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經濟哲學視域中的人學問題
——兼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學之維

2016-03-20 19:31葉萬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經濟貿易學院長春130011
當代經濟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馬克思特色

葉萬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經濟貿易學院,長春130011)

馬克思經濟哲學視域中的人學問題
——兼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學之維

葉萬軍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經濟貿易學院,長春130011)

人的問題是任何學科都回避不了的問題。在馬克思那里,他借助于經濟哲學的視野完成了對人的全面考量,人的起源問題、本質問題、動力問題、地位問題和發展問題都得到了科學的回應。作為“中國版”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既是體現人民呼聲的經濟學理論,又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一門科學理論??梢哉f,人學之維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始終的。

馬克思;經濟哲學;人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人是社會的載體,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元素。因此,任何有意義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都必然要體現人這一主題。在人類歷史上,一切離開人這一主題的研究成果都難以獲得持續的生命活力。作為人類思想史上最寶貴的理論遺產之一,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思想得以繼承和發揚而未中斷,就在于他始終以人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為研究的側重點。這也是我們現今依舊要向馬克思求教的原因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產物,惟有實現對人的“關照”,方才能夠為廣大人民所接納;惟有將人學維度貫穿于我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之中,方能成為有效指導我們實踐的理論指南。

一、馬克思對人的經濟哲學考量

馬克思思想能夠盛久不衰,就在于他對于人的問題進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長期以來,深受一些西方思想家的影響,馬克思思想中的人學維度并未受到我們的足夠重視。在對馬克思思想的系統把握中,我們需要明白兩點:一是馬克思從未試圖回避過關于人的相關問題,卻不影響其思想中蘊含著的濃厚的人文情懷;二是馬克思雖未有專著來系統探討人的問題,卻在其著作中完成了對人的問題的“形而上”(哲學)和“形而下”(經濟學)的系統省察。具體而言,馬克思對人學的經濟哲學考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人的起源問題。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在他閑暇之余,必會產生“人來自何處”的疑問。在“認識你自己”的引導下,人們自古至今從未放棄過對人的來源的追問。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宣告了生物界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進化規律。這深深地影響到了馬克思。在馬克思那里,人并非上帝的創造物,也非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自然的產物。通過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系統考察,馬克思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人出自自然,是自然界的產物,二者同源”。[1]這是毋庸置疑的。自然界在“給勞動提供生活資料”[2]158的同時,又為人類的持存提供了“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3]可以說,自然界在人類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正因此,馬克思直言道:“人靠自然界生活”;[2]161“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2]209“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造。自然界是工人的勞動得以實現、工人的勞動在其中活動、工人的勞動從中生產出和借以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的材料”。[2]158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從自然界找尋人類的源頭,但他對人和自然關系的考察并非單向度的。在將人界定為自然產物的同時,他還強調了自然對人而言的依賴性。人和自然是一種“交互”關系,人需要自然的“供養”,自然亦需要人來確證它的意義?!叭瞬粌H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說,是自為地存在著的存在物,因而是類存在物?!保?]211顯然,那些未經人類染指或未被人類發覺的自然是沒有絲毫意義的。誠如馬克思所說,“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保?]220正是“人化”了的自然界中,人才證明了其是“類存在物”,自然界也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2]163

2.人的本質問題。關于人的本質,歷來眾說紛紜?!罢蝿游铩?、“絕對精神的產物”、“感性存在物”等都是對人的本質的“一家之言”。直至馬克思,他才將人置于哲學和經濟學中去反復思考,最終完成了對人本質的科學而理性的界說。在對私有制下的勞動異化情形的批判性分析中,馬克思“確證了人類的本質力量是自由自覺的活動”。[1]人與動物是不同的,動物與其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關系,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人則不同,他因為“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而使自己成為“具有有意識的生命活動”。[2]162也正因此,馬克思才開始著手確定人的本質——“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2]162可以說,勞動是人類的“專利”,勞動是人猿揖別的標志,因為它“創造了人本身”。[4]在對費爾巴哈等哲學家的批駁過程中,馬克思進一步明確了人的本質絕非“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501馬克思非常清楚,人之為人的根本并不在于其作為自然存在物而與自然發生關系,而在于其作為“有意識的類存在物”而具有的社會關系。誠然,動物也會與外部世界發生“聯系”——建造巢穴、哺育后代等。但畢竟“動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2]162它們不會“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2]162因此,動物的生產就僅僅是“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它只會“生產自身”,它也只是懂得單純機械地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已。[2]162,163人則根本不會這樣。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為我而在”的關系,這一關系正是人的本質的彰顯。在眾多的關系中,生產關系是最為主要和最為基本的關系,決定著人類的其他一切關系。因此,馬克思才斷言:“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保?]

3.人的發展動力問題。馬克思并未專門集中論述人的發展動力問題,但這并不會減弱他在人的發展動力這一問題上的地位。一方面,馬克思確證了“需要”是刺激人類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叭说男枰褪怯捎谌烁惺艿阶陨韮仍诘奈镔|或者精神上的缺乏,為了維持生存和發展,而對于外界事物的攝取欲望和要求。人的需要是人的能動活動的內在驅動力?!保?]無論是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還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都體現出了對人類需要的充分重視??梢哉f,沒有需要便沒有生產,也就沒有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馬克思看來,作為具有社會聯系的人是不會輕易自我滿足的。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刺激都會使其獲得不斷發展的動力。同時,人的需要也具有層次性。人們只有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生產物質生活本身”[2]531——之后,才會有“新的需要的產生”[2]531,繼而才會進行“生產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產另外一些人”[2]532的活動。正是這樣循序漸進的需要,刺激著人們在既定的社會中不斷發展自身。在“人的依賴性關系”中,人們的生產和活動都囿于狹小之地而得不到發揮,就勢必要沖破限制而謀求一種“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因為在后者那里,才有可能有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關系,人的多方面的需求也才有得到滿足的可能。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改變世界的能力達至一定程度時,就必然會向更高的社會階段——“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7]——邁進。另一方面,馬克思指認了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是刺激人類不斷發展的物質動力。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并非憑空臆想的產物,而是在現實實踐活動中達成的。雖然實踐是人主觀性的發揮,是主體對客體的改造。然而,這一改造過程并不是隨心所欲的。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需要嚴格遵循各種自然、社會規律??傮w而言,制約人類實踐活動的自我條件包括:主體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社會實踐經驗等等;制約人類實踐活動的社會條件包括社會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文化環境等等)、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運用程度等等。在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人們創造著大量的物質財富。生產力水平的進步、工作日的縮短、物質世界的豐腴等都將大大推進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4.人的地位問題。關于人的社會歷史地位問題,需要置于唯物史觀之下細細思考。在馬克思經濟哲學的視域下,人并非如魯濱遜那般單個、離群索居的人,而是從事現實社會實踐的“活生生的個人”。馬克思所要考察的前提,“不是教條,而是一些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開的現實前提。這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2]516~519正是基于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上,人在社會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得到了合理的說明。在馬克思之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理論家并未對人民的歷史作用給予充分的認可,歷史不過是“精神的形態”。[8]或者說,“黑格爾是在經驗的、公開的歷史內部讓思辨的、隱秘的歷史發生的。人類的歷史變成了抽象精神的歷史,因而也就變成了同現實的人相脫離的人類彼岸精神的歷史?!保?]292在馬克思看來,精神(意識)都是由物質決定的,而決不能反其道而行之。精神(意識)亦只能是群眾的精神(意識),而不是其他英雄人物的精神(意識)。因此,馬克思將群眾視為一切歷史活動的主體,他們把自己所從事的一切歷史活動當作自己的追求,當作自己的使命,當作自己的存在方式,而且這種活動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壯大。由此,作為群眾事業的歷史活動,必將會逐漸擴大。同時,馬克思再次確證了人類之于歷史的意義——“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基于四重原因而得出結論: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存在形式;人們的實踐活動(勞動)是歷史發展的原動力;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即人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總體而言都是人的意志和社會活動交互作用的過程。簡言之,人是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決定社會歷史變遷的主體力量。

5.人的發展問題。人是真正發展的存在物。人身處于物質運動之中,他是一種就主觀性的能動“物”。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總是按照“為我之物”的要求改變著周遭的世界。由此,人的活動及由這一活動組成的社會就帶有一種自覺性,這一自覺性是人的發展所特有的,是人與其他存在物的區別所在。在馬克思那里,他痛斥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下人“片面”發展的趨勢和“畸形”的生活狀態,而提倡一種“全面”而“自由”的生活狀態??梢哉f,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人發展的終極追求,這一“全面”指的是人的社會性、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等主體性特征的全面拓展,[9]“自由”指的是“人的生命活動同時是自身賦形著的,是自身揭示著的”。[10]具體而言,這一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狀態需從四個方面加以把握:一是人的本質力量得以重新彰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狀態即人的解放得以完成的狀態,其實質也即人將人的關系還給自身?;蛘哒f,原本捆縛人的一切社會關系得以打破,人不再處于被奴役的狀態,人身上的一切“擔子”都被卸下來。進一步地說,也就是人原本喪失或者沉睡著的個性、體力、智力、能量都得到盡情發揮,繼而全面提升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水平。二是人的社會性得到充分釋放。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要得到全面發展,就需要這一本質屬性得到充分釋放。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欲求之下,大量生產和大量消費的資本邏輯管控著資本主義的一切,資本已然“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原則”。[11]可以說,在私有制下,人的社會性是畸形的,受到壓榨和束縛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自由、平等、正義等等紛紛邁向其反面,人們在各種社會活動中不是感到舒暢自在,而是身心受縛。尤其是對廣大的工人階級而言,他們所得僅供其維持最基本的生活,而絕不會也不敢去謀求更好的發展環境。他們也只有在生產線上才有“價值”,才能進行分工、協作之類的社會性互動。長此以往,他們的社會性本質會以異化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工人的人性是受到壓抑的。有鑒于此,馬克思設想出了一個理想的彼岸——自由人聯合體,這一狀態中的人們生活是富足的、精神是飽滿的?!吧鐣娜?,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12]三是人的選擇得到徹底尊重。分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但是又對人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人逐漸趨于片面化和機械化,最終造成了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的令人吃驚的“對抗性質”。因此,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理想王國的達成還需要消滅舊的分工,人不再迫于生計而從事一些自己不愿干的工作。在舊分工得到消除的社會里,人的興趣和社會的需要決定著人們該從事何一工種,“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解著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13]只有在此時,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才會與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相適應。四是人的需要得到全面滿足。人的需要映現著人的生活條件和生存狀況,它又反過來推動著人及其社會的發展。換句話說,全面滿足人的需要也是人類謀求發展的肇因所在。由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活動的不斷深入,人的需要也逐漸豐富和完善。在全面而自由發展著的社會里,人的需要不再是僅限于滿足物質生活所需,還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滿足與人自我完善的達成。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學之維

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基本原則”,[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理論命題得到了廣泛熱議。截至目前,“學界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重大原則、理論淵源、實踐理路、學科建設、理論構建、重大意義和發展路向都作了較為詳實的論說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15]但深入剖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學之維的研究成果還幾乎沒有。因此,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的人學思想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體現人民呼聲的經濟學理論。作為“中國版”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1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誕生的。而從這一理論自誕生之日起,便回應著人的問題,反映著人民的呼聲。就以毛澤東思想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開拓性貢獻而言,它既體現著時代的要求,又體現著人民的要求。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計劃經濟也初步形成。然而,當時的狀況也很棘手:我們有著創建“先進工業國”的緊迫要求,卻又不得不面對“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狀況;我們的人民對于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有著期待,卻又不得不正視當前社會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問題。在這一大背景之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集體致力于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思考,并形成了一系列著作——《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1956年1月25日)、《論十大關系》(1956年4月25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2月27日)、《事情正在起變化》(1957年5月15日)、《關于農業問題》(1957年10月9日)等等。這些理論成果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集體在研究蘇聯社會主義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而進行的經驗總結。同時,這些寶貴的文獻也充分展現了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這一最大的“實際”而展開經濟建設的思路,充分反映了人民要求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呼聲。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豐富和完善而言,它體現著處于新時代的人們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在改革開放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破題”。鄧小平之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和社會主義本質論。這些理論無不映現著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意志??梢哉f,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為實現經濟現代化,提升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而提出的。在對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有一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判定商品經濟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逾越性”,它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在計劃和市場問題上的模糊不清,使得我們的經濟建設困難重重,現代化建設也遙遙無期。在十二大上確立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7]的基本原則和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18]并在1992年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保?9]373這無不是為了解決我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疑難,無不是為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作出的有益嘗試。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基本依據。社會主義是有別于私有制的先進社會形態,我們也跨進了社會主義的大門。然而,我們并無理由和信心沾沾自喜。因為我們面臨著人口多、經濟底子薄的現實狀況。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們正“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19]252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界定則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偉大探索。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積極回應“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事關每一個中國人的大事件。在總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19]379,380在此基礎上,明確任務和方向,社會主義建設才能更加順利,也才能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實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續”和“深化”。立足于“初級階段”的“實際”,這兩代領導集體繼續帶領全國人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制度等等都得到了科學規定,發展的觀點也得到了科學闡釋。就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確立過程而言,它體現著人民的智慧,反映著人民的要求。在1987年,一些私營、合營或獨營的經濟開始得到認可,并視為是我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有益補充”。到了1992年,多種經濟成分可以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長期共同發展”。直至1997年,才形成關于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基本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論斷。這些基本制度和政策都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的,它是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全國人民對于經濟形式的體會和判斷而做出的科學論斷。就科學發展觀而言,“發展”是其“第一要義”、“全面協調可持續”是其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是其基本方法、“以人為本”是其核心。[20]可見,科學發展觀回答了“實現怎樣的發展”以及“怎樣發展”的重大基本問題。須特別指出的是,科學發展的第一要義——“發展”——是基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基于我國基本國情而得出的重要結論。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提出建構和諧社會,也是出于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全面把握和科學考察而得出的奮斗目標,其核心和關鍵之點依舊在于“人”這一主題。在當代,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命題,“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21]這一代領導集體在努力提高居民勞動收入、提升勞動效率和效能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完成了居民增收和經濟增長的“同步”,不斷地縮小了居民收入差距??傊?,新一代領導集體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命題,無不體現著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人民謀福利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理論,它既要有“中國特色”,又要帶有“社會主義”的性質。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都將是一門造福于人的政治經濟學,這也是它與西方經濟學的根本區別所在。就這一學問的學理屬性來說,它是以人為本的經濟學,是為人民服務的經濟學。換句話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經濟學說體系。其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堅持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妥善回應了這一理論的“立場”問題?!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因此,在社會歷史領域就要堅持人民主體論。這一“主體論”主要包括:“歷史主體論”,人們自己創造著自己的歷史,他們是歷史發展和歷史存在的主體性力量;“價值主體論”,人們創造著滿足社會歷史發展需要的一切,既是價值創造主體,又是價值評判的主體;“權力主體論”,一切權力當屬于人民,人民當家做主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核心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立于唯物史觀基礎上的理論創造,必然要以人為主體,充分關照到“人”的這一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所尊重的“人”,并不是社會上的一切人,而有著特定的指謂。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尊重一切贊成、擁護、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種社會集團的主體地位。誠如十三五規劃報告中指出的一樣,“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逼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妥善解決了這一理論的“發展”問題。在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如何分享發展成果的問題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是促進人和社會全面發展的最新指導思想。在現實實踐中,我們抓住了發展這一根本問題,并將“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廣大人民的利益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我們提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積極推進貧困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六億多人民擺脫了貧困;我們健全了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了醫療保險制度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使得社會朝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和“學有所教”的方向發展;在分配過程中,我們講求效率,多渠道實現人民增收,同時也更加注重分配(尤其是再分配)的公平問題,在促成公平和效率統一的問題上作了極大的努力;在分享社會主義現代化成果的時候,我們提出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繼而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其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貫徹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這一理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對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最高行為準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中國共產黨人依照中國“實際”和人民“意愿”而創設的理論體系,就要體現中國共產黨人服務于民的宗旨。同樣的,服務于民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的新要求。具體來說,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始終堅持我們黨和國家制定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們黨和國家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需要我們繼續堅持。大體而言,包括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經濟新常態的理論、社會主義發展理念、等等。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積極擁護和保衛上述“成果”,以真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2]二是要立足于初級階段的這個基本國情,具體分析和妥善解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問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以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為基礎,明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務,繼而更好、更快地建設社會主義。歷史已然證明,脫離國情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不但會事倍功半,甚至還會給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帶來莫大的傷害。三是要做到膽大心細,將馬克思的批判精神貫穿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的始終。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膽子要大些、心要細些,而不要畏首畏尾。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既要反對“亂作為”,也要反對“不作為”。此外,還要秉承馬克思的批判傳統,將馬克思主義批判他人與自我批判的方法和精神靈活運用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對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不要得過且過,不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要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態敢于同一切不合理斗進行有理、有據、有節、有力的批判和斗爭。

三、小 結

在馬克思那里,經濟學和哲學的相遇決非偶然。經濟學這一“形而下”的學科并非哲學博士馬克思所最先關注的領域。從學生時代到社會生活實踐,馬克思從未放棄過借思想觸及社會現實的嘗試。在歷經哲學批判、政治批判之后,又選擇以經濟批判解決了困擾已久的物質利益難題??梢哉f,在馬克思那里,純哲學、純政治學和純經濟學都無法全面地解釋世界和更好地改造世界,只有借助于交叉學科的能量才能更好地“回到馬克思”。對于《資本論》而言,我們更應重新審視其中的“經濟學與哲學的內在、深層關聯,通過經濟學與哲學關系的思想史考察重建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性視野”。[23]可以說,經濟哲學是創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一條重要路徑。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有意義的思想都必須完成對人的關注。因此,經濟哲學以人為出發點進行綜合考量,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亦是如此。

1.“政治經濟學”和“人”在馬克思思想中得到了有機統一。1980~1990年代,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和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廣泛而迅速的傳播。然而,此時所宣傳的馬克思主義實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包括人的問題、人道主義的問題等)的討論也是限于哲學層面的。這就“冷落”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一度陷入困局當中。同時,人們對于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關注也僅僅將其視為一個“經濟問題”而忽視,甚至是否認其哲學蘊含(尤其是其人學意蘊),其結果就直接造成了經濟主義和哲學主義的“水火不容”。歷史和實踐都證明:將“政治經濟學”和“人”割裂開來的做法既不利于我們借助政治經濟學來破解人類危局,又不利于在對人的問題的深入考察中豐富和發展政治經濟學。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在于其深切的人文關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哲學基因便是“關于人的生命、人的社會生命的價值觀念”。[24]西方新古典經濟學是“見物不見人”的經濟學,他們只關注商品(物)之于人的價值(或效用)。實際上,新古典經濟學視閾中的人也并非我們常說的社會人,而是自然人。因此,他們所研究的“物”對“人”的關系,實則是“物”對“物”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則不然,物質生產即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價值都源于人,源于人的生命活動。因此,在價值的實現過程中,人不斷創造著決定人類自身發展的客觀力量??梢哉f,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既見“物”又見“人”的經濟學,“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在馬克思經濟學中達到了有機統一。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衰的動力之源。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也要妥善處理好“人的問題”和“物的問題”,繼而“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傊?,任何理性的學者都應該明白:任何有意義的思想都要反映人的需求、體現人的意志、指向人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如此。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25]

[1]付文軍.從《巴黎手稿》到《資本論》:異化勞動理論的三維向度與“人類之謎”的三重解答[J].長春:當代經濟研究,2015(2),12-18.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8.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6]王孝哲.論人的發展及其動力[J].合肥: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3-18.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8]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353.

[9]黃枬森等.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當代構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46.

[10]劉貴祥.馬克思的感性活動論研究——一個生存現象學視角的探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106.

[11]方錫良.現代性批判視域中的馬克思自然觀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28.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5.

[14]學好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N].北京:新華日報,2016-01-19.

[15]宮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議題與深化的方向[J].長春:當代經濟研究,2015(5):26-33.

[16]張宇.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N].北京:人民日報,2016-08-29.

[17]中國共產黨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

[18]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

[19]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

[21]習近平.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N].北京:人民日報,2015-11-25.

[2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23]郗戈.《資本論》研究應打破學科壁壘[N].北京:光明日報,2016-06-08.

[24]魯品越.鮮活的資本論——從深層本質到表層現象[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5:134.

[25]習近平.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N].北京:人民日報,2016-05-18.

責任編輯:鄭洪昌

F00

A

1005-2674(2016)12-047-08

2016-08-12

葉萬軍(1961-),男,吉林農安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經濟貿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研究。

猜你喜歡
政治經濟學馬克思特色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特色種植促增收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構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中醫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黨建
構建更確當政治經濟學芻議
黑格爾、馬克思與古典政治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