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食管反流發病相關因素與治療分析

2016-03-17 18:03吳玉洪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7期
關鍵詞:流行病學調查胃食管反流病危險因素

吳玉洪

【摘要】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發病相關因素與治療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消化科門診400例患者填寫的反流性疾病問卷(RDQ), 調查其發病原因和影響因素。結果 本次共收集有效問卷383例, 達到胃食管反流疾病診斷標準的有63例, 發病率為16.45%;高齡、體力勞動者、有飲酒史、有吸煙史是其高危因素(P<0.05);而主要治療藥物有質子泵抑制劑以及抗酸治療, 有42.86%患者認為通過治療后癥狀依然存在對療效不滿意。結論 胃食管反流發病率較高, 多見于高齡、體力勞動者、有飲酒史、有吸煙史人群, 目前在臨床上患者癥狀較難控制。

【關鍵詞】 胃食管反流??;流行病學調查;危險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201

胃食管反流?。℅ERD)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所產生的癥狀或黏膜損害, 國外研究表明, 其發病率約為15%[1]。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發病率較高, 同時導致患者咳嗽、咽部不適影響患者生活治療, 還會增加食管腺癌的發病風險, 而開展胃食管反流病相關因素與治療的分析可為該病的臨床治療與防范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8月遼東學院校醫院消化科就診的400例患者, 入選患者病歷完整, 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不能獨立完成問卷調查的患者。并在 2015 年8月對患者進行回訪, 收回問卷383份, 有效率95.75%。

1. 2 研究方法 運用中國胃食管反流疾病研究協作組制作的RDQ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調查內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職業、身高、體重等。②患者的臨床癥狀:有無咽部異物感、進食狀況、有無咳嗽或咽喉感染等。③RDQ指標包括燒心、胸痛以及反流等, 通過RDQ指標計算患者疾病程度。

1. 3 判定標準[2] 癥狀出現頻率計分:按照每周出現頻率高低分別計分1~5分;癥狀程度計分:無癥狀計0分;無明顯癥狀計1分;有癥狀計3分;癥狀影響患者生活并需要用藥治療計5分??偡e分為發作頻率計分+癥狀程度計分, 總分≥12 分判斷為胃食管反流疾病。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胃食管反流發病相關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一般情況 本次收回的383例問卷中, 年齡最大84歲, 最小14歲, 平均年齡(47.82±12.06)歲, 其中男187例, 占48.83%, 女196例, 占51.17%。

2. 2 檢出率情況 本次收回的383例問卷中, 達到胃食管反流疾病診斷標準的患者有63例, 發病率為16.45%?;颊咧饕Y狀包括燒心、胸痛、反酸或反苦水記憶胸骨后不適等。

2. 3 危險因素分析 將患者年齡、性別、飲食習慣、工作等因素進行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 高齡、體力勞動者、有飲酒史、有吸煙史是其高危因素。見表1。

2. 4 治療情況 本次確診的6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平均病程(3.69±3.21)年。其中采用鉍劑以及質子泵抑制劑治療的患者36例, 采用抑酸或制酸藥治療患者21例, 另外6例患者單獨選取質子泵抑制劑進行治療。有27例患者調查認為通過治療后癥狀依然存在, 對療效不滿意, 占42.86%。

3 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 胃食管反流綜合征具有胃酸反流、胃灼熱和胸痛等特征, 且大多數患者采用胃鏡診斷困難。同時, 對患者進行食管酸堿度的監測不僅靈敏度不夠, 而且其使用價格較高[3]。從本組的實驗結果來看,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采用患者臨床癥狀作為判斷的依據, 整個過程簡單、經濟, 且不需要實施其他的測試就可以確定患者病情, 直接減少患者的經濟困難。研究數據表明, 胃食管反流占本院消化門診患者的16.45%, 與相關研究相比檢出率偏低, 提示患病率可能與地區差異有關[4]。

胃食管反流在反流綜合征中的發病率是最高的, 約占總例數的30%, 另外, 根據《慢性咳嗽治療指南》中對胃食管反流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的相關研究可知:胃食管反流危險因素的影響因素包括體力勞動、年齡和長期飲酒等, 男女患者無顯著差異。與青中年人群相比, 老年人的下食管括約肌功能老化對病情會有一定的影響, 食管動力不能滿足需求, 會直接或間接增加患者發病率;相關體力勞動也會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風險, 這與患者的體力勞動時間過長, 胃腸道血液降低相關[5];胃食管反流風險長期飲酒者比不飲酒的人要高, 且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直接飲酒導致的食管括約肌壓力下降造成的, 從而引發胃食管反流。本研究從患者飲食習慣到工作、生活習慣著手, 旨在找出與胃食管反流發生相關的危險因素, 從而為臨床及日常生活起到指導及參考作用, 為防止胃食管反流的進一步發展及與其相關疾病的預防提供一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方莉, 孟立娜. 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機制相關因素及其藥物治療. 胃腸病學, 2008, 13(11):696-698.

[2] 王琰, 張云, 劉丹丹, 等. 胃食管返流病相關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 吉林醫藥學院學報, 2008, 29(6):311-314.

[3] 張志昌. 淺論胃食管返流病臨床進展.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8):273-274.

[4] 高鴻亮, 馮文濤, 姚萍. 胃食管反流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胃腸病學, 2012, 17(8):483-487.

[5] 茅為濤, 潘濤, 唐莉, 等. 胃食管返流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調查.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3(26):5071-5074.

[收稿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歡
流行病學調查胃食管反流病危險因素
淮安市中職女生原發性痛經的中醫體質研究
壯藥穴位貼敷治療中虛氣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療效觀察
奧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效果探討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莫沙必利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廣州市番禺區祈福新村社區2000名普通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針對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特征分析
某高中結核病暴發的流行病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