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

2016-03-11 10:03李宗勵
考試周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生物課程新課改教學方法

李宗勵

摘 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我國教育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隨著改革的縱深推進,一些問題、矛盾也凸顯出來。教育改革對原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觀念進行了徹底變革,同時對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過分析教材的變化、教學方式及教學模式的轉變,闡明高中生物課程改革如何才能夠更好地開展下去。

關鍵詞: 新課改 生物課程 教材變化 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

一、教材的改變

在課改之前沿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材,其知識體系是普通生物學體系,必修第一冊和第二冊,實質上是一本書。其知識體系是以生物的基本特征為主線構建的。新課程是模塊式的課程,強調每個模塊應當有相對獨立的教育價值、一以貫之的學科思想。因此,三個必修模塊的教材注定是三本書,要分別構建各自的知識體系。新的知識體系如何構建呢?課標在“課程設計思路”部分對每個模塊的設計思路和教育價值作了表述,它是教材構建知識體系的依據。高中生物課的學習應當將生命系統作為認識對象,這與初中生物課以具體生物為認識對象有了本質區別。這段話也揭示出必修模塊的教學內容應當以系統論的思想觀念統領。

必修1《分子與細胞》是引導學生認識細胞這個基本的生命系統,包括其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及系統中的相互作用。因此,教材的知識體系是以“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為主線構建的。第一章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就是要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這一觀念,從而為這一模塊的學習打好基礎。這一觀念的建立要靠以下兩點來支撐:一是從生物圈到細胞,包括生態系統、群落、種群、個體、器官、組織等,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它們都是能表現出生命活動的有機整體;二是在眾多層次的生命系統中,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也是生命系統中最微小的層次。至于比細胞更微小的層次,如細胞器、細胞中的各種分子、原子等,雖然也可以看做系統,但是不能表現出完整的生命活動,因此不是生命系統??梢?,本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這兩部分內容都是為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的觀念服務的,二者之間不是割裂的。本章第二節意在增加學生對細胞的感性認識,為后面學習抽象的“細胞活動”打好基礎。后面各章分別是細胞這個基本的生命系統的物質基礎、結構、功能和發展變化規律,揭示生命系統的整體性、開放性、有序性和動態性,從而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教學方法的改變

1.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

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后不僅要關注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敖處煂脤W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某些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極分化。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群體”。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生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3.教學方式多樣化

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血液。老師除了可以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制作復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充分利用新型視聽設備。它除了能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外,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模式的改變

根據課改要求和我校的具體情況,形成了以“自—互—群”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1.教師角色由權威型轉變為伙伴型

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的是師道尊嚴,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學生只是絕對順從,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導致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缺失?!白浴ァ骸睘橹黧w的新型教學模式關注人的存在,人的發展,民主、平等、互動、合作成為師生關系的新理念。教師要由學生的權威變為學生的伙伴,在與學生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完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立與發展。

2.學生地位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

教學要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教學的最大成功。我校的“自—互—群”首先利用《自主研修》使學生對本節的具體內容有了初步認識,并在自學過程中形成疑難點,在課堂的《合作互助》環節中可以將問題提出,全班進行討論,得出正確結論。上課前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特點把“任務”布置下去,學生可以應用各種手段完成任務,還要預測在“匯報”過程中他組學生將要提出的問題,做出的質疑,找到答案給予解決。還可以將新知與舊知聯系起來,建立“腦圖”……總之,利用各種手段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

3.教學過程由傳授型轉變為引導型

“自—互—群”模式使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貌似讓學生主導課堂,減少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實際上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對教師有更高要求。教師的作用,不再體現在講授上,也不再體現在對知識的“講深講透”的直接形式上,而是體現在進行周密、科學的教學設計和精心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更高層次的間接形式上,或是體現在幫學生將無序的知識整理為有序的知識上,體現在幫助學生將“錯誤”的知識修正為正確的知識。這種轉變是教師的教學責任,也是模式構建發展的必要條件。

猜你喜歡
生物課程新課改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構建育人模式轉型下的生物課程體系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淺談生物課程備課藝術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