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教育融合研究

2016-03-12 11:26廖惠珍
關鍵詞:情緒低落情形生理

廖惠珍

?

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教育融合研究

廖惠珍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福州 350003)

文章旨在探討大學生體育鍛煉情形與憂郁傾向的關聯情形,通過文獻資料法與問卷調查法,對所得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結果:自覺健康及幸福感皆對憂郁傾向有直接的負向影響效果,幸福感對憂郁傾向的影響極大;運動情形對憂郁傾向雖無直接影響效果,但運動情形在透過自覺健康及幸福感的中介下,對憂郁傾向的影響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

運動;憂郁;健康;幸福感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福州市部分高校應屆入學的大學新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800位學生進行測量,其中有憂郁傾向的學生共33位,占4.1%。本研究欲探討運動是否會影響憂郁的因果關系,為避免因原有憂郁傾向的學生缺乏運動習慣,導致不運動是憂郁傾向的結果,故后續研究于結構方程模式中,將采用隨機抽取后800位中非憂郁傾向的學生,共767位進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方式來進行測量。為能使運動情形、自覺健康及幸福感此三構面的變項具尺度一致性,各變項皆進行線性轉換為 0 至 10 分。變項 S由小至大排序的第k個答案。本研究的運動情形是依據Lu(2011)所提出的運動頻率、每次運動之持續時間及運動強度等三個面向為定義。其中運動頻率以平均每周運動天數分為五等級;平均每次運動持續時間以未滿 30分鐘、30至60分鐘、60分鐘以上來測量;運動強度則是以運動喘氣程度的自評衡量之,其強度分為不喘、稍微喘、很喘、非常喘。自覺健康為個人主觀的評估自我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狀況,本研究以整體而言,您覺得自己目前的健康狀況如何?來測量受試者對于自我身體狀況之自評,并以很不健康、不健康、普通、健康及很健康五刻度來衡量之。幸福感包含認知及正向情緒兩部分,其中認知所指的是個體對生活上的經歷所產生的感受,例如:滿意度、成就感等。而正向情緒則為一種快樂的感受。因此本研究采用覺察生活滿意及覺察快樂兩構面共8題,以李克特七點尺度來測量幸福感。憂郁傾向,本研究將采用隨機抽取800位非憂郁傾向的大學生,共767 位進行分析。量表共有18題。為了能進一步的萃取勾勒出大學生憂郁面向,利用因素分析,經主成份法及最大變異轉軸后,刪除共同性不足0.5的題,最后萃取出三個因素,分別命名為情緒低落、生理不適及分心健忘。

2 結果與討論

2.1 樣本特性

本研究有效樣本總共800人。在性別方面,女生的比例較高,有477人,占59.62%;男生有323人,占40.38%。在學院方面,以理工學院的比例最高,有138人,占 17.24%;其次為管理學院,有126人,占 15.74%;而藝術學院的比例最低,有30人,占 3.76%。全體受試者BMI平均數為21.32,標準差為3.55。

2.2 差異分析

在性別對憂郁傾向的三個構面中的差異分析上,經T-test檢驗后,可發現不同性別在情緒低落(p=0.039)及生理不適(p=0.015)上會有顯著的差異,性別在分心健忘(p=0.689)上則無顯著差異存在。男生的情緒低落得分高于女生,即男生新生情緒方面較易低落、難過;女生的生理不適得分高于男生,即女生新生較易身體不適。另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或無母數卡方檢驗,可得知不同學院別之大學新生在憂郁傾向上并無差異(情緒低落,p=0.251;生理不適,p=0.188;分心健忘,p=0.311)。

2.3 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變項中情緒低落與生理不適、分心健忘間具顯著負相關。外衍變項(運動情形)與結果變項,亦僅有運動頻率及持續時間與生理不適具顯著負相關,這代表運動情形與憂郁傾向間之直接相關性不是很強。外衍變項(運動情形)與內衍變項的中介變項皆具正向相關性,但內衍變項的中介變項與結果變項(憂郁傾向)間,則全部呈現顯著負相關。

2.4 線性模型結構

本研究的模型依照研究架構建立,采用隨機抽取后800位中的767位非憂郁傾向的學生進行分析,并以結構方程模式的最大概似法估計。結果顯示,運動情形→憂郁傾向及運動情形→幸福感其直接效果的回歸系數未達顯著,故刪除此二條路徑,其余所有路徑的直接效果的回歸系數皆達顯著(p<0.000),并且根據修正指標加以調整模型,將憂郁傾向構面下的誤差項建立關系修正模式。整體分析效果顯示,運動情形對幸福感或憂郁傾向皆無直接影響效果;運動情形僅對自覺健康有直接正向影響,其標準化系數為 0.188;自覺健康對憂郁傾向具有直接負向影響,其標準化系數為-0.271。在本結構模型中,自覺健康對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其影響系數為0.309;幸福感對憂郁傾向則具直接反向影響,其影響係數為-0.883。這說明運動情形可透過自覺健康的提升,進而再正向影響幸福感之提升,最后可能達降低憂郁之傾向。

2.5 討論

Shek(1997)在針對東方青少年的研究中亦提出,青少年的幸福感越高,則心理健康狀況較佳。Haug(1994)提出自我感覺身體健康的人,其行為控制能力會較佳,同時也能提高幸福感,本研究結果顯示,自覺健康對憂郁傾向的直接影響效果為-0.271,自覺健康透過幸福感對憂郁傾向的間接影響效果為-0.273。自覺健康對憂郁傾向的影響有49.82% 來自于自身的直接影響,另外有50.18% 來自于透過幸福感提升的間接影響。運動情形對于自覺健康有直接且正向的影響,其直接效果為0.188。當大學生平時愈有運動習慣則其自覺健康感受也會越佳,結果與回顧文獻與過去研究亦具一致性。整體而言,運動情形對于憂郁傾向的影響為間接的,其間接總效果為-0.103(-0.051+0.052),其間接影響途徑有二,其中的50.49% 的影響是透過自覺健康與幸福感進而影響憂郁傾向,49.51%是僅透過自覺健康進而影響憂郁傾向。

3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證實運動、健康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雖然運動情形并不能直接影響憂郁,但自覺健康及幸福感皆可直接影響憂郁。以自覺健康及幸福感作為中介因子時,運動情形可對憂郁傾向產生影響?;谏鲜鼋Y論及文獻,建議校方應針對有憂郁傾向的學生,設計及推廣適合的體適能活動,鼓勵學生多參與體育競賽及社團,并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讓學生能有機會由運動出發,找回身體上的自覺健康及情緒上的幸福感,最后達到改善其憂郁傾向。

[1]孔文迪,蔣京川. 完美主義與自尊、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2(02)

[2]謝靜濤. 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與應對方式、自我效能感之間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1(09)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ujian sports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003)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ircumstance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depression tendenc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as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literature and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sulting data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perceived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both depression tend to have a direct negative impact effect the impact on the well-being of a great tendency to melancholy; melancholy tendencies Although there is no movement on the case directly affect the results, but in the case of the movement perceived health and well-being through an intermediary, on melancholy tendency will be clearly demonstrated.

Sports; Depression; Health; Well-being

(責任編輯:張時瑋)

D631.15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111

1672–7304(2016)06–0234–02

廖慧珍(1968-),女,福建古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

猜你喜歡
情緒低落情形生理
有限二階矩情形與重尾情形下的Hurst參數
清明
打破生理“平衡”
臨界情形下Schr?dinger-Maxwell方程的基態解
基于BP神經網絡的旋轉血泵生理控制
k元n立方體的條件容錯強Menger邊連通性
克服情緒低落實用而有效的方法
媽媽們產后的生理煩惱
“DIY式”小創新在神經電生理監測中的應用
本期導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