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小額貸款違約情況及應對

2016-03-13 07:07覃少明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消費導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農貸不良率小額貸款

覃少明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農戶小額貸款違約情況及應對

覃少明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一、農戶小額貸款現狀

近年來農行某市分行農戶小額貸款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增速明顯放緩。2011年農戶小額貸款增量3545萬元,2012年農戶小額貸款增量2567萬元,2013年農戶小額貸款增量1084萬元,2014年末農戶小額貸款減少879萬元。

(二)不良急劇攀升。2011年末,農戶小額貸款不良貸款額、不良率為812萬元、3.21%;2012年年末不良貸款額、不良率為1221萬元、7.25%;2013年末不良貸款額、不良率為1438萬元、8.35%,2014年末不良貸款余額3338元,不良率達到16.7%,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13 個百分點。

(三)清收難度不斷增大。隨著農行某市分行2010年集中發放的三年期農戶小額貸款陸續到期之后,不良貸款防控形勢嚴峻,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存量不良貸款清收效果的不明顯,“前清后冒”現象突出,風險不斷累積,不良率呈持續攀升態勢,化解工作難度不斷加大。

二、違約風險成因分析

(一)失去地緣、人緣優勢,農行經營農戶小額貸款準備不足。2001年至2006年期間,農行大力推進商業化改革,實施發展戰略收縮,大面積撤離了農村市場,大量網點的撤并及人員的裁減,致使自身農村金融服務功能逐步萎縮,相當部分邊遠鄉鎮已形成金融服務空白點和信貸支持的斷層。2006年末,農行某市分行鄉鎮網點覆蓋率僅為14%。200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明確了農行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和責任后,農行逐步重返農村市場,但此時農村金融市場格局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在農總行、省分行要求高速度、高規模發展模式下,某市分行從心態和管理機制上都沒有做好返農村市場的準備,也沒有時間去分析消化、去重新規劃自身在農村市場的地位?;鶎泳W點、人員少,管理半徑大,對農戶認識不足、準入把關不嚴等問題日益突出

(二)考核機制存在缺陷。一是考核機制片面追求發放速度和規模。從2009年5月起,上級行對投放農戶小額貸款實行倒計時,出臺了一系列考核措施,如對不完成農戶小額貸款放貸任務,且排名末位的支行,客戶部經理,就地免職,對分管副行長引咎辭職,對行長實行黃牌警告等。但卻忽視了風險考核,簡單地以發卡量為考核目標,導致各分支機構在短期內投放了大范圍大批量的以“金穗惠農卡”為載體的農戶小額貸款,農戶小額貸款呈現“井噴”之勢,給農戶小額貸款管理和風險控制埋下了極大的風險隱患。

(三)農戶聯保的貸款方式放大了農戶小額貸款風險。 一是聯戶違約,攀比觀望形成信用風險。農戶聯保小組成員是幾個貸款人臨時組成,僅憑借款人提供的擔保人身份證明和印章辦理聯保手續,未真正落實有效擔保責任,小組成員以農戶聯保的形式向農行取得等額貸款,成員之間互為借款人和擔保人,形成既借款、又擔保的現狀,常常出現只要一戶不還貸,整個聯保小組直至整個村整片區不歸還貸款的“羊群效應”,農戶聯保貸款實際上聯而不保。某市分行自2009年開辦此項業務以來,違約比例高達62.5%。二是百戶聯保,大額套貸形成集中風險。一些私營企業或個體大戶申請辦理大額貸款時,達不到規定的貸款條件,就以其家庭成員或多個農戶等名義,通過農戶聯保簡易貸款方式套取貸款。一些貸款到期后因無力足額歸還,形成集中度風險。三是主動聯保,頂名獲益形成清償風險。農戶聯保小組成員受利益驅動,主動參與為企業聯保貸款從中獲利。如,某縣養殖企業以“頂名返利”為誘餌,曾用62個農民的名義,在農行某支行獲取貸款300萬元,用于企業擴建改造,此項貸款僅給頂名農戶返利就達15余萬元。企業貸后負債過重,經營艱難導致貸款不斷惡化。該行雖然向法院起訴并勝訴,但由于聯戶人員眾多,司法部門直接收審農戶影響社會穩定,只能追索其他還款來源。

(四)社會風險分散補償機制缺位。由于服務對象和領域的特殊性,農業生產除了面臨市場、政策風險外,還面臨自然災害、氣候因素的影響。而當前農村市場農業保險與農業生產結合程度不高,廣大農戶因災造成的損失,得不到補償,最終轉變為信貸資金風險。

三、政策建議

(一)適度轉變農貸發展戰略。農行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執行服務“三農”的長期戰略中必須始終堅持制度建設和風險管控先行,業務發展與信用建設并重的原則。針對農行當前村鎮網點不足、農貸人力資源匱乏的現實情況,適時將農貸發展戰略由普惠制、廣覆蓋向精細化、強管理的方向轉變,在風險可控、成本可算的前提下穩步推進業務發展。同時可以采取向農信社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拆借農貸資金或入股當地村鎮銀行等形式,“曲線”支持地方農村經濟發展,尋找銀行資金盈利能力和農貸風險管控能力之間的平衡點。

(二)進一步優化考核機制。要強化農戶小額貸款風險考核,改變過去單一以發卡量、放貸量為考核標準的考核方式,做到發卡有數、放貸有序、管理有力、清收有底。同時,要糾正農戶小額貸款中存在的不規范經營行為,杜絕一切不合理的捆綁作業,切實減輕貸款農戶負擔。

(三)建立農村信用擔保機制和補償機制。一是由政府出資或多方籌資,村民入股,以市縣級為基礎,組建農業貸款擔保公司。抵押擔保難落實是當前涉農企業和廣大農戶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取貸款的重要原因。在目前廣大農戶普遍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和房產等資產和權利還無法用作貸款抵押的情況下,組建農業貸款擔保公司是解決當前涉農企業和廣大農戶貸款難問題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二是建立金融機構支農風險補償或扶持資金。農業作為一國或一個地區的基礎產業,政府部門要發揮行政作為,盡快建立支農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對金融機構發放的涉農貸款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以補償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造成的資金損失。

(四)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一方面,人民銀行要牽頭推進農村征信系統建設,建立區域間征信信息的采集、交流、查詢等資源共享,為涉農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入,擴大農戶貸款的覆蓋面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司法等國家公權部門要加大對農村抵賴債戶的打擊力度,提高震懾力,切實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為加大信貸投入掃除障礙。

猜你喜歡
農貸不良率小額貸款
加強小額貸款企業風險管理與防范探討
基于農民視角的中國農民銀行農貸政策檢討
——以湖北為個案(1935—1945)
我國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研究
銀行辭職潮中苦不堪言的小微企業信貸部
控制與抵制:民國時期國家行局與川省合作金庫關系研究
試論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銀行的農業貸款
不良率農行最高
從“農貸割據”到“農貸統一”——民國時期四川省農貸格局的演變(1935—1942)
山東:首次表彰小額貸款先進 累計發放貸款471.16億元
商戶小額貸款信用評價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