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創業”背景下的創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思考

2016-03-16 20:00
改革與開放 2016年24期
關鍵詞:大眾創業創業者社會保障

徐 曙

“大眾創業”背景下的創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思考

徐 曙

在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要求。對于如何促進創業,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采取一系列的具體舉措,這些舉措主要集中在提供一定的創業資金、改善創業環境等方面,然而實踐證明,這些措施的實際成效并不顯著。由于創業的巨大風險,大眾的創業意愿被大大抑制。目前我國創業社會保障體系在指導理念、制度設計、管理服務和社會救助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加強和完善創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于激發大眾的創業意愿、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促進經濟增長及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大眾創業;社會保障;對策建議

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進入下行空間,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失業風險增加,大眾創業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緩解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舉措。完善當前我國的創業社會保障體系,對于促進大眾創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大眾創業”提出的時代背景

1.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的新變化

經濟新常態是政府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做出的準確判斷。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在收獲高增長帶來的巨大紅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積累了一系列的問題,拼資源、拼消耗、拼廉價勞動力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繼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

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效率與創新共同驅動的新階段,中小微企業作為最活躍的經濟體和創業的載體,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過去,創業或許僅僅是個人的沖動,但現在創業則是大眾的分享。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都號召我們要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的政策制度環境??梢哉f,大眾創業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美好的一段發展期。

2.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的新變化

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進入下行通道,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壓力增大,再加上新型工業化和產業高端化的推進,以及人口老齡化、人口結構變動導致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等問題,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趨嚴峻。

經濟增長是充分就業的必要條件,沒有經濟的穩定增長就不能保證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經濟換擋步入下行空間將直接影響企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和意愿,有效就業崗位的減少。經濟結構調整,結構性失業情況增加,就業問題變得復雜化。隨著經濟增長動力切換,勞動力市場越來越需要高素質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一大批缺少專業技能和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將被淘汰,客觀上使得就業市場競爭加劇。除此之外,我國適齡勞動人口總量不斷減少,人口結構呈現老齡化趨勢,這種人口新常態使就業形勢更加惡劣,加大了解決就業問題的難度。

二、“大眾創業”的可行性及其風險性

1.“大眾創業”的可行性

從創業者自身創業能力角度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同時銀行貸款等融資途徑增多,創業啟動資金來源相對比較多樣和充裕。同時,我國的教育水平有較大提升,我國公眾科學文化素養和受教育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大眾創業在智力上有一定的保障。

從創業的外在環境來看,創業的政府體制和政策環境及市場環境也有很大的改善。政府在創業環境的培育和維護方面起主導作用,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在多種場合提出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從啟動資金提供、對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大力支持、企業經營的稅收及其他相關優惠政策等方面入手,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大眾創業社會環境。另外,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專業化,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創業的市場條件相對成熟。

2.“大眾創業”的風險性

(1)創業的風險性巨大。創業者不僅需要尋找到創業機會,同時還需要承擔巨大的創業風險。團隊成員、創業資源、技術、組織管理、市場營銷、信息溝通、市場波動、行業環境、宏觀經濟、政策法規、社會環境等各方面條件的細微變動,就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導致創業失敗,給創業者造成心理和現實壓力。

(2)創業者抵御風險能力不足。大部分創業者抵御風險的能力不足,大多數創業者屬于被動創業,其經濟條件一般較差,創業失敗帶來的經濟損失很多時候對創業者來說是十分致命的,甚至可能對其本人和家庭成員的生存造成較大影響。同時由于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家庭成員對創業行為支持的積極性并不高,個人創業失敗,家庭對其經濟上的支助也相對較少。

三、創業社會保障的功能

創業社會保障體系是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形成以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為核心的促進大眾創業的一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創業社會保障體系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系統制度安排,不僅可以減少失業帶來的震蕩,激發再創業,而且還可以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創業社會保障體系涉及范圍廣,所具有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

1.經濟功能

一方面,創業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可以使大眾創業有制度化、正?;?、專業化的保障,保證創業的成功率和創業的延續性,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創業者有了社會保障,解除了后顧之憂,創業的積極性必然得到激發,有助于大眾創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2.穩定功能

當創業者遭遇創業失敗,維持生存有困難時,政府和社會為其提供物質幫助以維持其基本生活,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從而維護社會穩定。因而它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安全網”和“減震器”,是社會穩定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3.補償功能

創業社會保障的補償功能是指創業者在因創業失敗暫時或者永久失去收入時通過社會保障獲得一定程度的經濟補償或者物質幫助。這種功能能夠使創業者在遭受創業失敗時,不至于淪入赤貧,從而降低創業的經濟和社會風險。

在大眾創業活動中,創業社會保障體系至關重要。創業者缺乏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家庭收入低且家庭積蓄少,年齡偏大及再就業信心不足。放棄現有工作重新創業的風險大,失業者的“二次創業”遇到的困難和風險則更大。因此,讓創業者有穩定的工作和經濟收入,在喪失收入狀態出現時,能夠及時地得到國家和社會提供的援助,人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從而益于經濟社會發展。

四、我國創業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

大眾創業對于創業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很高,但是目前我國創業社會保障體系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在理念基礎方面,我國還是一種帶有鮮明制度和階級烙印的社會主義的保障制度。在制度與政策方面,在制度設計、覆蓋范圍、保障水平、可持續發展和管理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在實踐操作上存在差異化、碎片化、斷裂化,單一化的問題,阻礙了創業社會保障的統籌協調發展,嚴重影響了大眾創業的積極性。

1.理念基礎的偏差

創業社會保障理念的選擇,直接決定著我國創業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方向。我國的創業社會保障理念還停留在制度需要的層面,把創業社會保障制度看作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組成部分,是工人階級的一項基本權利和社會福利。這種理念把社會保障與社會主義制度過度地聯系起來,沒有看到創業社會保障與現代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理念上的偏差,導致我國的創業社會保障具有鮮明的制度烙印,其應有的功能無法完全發揮,并在實踐中帶來了種種弊端。

2.制度與政策實踐的缺陷

由于理念的偏差,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的缺陷。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范圍不廣,例如長期形成的利益失衡與利益固化藩籬,城鄉之間的差異,保障方式的單一,保障基金籌措機制的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社會保障的法制性不夠強等問題。

在具體政策實踐上,中央和地方的政策不能夠很好地協調統一,政府各部門之前的政策不能夠很好地形成合力,各項政策之間不能夠很好地銜接,呈現出一種“碎片化”的特點,保障的效率和水平低下,不能很好地服務于大眾創業的局面。

五、完善我國創業社會保障建設的對策建議

1.理念基礎的矯正

創業社會保障要進一步推進,理念上就必須矯正。要實現從保強棄弱的社會制度到追求社會公平的有效機制的轉變,把完善的創業社會保障體系看做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不是包袱,從一種制度性的必然安排轉變成為一種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創建一種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規律的服務型的創業社會保障制度體系。

2.制度建設的完善

(1)擴大創業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一是要繼續完善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險制度。在中央確定的企業職工基本社會保險制度的基礎上,把所有的小中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其職工和雇員全部納入企業基本社會保險制度,并且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二是要建立一套創業失敗的保險體系,對于符合條件的創業失敗者,給予額外補助,解決其創業失敗面臨的生活困難問題。使得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的職工或者雇員能夠享受同其他企業員工同等的甚至是更加優惠的社會保險,從而激勵創業者創業的積極性和其他勞動者從業的積極性,解決其創業及在新成立企業就業的后顧之憂。

(2)建立多樣化的社會保障方式。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提出了建設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體系:“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苯ㄔO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體系這一措施體現了社會保障改革過程中的全面性和重點性。針對大眾創業者及其從業人員,應該創新社會保障方式,建立多樣化的社保體系,降低其風險。

(3)加強社會保障立法。整體而言,我國的社會保障法制性不夠強,尤其是創業方面的社會保障政策,大多出自于政府的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的有效約束,因此往往達不到預期目標。社會保障是一個社會性的系統制度安排,需要通過法律的強制性特征來保障目標的實現。建立專門的創業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來確保大眾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創業企業的從業者等群體社會保障的落實,同時要運用法律手段為創業者面臨的社會保障方面的問題提供解決措施,進而促進創業社會保障制度良性發展。

3.加快創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建設創業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創業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可以從服務機構和網絡平臺兩方面進行。在服務機構方面,整合涉及創業的各個部門各個機構的資源,建立創業者服務中心,為創業者提供所需要的全方面服務。在網絡平臺方面,加快勞動和社會保障網絡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完善速度。將涉及創業的從前到后的所有信息資源整合在一起,建立統一的數據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信息資源快速查詢和使用,為創業發展助力。

(2)提高政府的行政服務水平。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從管理者到服務者角色的轉變,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創業人員創業服務、社保關系轉移接續等工作,確保創業人員各項社保關系順暢轉移接入。能夠真正地做到為創業者考慮,為創業者服務。

4.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與政策

(1)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首先,逐步完善現有的資金救助、政策救助、實物救助、服務救助的社會救助體系,形成以創業社會保障為主導,社會救助為依托的多層次幫扶創業者的格局。其次,實現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體,以臨時救濟、政策扶持、社會互動、家庭保障為輔的創業者生活保障工作體系,在資金籌措到位的基礎上擴大保障對象的覆蓋面,在財政資金允許的基礎上適當地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標準。

(2)創新社會救助新政策。創新社會救助的新政策,探索建立既可以緩解創業者生活困難,又可以促進創業的社會救濟聯動機制。做到既不養懶漢,又能促進創業。一是提高創業者家庭中勞動人員的基本生活費抵扣標準,體現出創業家庭和非創業家庭之間的區別。二是實行“救助漸退”的辦法,創業失敗家庭的創業者重新就業之后,其所享有的救濟金不立即取消,而是采取遞減的辦法,給創業者一定時間的救助緩沖期。

[1]藺思濤.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的變化與政策創新[J].中州學刊,2015(2).

[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新華網,[EB/ 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2/11/c_1113611795.htm,2015-5-50.

[3]陳如,夏少瓊.構建創建南京社會保障體系的思考[J].南京社會科學,2004(9).

[4]周奎君.淺析社會保障與大學生創業的關系[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9(9).

[5]張琳.社會生態平衡:新時期城鄉社會保障統籌發展的思考[J].金融與經濟,2015(2).

[6]蓋銳,楊光.社會保障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吳鵬森.論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理念的演變與創新[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8]王遠.當代中國社會保障理念的人文向度[J].理論探討,2014(6).

[9]王洪春,張婧潔.十七大以來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的里程碑式發展[J].領導之友,2012(10).

[10]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機遇、挑戰與取向[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6).

[11]馮氏惠.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發展與中國夢[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4(5).

[12]胡鞍鋼,楊竺松,鄢一龍.“十三五”時期我國社會保障的趨勢與任務[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1).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38

猜你喜歡
大眾創業創業者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郭江濤:一個青年創業者的“耕耘夢
讓創業者贏在起跑線上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機制
互聯網創業者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媒體募捐永遠成不了社會保障
創業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