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緒歷史定位的思考

2016-03-22 14:25王含之
關鍵詞:維新派洋務派光緒皇帝

王含之

【摘要】在戊戌變法中,光緒大多采納了維新派的建議,很想大有作為。但同時,光緒帝并沒有真誠地拋卻私心雜念,惟改良派之議是聽。他的所作所為表明,他只是想通過變法實現救亡圖存,挽救清王朝于風雨飄搖之中。由此看來,光緒帝是一個接近維新派的較開明的皇帝。 【關鍵詞】光緒 戊戌變法 洋務派 開明皇帝 【中圖分類號】K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55-02 光緒皇帝(1871-1908),姓愛新覺羅,名載湉,即帝位后的年號為光緒,是中國近代的一個封建皇帝,由于他所處的特殊時代以及他不平凡的經歷,使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頗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史學界對光緒皇帝的評價不一。百日維新是光緒短暫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因此本文試圖側重對這一時期光緒皇帝的表現略作剖析,就光緒的歷史定位問題談點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師友。 一、光緒是維新皇帝質疑 光緒帝親政后的第五年爆發了甲午中日戰爭。盡管光緒帝為了贏得戰爭勝利作了種種努力,但由于各種原因,戰爭仍以中國的慘敗而告終,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甲午戰爭之后的幾年間,各帝國主義國家都以中國為宰割對象,紛至沓來,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強占租界地,任意劃分勢力范圍,競相分割中國領土,肆意掠奪鐵路修筑權和礦山開采權,大量對華輸出資本。中國亡國危機迫在眉睫。這一切更加深刻地刺激著雖無實權但又在位的光緒皇帝。光緒帝看出了“強鄰狡焉思啟,合以謀我”[1]的危機,一種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和救亡圖存的緊迫感籠罩心頭。他認為“非變法不能救中國”,[2]康有為的屢次上書,使之“變法之志更決”,[3]旋即頒布了“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戊戌變法是同光緒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沒有光緒皇帝的同情、支持以及他力排眾議,推行新政,就沒有歷史上的戊戌變法,但能否憑此斷定光緒就是維新皇帝呢? 在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帝根據康有為的條陳,發布了一系列上諭,其主要內容是:在除舊方面,廢除八股考試制度,改試策論,將各省“書院”改為學堂;裁撤京內外衙門、冗員;裁減陸營,用西法練兵;命各衙門刪除繁冗舊例,另定簡明則例,準滿人自謀生計等。在布新方面,籌辦京師大學堂;設立農工商總局和鐵路礦務總局;獎勵民辦工業,允許官民上書言事;設立譯書局;獎勵新著作和新發明;準許自由創辦報館,組織學會;編制國家預決。這些變法的上諭,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具有打擊封建專制制度和發展中國資本主義的作用。 可是,如果我們將康有為等人所提出的建議與光緒皇帝頒布的政令的內容相比較就可以發現,光緒帝并不想動搖其根基,變革其根本。 在政治上,光緒沒有真正接受維新派的變法綱領。維新派最高的政治主張就是實現“君民合法”,興民權、開議院,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但是反映在光緒的上諭里,僅僅是“士民有上書言事者,……不準稽壓,倘有阻格,即以違旨懲處”。[4]變法還是不變法以及怎樣變法,在康有為看來,開制度局是一個關鍵。光緒接受洋務派和其他大臣的意見把它也否定了。 在經濟方面,維新派最重要的主張就是設通商院(或稱工商總局)和廢除厘金制度。最后,頭一項要求準奏,但是,規定要由地方長官揀派和督率“員紳”來辦,而不讓普通商人參加。而“厘金一事……法稱最善,行之既久,經理不得其人,遂致弊端叢集,……總之理財之道,取之農不若取之商,用吏役不若用士人,不外從前創辦厘金之良法”。[5]這當然不是要裁撤厘金,也沒有表示“行新政就緒”以后就裁撤,而是為厘金制度辯護,維護早期洋務派推行的,不利于民族資本主義自由發展的政策。 二、光緒是一個接近維新派的較開明的皇帝 對待光緒在變法中一些具體問題所持的態度,我們不能一味地盲加肯定??v然光緒在“變法”實施過程中敷衍搪塞,沒有真正重視,更多的事情上并沒有采取具體措施,這是有局限的,甚至帶有妥協性。這與當時光緒皇帝內心的矛盾、思想上的顧慮是一脈相承的:一方面決心變法,企圖掙脫后黨束縛,鞏固封建政權;另一方面擔心政治改革后,對下層士子言論的放開,必然遭到后黨的攻擊。但是,不改革,政權將難以維持;進行改革,興許對自身地位和封建政權的鞏固會有一線希望?;谶@種復雜矛盾的心態,致使光緒皇帝在變法上顯得憂心重重、縮手縮腳。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光緒的變法決心,他駁斥恭親王奕訢“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老調,認為“非實行變法,不能立國”,[6]可見,在是否變法的基本態度上光緒帝已經站到了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上來了,無疑這是有遠見的。 光緒帝作為戊戌變法的支持者和“百日維新”的實際決策者,與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又不盡相同,他們的根本分歧在于康有為的變法是企圖變封建的中國為資本主義的中國,而光緒帝只是要求在封建的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革,目的是鞏固封建政權,沒有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的傾向。因此,光緒在變法中顯得軟弱無力,許多方面(如漕運、君主立憲、對外態度)都沒有明確的態度和具體措施,這是很令人失望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認光緒帝在戊戌變法中的地位和進步作用。 首先,光緒在變法中是想“有所作為”的。他要求擺脫慈禧為首的后黨的束縛,傾向于改革現狀,力求使帝黨和改良派結合起來,從而變“自上而上”的帶有群眾性的變法要求為“自上而下”的改革實際行動。光緒反對賣國,求富求強,這都是其想有所作為的具體表現。 其次,戊戌變法是通過光緒的支持才得以實現的。在后黨的阻撓下,光緒陸續頒布新政、下詔,廢黜頑固派任用“四卿”等,沒有一點改革勇氣,沒有一點改革的膽量,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三、結論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光緒皇帝是一位頗想有所作為的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開明皇帝。因為光緒支持變法,已突破了洋務派僅僅“師夷之技”和“籌餉練兵”的舊框內,他的上諭還有維新派提出的主張,如欲開議院等;光緒在組織上也并不是依靠洋務派,比如,洋務派大官僚李鴻章因阻撓變法維新,被光緒趕出了總理衙門,在變法中任用譚嗣同為軍機章京;他不顧個人安危,在變法中極力保護維新派。但光緒支持變法的動機和康有為有所區別。他缺乏轉變為維新派的思想基礎和社會條件,也無魄力同慈禧決裂。這些因素決定他不是維新皇帝,只能是一個接近維新派的較開明的皇帝。 參考文獻: [1]《戊戌變法》第二冊,第6頁。 [2]《戊戌變法》第1冊,第343頁。 [3]《戊戌政變記》第15頁。 [4]《戊戌變法資料》第2冊,第70頁。 [5]《戊戌變法資料》第2冊,第93~94頁。 [6]《清史紀事本末》第66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維新派洋務派光緒皇帝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試論維新派早期的日本觀
淺談甲午戰爭中李鴻章的功過問題
陳熾職業教育思想探析
略論駐藏大臣長庚及其《為西藏事上書》
戊戌政變前后的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
洋務派對民用工業與強兵御侮關系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