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6-03-21 06:08江西贛州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康春華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共情外科心理

江西贛州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康春華

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江西贛州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康春華

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巧妙地開展心理護理教學,有助于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對心理護理的高度認識,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心理護理方法,提升學生的護理水平,有助于為他們今后的實際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對此,筆者分析了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實踐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討了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實際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心理護理 外科護理 應用策略

所謂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針對病患的心理變化情況,采取各種方式與途徑維護病人心理健康的一種治療方法。研究表明,在護理過程中恰如其分地對病患進行心理護理,不僅可以讓病患放松心情,緩解焦慮,保持穩定情緒,增強其自信心,而且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增強病患的抵抗力和承受能力,心理護理是外科護理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已得到普遍認可,并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一、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實踐工作中的重要性

心理護理是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技術護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據相關研究表明,身體疾病往往可以引發心理障礙,若不及時護理會導致疾病的嚴重惡化。良好的心理護理,積極配合治療可以調動患者的主動性,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患者的康復率。

對于任何手術,不管手術大小,手術結果如何,患者多少都會對手術產生一定緊張、焦慮和恐懼心理,他們害怕手術中的疼痛,害怕手術不成功,害怕手術出現意外事件,害怕出現后遺癥,這種不良的心理情緒會睡眠影響質量和食欲,加劇患者的病情,對患者手術和康復非常不利。

因此,外科護理人員接待患者入院后,除了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操作,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外,還應注意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做好術前、術中、術手的心理疏導和護理,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耐心聽取患者的心理訴求,以熱情、和藹的態度,關切、真誠的言語,熟練、輕柔的操作,幫助患者消除失落感、孤獨感以及恐懼感,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使患者產生信賴感,以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護理,積極配合醫療護理,從而增強患者信心,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改善護理工作質量,提高護理工作水平。

二、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關注術前護理,引導學生評估術前病患心理狀態

術前護理主要是指從患者入院至手術前的護理。手術對患者而言是強烈的精神應激源,患者在手術的刺激過程中往往易產生不安、焦慮、害怕、恐懼等消極心理情緒,越接近手術日子,患者這種消極心理情緒就越嚴重。在這一階段若能正確地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往往可以緩解患者焦慮情緒,讓學生放松心情,平靜地看待手術,同時還可以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癥概率。因此,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術前護理,掌握術前心理咨詢技巧,學會根據患者心理應激水平和患者自身的性格特點,明確手術對患者心理造成的影響,從而準確評估出患者術前心理狀態,掌握正確的術前心理護理方法,做好術前心理教育和指導,消除患者對手術的焦慮以及對術后并發癥的恐懼。

例如,準備在局麻下做腹部手術前,除了向患者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釋手術的目的、意義、方法,告知患者手術中可能出現的病痛,讓患者對手術有全面的了解外,還應以親切的態度對患者進行堅定的信心教育,告知患者施術者的醫術、醫德,暗示手術一定會成功,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減少憂慮和恐懼,使患者保持平靜而樂觀的心態,樹立必勝的信心,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

2.把握術手護理,指導學生評估術后患者心理變化

術后不良的心理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術后的身心恢復和康復?;颊呓涍^手術后,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實情況和手術效果,但由于身體組織受到損傷,手術后傷口止痛不散,加之無法自主活動。他們會產生煩躁、焦慮、抑郁的心理反應。加強術后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克服抑郁不安的心理反應,加速患者身體的盡快恢復,降低多種疾病并發癥的發生。

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評估患者術后的心理狀態,了解術后患者的心理變化原因,抓好術后病人的心理護理環節,把握術后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指導學生根據每個術后病人的具體情況,做出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

一般而言,當患者手術意識完全清醒后,一方面,醫護人員應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效果,疼痛情況、休養時期應注意的事項以及適當的活動,并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讓學生做好心理準備,以避免患者術后過度緊張和焦慮;另一方面,醫護人員應體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隨時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主動關心和體貼患者。對于不愿意或不能言語表達的疼痛,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法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如鼓勵患者深呼吸、聽音樂、按摩肢體等,以減輕身體疼痛,爭取早日康復。

3.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學生共情能力

共情是一種特殊的溝通技巧,它是指能從他人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內心體驗,體會他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況。許多護理專業學生由于臨床經驗的不足,在工作初期往往易于出現護理差異,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共情能力有利于降低他們護理差錯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因此,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共情能力的培養,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正確感知患者的情緒,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狀態,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和尊重患者,并能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從而促進護患的有效溝通,降低護患錯誤的交流,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學生共情能力和護理水平。

例如,學習普外科腹部手術后護理措施時,一般護理人員根據病人的自身情況,鼓勵患者早下床活動,進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但是容易出現患者怕痛或擔心活動后會影響切口愈合等而不愿意下床活動的情況,學生學習時要通過共情,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不愿活動的原因,告知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多種好處,取得患者配合,指導患者活動時減輕切口疼痛的方法,協助他們下床活動,這樣既可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又可以提高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4.巧用情景、案例或角色扮演法,強化心理護理教學效果

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學生積累一定的專業知識后,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巧妙地引入病例,創設真實情景,讓護理專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扮演護士、患者以及家屬的角色,模擬情景,展示患者不同心理,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醫學知識、護理學理論等將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心理情緒真實地展示出來,根據不同疾病患者疾病特點和心理變化,掌握術前、術中和術后心理評估的基本方法,感受疾病患者心理變化原因,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學會與患者有效溝通,從而深化知識理解,提高學生心理護理能力,增強教學有效性。這樣,通過從感知躬行到感悟認知,從而達到“做中學”的效果。

總之,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實踐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平時外科護理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心理護理教學,引導學生關注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評估術前和術后病患的心理狀態,根據患者心理變化,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幫助學生掌握心理護理方法。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共情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感受患者的心理變化,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提高學生共情能力。此外,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巧用情景、案例或角色扮演法開展教學,從而強化心理護理教學效果。

ISSN2095-6711/Z01-2016-12-0225

猜你喜歡
共情外科心理
發現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縣域教師培訓管理中如何實現共情
幼兒共情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肩肘外科進展與展望
心理感受
3例肺動靜脈瘺的外科治療
扁平足的外科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