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二聚體實驗室檢查的臨床意義分析

2016-03-17 19:48朱建奎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6期
關鍵詞:實驗室檢查二聚體臨床意義

朱建奎

【摘要】 目的 分析D-二聚體實驗室檢查的臨床意義。方法 360例常見疾病患者, 利用乳膠增強免疫投射比濁法檢測患者D-二聚體濃度, 分析D-二聚體濃度異常情況。結果 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體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疾病, D-二聚體濃度較其他疾病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體濃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D-二聚體濃度檢測, 利于病情判斷。通常心腦血管疾病患者D-二聚體濃度升高明顯, 通過動態觀察患者D-二聚體濃度, 利于病情預后判斷。

【關鍵詞】 D-二聚體;實驗室檢查;臨床意義

D-二聚體屬于可溶性降解產物, 在纖溶系統作用下由交聯纖維蛋白產生, 一般通過對D-二聚體檢測, 可反映機體凝血和纖溶系統的激活[1], 在機體高凝狀態下, 患者D-二聚體含量明顯升高。隨著臨床對D-二聚體研究的日漸深入, 在多種疾病檢測中, D-二聚體均起到顯著作用, 尤其是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 D-二聚體濃度明顯升高?,F作者以本院收治的360例常見疾病患者為例, 檢測機體D-二聚體濃度,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360例患者, 男217例, 女143例;年齡30~76歲, 平均年齡(51.6±8.6)歲;腦梗死134例, 深靜脈血栓形成72例, 肺栓塞86例, 腎病綜合征36例, 惡性腫瘤17例,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5例;排除全身感染、凝血機制障礙患者;患者精神功能正常;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1. 2 檢測方法 采取全自動血凝分析儀sysmex CA-500對D-二聚體濃度進行檢測, 患者晨起空腹抽取2 ml靜脈血, 取0.109 moL/L枸緣酸鈉, 根據靜脈血與枸櫞酸鈉9:1比例混合均勻, 離心15 min, 3000 r/min, 收集上層血漿, 嚴格按照說明書, 采取乳膠增強免疫投射比濁法在2~3 h檢測。D-二聚體正常范圍:0~0.50 mg/L, 異常:D-二聚體濃度超過0.50 mg/L。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360例患者D-二聚體濃度異常率對比 360例患者D-二聚體濃度異常發生率81.7%(294/360), 其中腦梗死132例、深靜脈血栓形成70例、肺栓塞83例、腎病綜合征5例、惡性腫瘤2例、妊娠期高血壓2例。其中腦梗死患者D-二聚體異常發生率98.5%(132/134), 深靜脈血栓形成D-二聚體異常發生率97.2%(70/72), 肺栓塞D-二聚體異常發生率96.5%(83/86), 腎病綜合征D-二聚體異常發生率13.9%(5/36), 惡性腫瘤11.8%(2/17),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3.3%(2/15);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體濃度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疾病,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 2 不同疾病患者D-二聚體濃度對比 腦梗死患者D-二聚體濃度為(1.48±0.42)mg/L, 深靜脈血栓形成D-二聚體濃度為(1.42±0.40)mg/L, 肺栓塞D-二聚體濃度為(1.41±0.43)mg/L, 腎病綜合征D-二聚體濃度為(0.78±0.17)mg/L, 惡性腫瘤D-二聚體為(0.80±0.24)mg/L,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D-二聚體濃度為(0.82±0.34)mg/L;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體濃度較其他疾病明顯升高,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體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D-二聚體是通過纖溶酶生成的特異性降解產物, 來自纖溶酶溶解的交聯纖維蛋白凝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是機體重要抗凝系統, 凝血酶水解纖維蛋白原后, 會不斷釋放纖維蛋白肽。在因子ⅩⅡa作用下, 余下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會形成交聯纖維蛋白, 穩定性較高, 同時在降解期間會進一步降解, 形成 D-二聚體。在相關研究中[2]發現, D-二聚體是繼發性纖溶標志, 機體在血栓形式或溶解時, 血漿中D-二聚體濃度則會顯著升高。由于機體凝血或纖溶破壞后, 難以維持兩者之間的平衡狀態, 相應增強了患者凝血傾向, 使機體內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加, 隨之而來的是 D-二聚體濃度的升高。因此通過對機體D-二聚體濃度的監測, 若D-二聚體濃度的升高, 表明存在血栓形成或纖溶發生。

在此次研究中, 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體濃度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疾病, D-二聚體濃度較其他疾病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D-二聚體濃度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 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體濃度顯著增加, 存在較高的D-二聚體陽性率。

肺栓塞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通常血栓近端發展、脫落, 極易導致肺栓塞的發生。若早期診斷治療, 多可挽救肺栓塞患者生命。而肺栓塞的快速診斷和治療一直是臨床重點關注問題, 一般以肺動脈造影等診斷, 但對于疑似肺栓塞患者中, 多數患者無法確診。且部分患者對造影劑過敏等, 均會影響診斷和治療[3]。通過對D-二聚體的監測, 其陰性預測值較高, 在肺栓塞診斷中, 具有顯著效果。

腎病綜合征患者內皮細胞損傷, 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系統的激活, 及利尿劑、激素的廣泛應用, 相應減少了患者有效容量, 產生大量交聯纖維蛋白, 致D-二聚體濃度增高。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小動脈痙攣、血液高凝、凝血因子激活等, 均會促進D-二聚體濃度升高。惡性腫瘤患者存在顯著的纖溶活性亢進, 機體內纖維蛋白溶解酶激酶水平升高, 會產生大量纖維蛋白原激活物, 促使局部纖維蛋白溶解, D-二聚體濃度增加。

綜上所述, 通過D-二聚體濃度檢測, 利于病情判斷。通常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機體血液高凝狀態, D-二聚體濃度明顯增加, 通過動態觀察患者D-二聚體濃度, 利于病情預后判斷。

參考文獻

[1] 陳霞員, 張晟.血漿D-二聚體濃度篩查輔助超聲聯合檢測髖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廣東醫學, 2011, 35(23): 3080-3082.

[2] 區錦燕. 創傷骨折患者術前行血管超聲檢查及測定D-二聚體的意義.中華創傷雜志, 2010, 26(8):706-708.

[3] 顧曉蕾, 張勁松, 李琳. D-二聚體陰性肺栓塞患者的臨床特點.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1, 20(8):851-855.

[收稿日期:2015-06-08]

猜你喜歡
實驗室檢查二聚體臨床意義
觀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壓患者D-二聚體及凝血指標的臨床檢驗價值
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解讀
甲狀腺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研究進展
免疫性抗體對女性不孕不育檢測的臨床意義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熱性驚厥患兒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探討側俯臥位在產程進展中的臨床意義
創傷后導致心電圖T波高尖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
新生兒不典型化膿性腦膜炎早期常規實驗室指標13例分析
過敏性紫癜的臨床及實驗室分析
房顫患者血漿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水平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