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品德教學融入生活

2016-03-13 12:14吉林省延吉市小營鎮仁坪小學校趙義新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6年1期
關鍵詞:品德生活活動

吉林省延吉市小營鎮仁坪小學校 趙義新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把人分為三種,一種是德才兼備者為圣人,一種是德勝才者為君子,還有一種就是才勝德者為小人?,F在的社會,在重物質而輕道德的形勢下,道德教育成為當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教育學生中,我們不要求把學生教育成圣人或君子,就是把學生教育成一個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的社會公民,因此品德教學成為完成這一神圣職責的重要陣地,而也為我們――品德學科教育工作者賦予了新的時代要求。因此,讓孩子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是形成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的重要途徑。

一、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新的課程教材隨著社會對人們的實際要求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與以往的重理論逐漸傾向于注重問題的探索性,因而題材豐富多彩,信息的呈現方式變化多樣,具有很強的可選擇性,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則越來越多元化,答案也不是唯一的。這一切都要求學生要盡快地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起自己的發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為了求得預期的效果,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教學的前提,更是形成良好品德的關鍵。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各種校外的資源,讓學生動手進行調查,或組織學生到社會中學習、實踐,不僅用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擴展興趣,更重要的是滿足孩子們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從而發展實踐能力。如:我教學《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這一課時,課前我讓學生進行調查當前本地區的交通問題有哪些?給人們帶來了那些便利及不便(舉例說明)?并思考解決的辦法。

上課討論這個話題時,先讓學生匯報自己調查中了解到哪些情況:比如交通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汽車尾氣的污染問題;二是汽車喇叭聲產生的噪聲污染問題;三是汽車越來越多后產生的交通堵塞和大量的能源消耗;四是公路越修越多造成的耕地減少;五是人為地違反交通規則的現象……引導學生深入討論這些問題對人們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哪些影響,并舉出具體事例及采取措施。在小組討論如何減少尾氣、噪音帶來的危害時,學生能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能源、綠化、過濾等多個方面思考,從而解決汽車帶來污染及噪音的問題??梢钥闯?孩子們對和我們切身實際有關的信息非常感興趣。這節課讓學生談交通,并從保護自身做起,讓學生做個遵守交通秩序的小學生。教學秩序井然有序,孩子們興趣很濃,也達到了預期效果。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要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教學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學生從外化逐步過渡為內化,從內心深處體會出一些真理,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

二、 民主對話,合作交流

課堂教學中,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讓學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教師課堂上要達到的目的。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為他們的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兒童投入活動,支持他們的各種活動,同時也在進行著與兒童的合作——與兒童一起共同建構課程。例如教學《我愛我的家》這一主題活動時,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場所讓他們辦一個“我的家”作品展,學生把他們家庭成員的照片或自己畫的家庭成員等舉辦了小展覽。每個同學都當解說員,介紹自己的家人、物品和自己家里的趣事等,當學生講述父母是怎樣關心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我順勢提問“你們是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平時你都幫爸爸、媽媽做了那些事情?”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實際演一演怎樣做才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其中有一個小組的學生表演自己為辛苦了一天的媽媽洗腳,學生在觀看表演中受到很大的教育,課后有些家長打來電話,說孩子今天給她們洗腳,聽說是在品德課上老師教的,對老師表示感謝。通過教學使孩子們學會關心父母,愛親敬長。

三、強化體驗,通過活動體驗生活

學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認識和行為實踐為基礎的,并通過反復訓練,不斷強化逐步形成發展的,所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品德與生活課是遠遠不夠的。解決這一矛盾,教師要有明確的情感體驗意識,要找準體驗點,設置多種體驗點,以激起學生多點而有序的情感體驗。

第一,在模擬情境中體驗。即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進行反復多次的模擬演示活動。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進行思維導向等多種作用。

第二,在社會中體驗。社會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實踐基礎。人的社會發展是在社會實踐中取得的,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但是社會又是復雜的,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的知識在社會中有時難以行得通,從而對學校教育產生一些疑惑,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品德與生活教學的難度。教學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結合所學“一言一行”,對學生進行養成性的模仿練習。

培養學生關心社會事務的興趣和正確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才能真正讓學生明白做一個合格公民的道理,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可見,體驗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強化重視體驗,才能讓學生在體驗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

新課程觀要求教師要把“以教論學”轉變為“以學論教”。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單靠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我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現實生活世界中去,從而引導兒童認識生活,積累生活經驗、發展能力,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把道德寓于兒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形成。

猜你喜歡
品德生活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品德微視頻評價的思考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