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課風波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影響及對策研究

2016-03-23 18:21王亞楠
成才之路 2016年4期
關鍵詞:感化逆反心理心理疏導

王亞楠

摘 要:針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探究其“病態”原因,依據實情研究解決“病態”的方案,同家長和孩子協商制定相關策略。要經常與學生進行友好的溝通,耐心細致地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正確看待“反復”,并注重鞏固教育效果。教師和父母應該注意言行,提升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用愛心去感化受教育者。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補課;逆反心理;感化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34-02

學校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關懷學生的心理成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針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探究其“病態”原因,依據實情研究解決“病態”的方案。要經常與學生進行友好的溝通,耐心細致地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正確看待“反復”,并注重鞏固教育效果。教師和父母應該注意言行,提升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用愛心去感化受教育者。

一、心理案例簡介

小寒(化名),男,15歲,初中四年級學生,離異家庭的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見解,言語不多。熱愛打籃球,外貌帥氣,穿著得體,主要是以淺顏色為主的品牌衣服及鞋帽。雖說是離異家庭,但父母都有正式而體面的工作,平時工作較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每天放學后把孩子送到補課班輔導。

二、心理案例分析

1. 觀察行為及學習情況

小寒是在初三下學期的期中考試前轉入我們班的。當時由于不了解他,而且班級沒有多余的座位,就給他安排到靠講臺的旁邊,目的也是想觀察該生在課上的聽課狀態及課后的紀律和交友等方面情況。經過近三個月的觀察,發現他在課上沒有與其他同學說話打鬧現象,下課獨來獨往。在與其他科任教師商議后,決定讓小寒坐到學生群中,給他配個同桌,當時他也同意了。但好景不長,我的判斷出現了錯誤:剛將他調到人群中,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上課說話,下課帶動其他學生玩,鼓動其他學生不學習??赡苁峭獗黹L得比較英俊,其他年級的幾個女孩子總到我們班級的門口圍觀或是在操場與小寒說笑,甚至在公交車上我也能聽到議論小寒多么討女孩子的喜歡。這讓我不知所措。

2. 他人反映

(1)與老師有分歧。只要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幾乎都是抄別人的。課上老師提問,他回答不出來,老師就讓他站著聽一會兒,他卻認為老師對他有偏見,給他小鞋穿。(2)同學反映。平時言語不多,但一說話就給別人的感覺挺生硬,很難讓人接受。老師說完話,他就在座位上自言自語,不會妥善處理師生關系。(3)母親反映。小寒以前是個活潑開朗,積極樂觀的孩子,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就變得孤僻,獨來獨往,遇事脾氣暴躁,不再像以前那樣與我們真誠而友好地溝通。作為父母,真的為他這樣的樣子擔心。

3. 究其“病態”原因

逆反心理是個體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一種負向心理活動,它是一種消極心理,并且有可能發展成一種不良的變態心理。逆反心理在初中生中經??梢?,逆反心理的存在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方面。教師一定要因勢利導,多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互換角色,相互理解。另外,教師要對學生疏其心,導其行,深入學生的內心,對癥下藥;學校也要積極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我單獨找過小寒,問為什么總會對老師有偏見,而且嚴重時會頂撞老師。他說,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在班主任老師那兒補課,中途由于其他原因就不補了。過后那位班主任老師就給他的家長多次打電話,而且還在孩子面前說些苛刻諷刺的話,時間久了孩子就特別畏懼老師,在心理上就對老師產生了陰影:只要是老師說的話稍微有點嚴厲,就會條件反射“自我保護”。另外,上初二之后,他的媽媽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給他轉學;到了新的環境后,受到個別新同學的排斥和個別老師的冷淡,心理又一次受到“刺激”。由于以上兩種主要原因,導致今天的小寒對老師很敏感,很容易導致“休眠火山的爆發”。

4. 分析“病態”原因

根據以上兩點“病態”原因,產生這樣的結果,有三個因素。第一,是家庭因素。小寒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現在父母對他百般疼愛,再加上家里條件優越,對他的溺愛讓他在心中有種唯我獨尊的霸氣;父母平時在家的言語和行為給他也樹立了不良的榜樣,比如模仿父親的暴脾氣,模仿母親目中無人、高高在上的領導架子。第二,是生理因素??此票砻婧芷届o的他,內心是如此的“躁動”,想法與他的年齡不太相符,總想在公眾面前顯出自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俠”風范。同時,他處于青春期,思想比較復雜,想法也多樣,所帶來的結果卻是事與愿違。所以,現在的他就是個憤世嫉俗的問題少年。第三,是社會因素。隨著中學生與校外、網絡上的聯系日益廣泛,他們所受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也與日俱增。特別是師生之間發生沖突時,有時的呼聲是站在學生那邊,老師們的基本保護沒了,學生們受到了強烈的庇護。所以,有時可能無形中就助長了一些學生的霸氣。

三、解決“病態”的方案

根據以上所提到的“病態”原因,需要同家長和孩子協商,共同制定解決方案。(1)父母在家注意言行。家長需投入時間和精力,耐心并堅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主要實現以下兩方面的目標:一是在家和孩子身邊盡量不要說不負責的、負面的話,盡量抽時間陪孩子看看勵志的書籍或電影,做一些慈善的事情等,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父母的為人是正直的、善良的,消除“土豪”的印象。二是正確對待小寒做錯的事情,不要再像以前那樣加以包庇,培養小寒“知錯就改”的道德風范,不再“囂張跋扈”。(2)提升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梢栽谄綍r的談話中,有意滲透怎樣交友、交什么樣的朋友,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班會或學校、社會組織的公益活動,可以與該生共同參加并完成相應的任務,使他在內心深處重新認知“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逐漸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

四、方案的實施

1. 負責溝通

經過艱苦的努力,一個月以后,小寒的狀態逐漸出現了好轉,課上盡可能地抬頭聽老師講課。當然,偶爾會與同桌說話。不過,長期的惡習短時間內改變是很困難的,老師要留給他成長的過程。老師留的作業,他能把會的都寫出來,不會的題便向老師或同學請教;課間與行為習慣好的學生出去放松,有時候作業留多了,他會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寫寫背背?,F在是冬季,出于安全考慮,我讓小寒的父母放學來接他。晚上我與家長電話溝通,告知這一天其在學校的表現,讓家長認真檢查作業,并與父母進行磋商,在家監督學習的時間一定要堅持,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另外,提醒家長做好與各科教師及小寒身邊朋友的溝通,讓他們對小寒多點耐心和寬容。

2. 耐心堅持,正確看待“反復”

要想小寒正確對待老師及老師所說的話,堅持不懈地學習,需要家長做好長期的準備,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從第二個月開始,我逐漸減少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也就是隔兩天打一次,與父母溝通孩子在校的表現;建議父母也偶爾抽查孩子的作業,逐漸讓孩子養成自己獨立的學習習慣。在此期間,我在校的班會課上對小寒的進步給予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向他傳遞正能量。同時,作為家長可以在家給孩子做好吃的飯菜加以鼓勵,并非像以前那樣花錢買品牌衣服等。但快進入第三個月的時候,小寒與我產生了矛盾。其原因是:有個別學生單獨找我,說小寒又“犯病”了,上課不停地找人說話。于是,我把他身邊的同學調到其他小組,讓他自己一桌。為此,他在班級就“爆發”了。當時我沒有正面跟他談話,放學之后找他到辦公室單獨談。他的感覺是老師看不上他,孤立他(這種心理是他曾經在其他學校受到刺激而長期存在于心的)。于是,我耐心地從學習的角度、從班級課上紀律的角度、從關愛他的角度,并結合他前兩個月的良好表現,逐一跟他分析。慢慢地,他開始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也消除了內心的“不安”。

3. 鞏固效果

近三個月的鞏固,已明顯取得一定的效果。下一步,是繼續監督、鼓勵小寒的行為,消除其內心不正確的心理,把他塑造成能完全獨立地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無心理障礙的健康的中學生。從第四個月開始,我就幾乎可以不給小寒的父母打電話反映其每天在校的表現,小寒的父母也不用每天監督孩子的學習和行為。該生見到老師能夠很陽光地打招呼,能夠自己找老師談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除心理不痛快的陰影。

五、方案的反思

在“問題”初中生中,情緒表現為不被承認的困惑。應對初中生情緒,“打、罵”者有之、“表揚”者有之、“放任”者亦有之??v觀數年教育及自己的切身感受,“少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多鼓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然,就有可能促使逆反心理的形成。首先,溝通思想,相互理解。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是思想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心理疏導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有逆反心理的學生,表面上滿不在乎,內心卻充滿著自尊心受到傷害的痛苦,他們十分需要人們給予溫暖和理解。教師和家長要聯系他們的實際,掌握他們在思想、心理、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情況。在理解、尊重、信任他們的同時,努力使他們尊重、信任教師和家長,懂得父母、老師的良苦用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多進行心理溝通,盡量做到互相體驗對方的社會角色,互換心理位置,設身處地地理解對方。其次,講究教育方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心理疏導都必須重視教育方法。教師對學生要疏其心,導其行,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洞察病因,對癥下藥 。

這個案例,是我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可謂棘手的一個。之所以定義為“棘手”,是因為小寒的心理曾經受到過極大的“刺激”,有中度抑郁表現,讓我很費心地、絞盡腦汁地去思考解決的方案。曾因小寒的事情讓我一度陷入心情低谷,反思如何讓他重新回到屬于他的年齡段的生活和思想,徹底消除心理上對老師的看法和隔閡。我也曾想過放棄他,也曾因與他的父母交流不能達成一致意見而失望。后來,在我的年級組長的指導和點撥下,發自內心地重新接納了小寒和他的父母,積極努力地面對這樣的案例。我想告訴跟我有類似經歷的青年教師:相信“愛”的正能量,用“愛心”去感化受教育者,促使每一個學生陽光生活、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凌云.中學生校外補課現象的家長動機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3]周曉琴,奚曉嵐,程灶火,等.在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2013(12).

[4]黎君.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指導[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08).

[5]俞國良,侯瑞鶴.論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5(08).

[6]金東賢,邢淑芬,俞國良.教師心理健康對學生發展的影響[J].教育研究,2008(01).

猜你喜歡
感化逆反心理心理疏導
試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淺談如何與中職學生做朋友
重視EAP工作增強員工幸福感的實踐與探索
淺析中學生逆反心理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與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