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汕頭市地名發展動態研究及規劃探析

2016-03-10 12:28陳佳佳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汕頭市汕頭命名

陳佳佳

(汕頭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 汕頭515000)

廣東省汕頭市地名發展動態研究及規劃探析

陳佳佳

(汕頭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 汕頭515000)

汕頭市位于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瀕臨南海。市區距香港187海里,距臺灣高雄180海里。歷來是粵東、贛南、閩西南一帶的重要的交通樞紐、進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的美稱。

汕頭;地名;規劃;研究

汕頭原是揭陽(后居澄海)海邊的一個漁村。元代,在現在的光華埠一帶已形較大漁村,稱為“廈嶺”。至清嘉慶四年,商船停泊越來越多,稱作“沙汕頭港”。至開埠前,已建立了“漳潮會館”,商業活動日趨活躍,具備商埠雛型。汕頭開埠后,鴉片和外國商品源源輸入,大批契約華工被輸送到各國殖民地充當苦力,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美國、日本等國先后設立領事館,進行經濟、文化、軍事侵略。

汕頭地名的命名可說是見證了汕頭的時代變遷,帶有明顯的歷史烙印。如小公園一帶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馬路與街巷,既有寓意平安吉祥和諧興旺的“四永一升平”:永安、永和、永泰、永興街和升平路,及“四安一鎮邦”:懷安、怡安、萬安、阜安街和鎮邦路。上世紀辛亥革命在中國各地興起,汕頭出現了以“三民主義”命名的“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四五十年代隨著解放戰爭打響,解放浪潮席卷全國各地,有了“大華路”;六十年代學雷鋒活動,有了“紅領巾路”;之后文化大革命,連地名也難逃“被改造”的命運,出現了“紅旗東路、五七路、東方紅大道、紅旗區、紅陽區、紅衛區”等;文革之后恢復原有地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汕頭中心城區東移,在思想解放經濟起飛的同時,新中心城區的道路規劃初步形成縱橫交叉的路網體系。市區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大多以中國的名山命名,例如華山路、天山路、嵩山路、黃山路等,而東西走向的主干道則大多以中國的江河命名,例如長江路、黃河路、韓江路等。住宅小區則以梅、蘭、竹、菊等花草植物命名。

汕頭大多數地名與“海濱城市”這個地理位置相適應,體現了“潮”的特色,如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澄海區、南澳縣、海濱路等。地名被看做是某一個自然地理位置的符號或代號,但除了指代功能,住宅小區名稱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功能。如位于原升平區內的小區一般以“苑”命名,如金鳳苑、福瑞苑;在原金園區,則以“園”命名,如新廈園、共興園等;在龍湖區,則多以“莊”命名,如朝陽莊、丹霞莊、環碧莊等。當人們提起一個小區,可以根據名字分辨出它的大概位置。

汕頭現狀地名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汕頭地區山海并存,因而地名多反映了當地的地理分布及其特點?!昂!保菏谷艘豢幢阒莻€濱海之地,如南海路、海濱路、海平路等?!案邸保喝珲D浦的港美村、金平區的濱港路、西港路等。 還有“溪”、“埭”、“澳”、“塭”、“隴”等都是表示江海堤壩的字來做地名。二是,反映了潮汕經濟,經濟的發展是居民點形成的主要因素。潮汕平原間到處可見一望無際的水稻,此謂之“洋”,是田野的意思。如汕頭市郊的“牛田洋”;澄海區的“南洋”等。還有“田”或“園”,如潮陽區、潮南區的“棉田、鳳田、官田”等?;洊|閩語區的“田”多指稻田、水田;“園”多指旱園,種蔬菜。地名所指之地原是傍著田園的村落?!笆小笔侵讣?,不指行政區域,如澄海區的“店市”、汕頭市和潮安縣交界的“葫蘆市”等。都反映了當時該地繁榮景象。三是,地名記錄了歷史事件、移民史。潮汕地區有很多冠以姓氏的地名,往往是最先來到此地生活的移民姓氏。如澄海區“董坑村”,是公元938年董氏移民所創;“歐厝村”是移民歐姓兄弟于元末明初來此創建;“許厝村”是許氏移民南宋時來此建立。澄海區的“陸厝圍”,是南宋時陸秀夫勤王及后代留駐的地方。地名還是研究少數民族或特殊群落遷徙的寶貴資料,如潮陽區的“客家宮”、“客家岐”,都曾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龍湖區的“疍家園”為水上漁民聚居地。四是,地名保存了豐富的民間傳說,史籍已無可考。如南宋末代皇帝趙昺和文天祥、陸秀夫等也在潮汕一帶活動過,因而也留下很多民間傳說的地名。如澄海區上坑村有座“接龍橋”,傳說宋帝趙昺逃難至此,天降大雨,被一條大河攔住去路,一時找不到船只引渡。此時天上降下一道彩虹橫架河上。宋軍趕忙過河。后來群眾在此河上真的建了一座橋,便起名“接龍橋”。五是,反映了人民社會意識。人們總是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總把村名起得文雅,與吉祥幸福有關。如汕頭市的“金平區、長平路、萬福里、五福里、仁和里、永平路、永泰路”等。澄海區“下布村”寫成“華富村”,“下窖”曾寫作“華窖”,“埔尾”寫作“埔美”,“尾埭”寫成“美埭”,“埭尾”寫作“岱美”;龍湖區“下埔”寫作“華埠”,“隴尾”寫成“龍美”等。六是,古代語言留存。除了上文提到的“埭”、“洋”、“壩”,還有“埕”,意為庭院、廣場,乃是古義。凡用此字命名的都與廣場(曬谷場)有關。如潮陽區的“古埕”,南澳縣的“前埔埕”,“金埕路”、“福合埕”?!皦墶?、“厝”、“埠”、“墩”等是閩方言字,如澄海區東里鎮的“溪墘街”,龍湖區的“陳厝寨”,潮陽區的“關埠”,汕頭市的“東墩、北墩、南墩”等。七是,反映了軍事設施、宗教信仰。有不少地名跟軍事設施有關,如汕頭市的“石炮臺”。汕頭“石炮臺”建成于光緒五年,用石筑成,是清兵扼守汕頭出??诘闹匾娛禄亍,F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屬于文化地名。地名與宗教信仰也有關系,如汕頭市的“媽嶼島”,南澳縣的“宮前村”。

汕頭城市的歷史雖才一百多年,但隨著城市的發展,汕頭的地名歷經了幾次大變動,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地名體系。文革時期,汕頭的許多地名被改成了紅色意義,用“東方紅”、“向東”、“衛東”、“向陽”、“紅陽”、“紅衛”、“紅旗”之類的名稱,取代了原有的路名。在文革結束后,根據1979年9月13日市革命委員會發布的汕市革發 [1979]99號文件《關于恢復和更改我市三個區及一些主要道路、橋梁、文娛場所名稱的通知》、1980年8月國務院國發[1979]305號文件《關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和1980年6月廣東省地名普查工作會議精神,1981年由原汕頭市革命委員會發起的我市第一批地名命名、更名活動。自1980年普查以來,汕頭的地名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市區和汕頭經濟特區新開辟的道路及人工建筑物日益增多,為實現地名標準化,促進城市兩個文明建設,特對同平區、安平區、金園區、金砂區和汕頭經濟特區(龍湖片區)的地名開展全面復查。根據《地名管理條例》規定,對238條地名進行標準化處理,非標準地名廢止。如為紀念汕頭大學興建,把汕頭大學前的“五七路”改為“大學路”等。1995年3月,汕頭市政府對市區東北片(金園及龍湖區范圍內)、北軸片的主、次干道道路規劃,為使市區道路命名更具規范化、科學化、呈現層次分明、系列有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經地名委員會組織討論,對部分已不適應城市建設發展的方位道路名稱進行修改,對新規劃道路進行命名。如東西走向的“海濱路”、南北走向的“普寧路”等。

近年來,汕頭市地名管理在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民政廳的指導下,開展以命名更名銷名為規范管理和地名公共服務等一系列地名工作。地名規范化管理有序開展、地名標志設置有新的突破、地名信息化管理走上新軌道、對外開展地名信息化公共服務。但同時也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存在地名重名的情況:2003年汕頭市行政區劃調整,外砂鎮和新溪鎮劃入汕頭市中心城區,這樣就出現了外砂鎮和新溪鎮現成以及規劃道路與中心城區道路嚴重重名現象。外砂鎮道路名稱與汕頭市區道路重名的有15條之多。為韓江路、青年路、迎賓路、金鳳路、金園路、金砂路、金湖路、金新路等。二是不符合命名規范:城市中樓盤命名貪大求洋、指位性差等。三是城市規劃與地名命名的脫節:城市發展迅速,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不暢,對新規劃區的城市道路地名在規劃圖紙中出現,逐漸形成市民接受的現狀地名,但地名未經標準化處理,未經民政部門審核、市政府審批,導致地名管理和城市規劃的混亂。因此,加強地名規劃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銜接是今后地名規劃的一個方向。還有一些其他問題,由于城市的發展太快,城市規劃和地名申報、審批存在一定的脫節,導致很多地方出現了一地多名和一名多地問題,有路無名、有地無名的現象也存在部分地方。 如大學路與國道206線,磊廣大道與濠江區政府前的府前路為同一條道路;河浦工業區、臺商投資區、電子電路園區、電子科技園等存在相關部分不經過法定程序亂命名;一些新開發的區域存在有路無名,如磊廣大道北側的三聯工業區,一條主路、兩條支路都暫無路名,磊口的塔頭危險品區也存在有路無名。

上述問題,不僅給城市管理、人民生活帶來不便,而且降低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2005年5月,為加強城市地名的規范化管理,民政部、建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城市地名規劃的通知》,就編制縣級以上城市地名規劃具體布置了任務,要求各地在城市建設現狀和發展規劃基礎上,依據國家地名管理法規和有關規范,對城市新生地名作出的科學規劃。我市由于總體規劃修編等原因,地名規劃推遲,隨著2014年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進展順利,地名規劃的編制正式提上日程。

編制地名規劃是地名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不僅是當前實施地名公共服務工程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地名服務管理的重要手段。對實現地名管理的計劃性和科學性,推行地名標準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優化城市地名環境和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編制應當遵守以下幾個基本原則:一、與城市規劃配套原則。地名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公共信息之一,也是社會得以正常運轉最基本的要素和公共設置之一。地名規劃就其內容和性質而言,則屬城市規劃中的專項規劃,是城市規劃在地名體系構建方面的配套規劃。因此,地名規劃必須以城市規劃的基本藍圖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為城市規劃配套的作用。二、整體性、系統性原則。突出地名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是地名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成功總結。在一個特定的區域范圍內,地名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是構建科學合理地名體系的決定因素。因此,在地名規劃及實施中,要以加強整體性和系統性為出發點,將中心城區地名納入層次化、系列化、規范化軌道,逐步改善和提升地名網絡結構的科學性和布局的合理性。三、體現汕頭特色原則。以地名反映本區域悠久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特點,反映現代當地人們的審美共感。應做好老地名和有豐富文化內涵地名的保護和繼承工作,做到有選擇地延用有保留意義的老地名,并使之發揚光大,形成豐富多彩的本地地名文化景觀。四、穩定性原則。對于歷史原因形成的地名,盡量尊重現狀地名,對可改可不改的地名盡量不改,以保持地名的連續性,特別是要保留一些有歷史意義的老地名,以方便人們生活,體現汕頭潮汕文化城市的特色。五、規范化和連貫性原則。與城市規劃需要在規劃時限內逐步實現一樣,實現全市地名網絡整體的規范化、有序化,要求在規劃期限的較長歷史時期內,始終按照本規劃確定的基本布局結構、地名命名原則等相關規定,進行地名命名、更名及處理相關地名事項,即要求以一個規劃貫徹到本期城市規劃期滿,才能最終實現規劃的目標。地名體系構建的連續性要求,是地名網絡構建的特點之一。

因此,為了適應城市的發展,便于地名的規范和使用,特編制中心城區地名專項規劃,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推廣到各區、縣的地名規劃中去。

[責任編輯:李書培]

猜你喜歡
汕頭市汕頭命名
汕頭行
汕頭市金韓種業有限公司
汕頭市金韓種業有限公司
命名——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汕頭17歲少年“娶”13歲女孩
汕頭市明德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詩畫汕頭
嘔心瀝血20年:追記汕頭市潮陽區關工委主任陳世英
河鲀命名小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