3.培養方面,側重于學生的測試技能。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不再單純的注重學生學習測試的基本知識和概念,而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夠借助現有儀器設備自己動手搞小發明創造來解決測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工程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化工裝備行業測試工作中,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就馬上能用到所學知識(解決工程測試問題)。

4.對測試技術授課實施三個層次模式?;A性,反映測試技術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知識;針對性,專門針對本專業特色講授學科基礎知識理論,結合現有測試技術方法及其應用;開拓性,講授能夠反映測試技術發展的前沿尖端技術,為學生以后從事測試技術研究工作指引方向。

三、課堂教學方法研究

1.在測試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模式往往都是灌輸式的,須加以改革。改革措施即為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參與到課堂實際中來,參與到授課過程中來,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理論教學中,采取提問式、預設問題式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在實踐教學中,應努力展現理論知識如何體現在實驗過程中。

2.以“基礎知識—測試方案—測試儀表”為脈絡進行內容教學。其中,核心即為基礎知識模塊,是用來架構后續所有模塊的基礎支撐,而測試方案模塊、測試儀表模塊則兩者相互依賴,相互滲透。不同測試方案中的不同階段要借助不同的測試儀表來完成,相同測試儀表在不同的測試方案中作用又不盡相同。通過這條主線,可以將軟件測試中的知識點有機融合并相互貫通。

3.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將板書教學、PPT教學、工程實際仿真軟件演示教學及實物的觀察教學等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多媒體等網絡資源的建設工作。通過在授課中不斷積累各部分課程內容的案例資料,并在大量借鑒相關課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網絡資源,從而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多媒體課件、實驗例題等教學資源。采用多媒體手段,提供圖文并茂的案例展示和動畫,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在課堂中,結合我校行業特色,以石油化工設備的測試為案例,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工程案例為主線,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5.實踐環節中,以小論文、大作業的形式,布置一些測試問題,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增強自身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實驗思路拓展

1.增加實驗課時數量和實驗儀器、試驗臺。實驗學時占總學時的25%。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目的是增加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內容,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這一目標與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相一致。實驗教師可以從淺顯的觀察到深入的操作,潛移默化的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測試技能,使得學生通過實驗結論去驗證學習的理論知識。在理論基礎學習和校內實驗的基礎上,要組織學生到石油化工企業參觀并講解測試技術及儀器設備在企業中的應用。

2.建立應用型實驗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動手參與性實驗和創新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實現知識的綜合性實驗和結合實際的開放性實驗。具體措施為,給出實驗條件,學生運用知識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進行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過去的教師講解式實驗方式轉變為學生自主進行的實驗形式,提高了知識的理解性和實踐應用型。

五、總結

針對裝備1201班級學生授課,教學內容的增添,教學理念的改革,使教學效果較以往有顯著改善。從實踐到理論,從工程到科學,讓學生從感興趣和有親身感知的事件中認識測試技術。逐漸探索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新思路,利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方面并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參照,但是我們明確培養目標,通過教學改革的實施,切實提高專業人才素養,以期適應社會的需求。

[ 參 考 文 獻 ]

[1] 馮偉,吳祥,田曉峰,陳樹祥,陳杰來.測試技術課程教學問題初探[J].信息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11):130-131.

[2] 崔伯第.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4):202.

[3] 張欣悅.測試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26-127,128.

[4] 陳翔,鞠小林.卓越計劃驅動下的軟件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3(7):14-17,21.

[5] 曾國英,趙登蜂.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3(26):135-136.

[6] 張鳳生,王海峰,孫忠義,李智,楊倩.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2(1):92-94.

[責任編輯:鐘 嵐]

猜你喜歡
測試技術卓越計劃教學改革
大數據測試技術的特點及前景研究
現代測試技術在機械類本科測試技術教學中的滲透
常用電化學研究方法及技術
依托“卓越計劃”構建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基于“卓越計劃”的制冷壓縮機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