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醫生干預大腸癌相關生活方式效果

2016-03-24 23:38戚宏磊
上海醫藥 2016年4期
關鍵詞:干預大腸癌家庭醫生

戚宏磊

摘 要 目的:探討由家庭醫生主導進行大腸癌相關生活方式干預的有效措施,并對干預效果進行評價。方法:從老西門街道中隨機抽取2個居委,從每個居委抽取簽約家庭醫生制度的居民100名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00名。家庭醫生對干預組開展包括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在內的系統干預,對對照組進行生活干預。結果:干預后,干預組的大腸癌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相關行為有顯著提高,食物纖維不足是大腸癌主要發病原因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70.0%上升到干預后的91.0%,每日食鹽用量6 g以下由53%上升至90%。對照組食物纖維不足是大腸癌主要發病原因由65%上升至75%,每日食鹽用量6 g以下由64.0%上升至67.0%。結論:為期1年的以家庭醫生為主導的社區大腸癌綜合干預對社區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提高和健康行為形成率有明顯的改變。

關鍵詞 大腸癌 家庭醫生 干預 健康教育 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5.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04-0054-03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by the family doctors on the related life-style of colorectal cancer

QI Honglei

(Laoxime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the relat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colorectal cancer dominated by the family doctors,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ts intervention. Methods: Two neighborhood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Laoximen Community, and 100 residents who signed the contract with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from each neighborhood.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one with 100 cases each. The family doctors took the systematic intervention which included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life intervention for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and health related behavior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wareness rate that the insufficient food fiber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reased from 70.0%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o 91.0%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daily consumption of 6 grams of salt or below rose from 53.0% to 90.0%. The awareness rate that the insufficient food fiber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of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from 65.0% to 75.0%, and the daily consumption of 6 grams of salt or below rose from 64.0% to 67.0%. Conclusion: The rates of the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healthy behavior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by the family doctors as the dominant with the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for 1 year.

KEYS WORDS family doctor; colorectal cancer inter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近年來,惡性腫瘤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為我國居民的首位死因,占上海市居民死亡原因的26%[1]。癌癥的發生與人們的行為、衛生習慣、飲食類型,以及職業和環境污染等密切相關[2]。世界衛生組織癌癥顧問委員會在癌癥防治戰略中提出:“1/3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1/3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1/3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命質量”,并指出“健康教育是降低癌癥發病率,提高治愈率的首選對策”[3]。家庭醫生制度是上海市目前大力推進的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模式。作為上海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改革,針對上海市家庭醫生制度的實施進行研究,對緩解上海市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形成有序的就診秩序、實現健康的無縫隙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特別意義[4]。此次研究將探討由家庭醫生對社區居民開展包括健康教育、行為干預在內的一系列干預活動,并對干預效果進行評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從黃浦區老西門街道中隨機抽取2個居委,從每個居委中采取單純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簽約家庭醫生制度的居民100名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00名。

1.2 方法

2014年7月采用入戶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基線調查,包括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征、惡性腫瘤既往史、家庭史、大腸癌相關知識知曉率、大腸癌相關行為。由家庭醫生對干預組開展包括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在內的系統的干預,對對照組進行現實生活干預,為期1年。干預活動結束后對研究對象再次進行相同內容的問卷調查。

1.3 統計分析

使用Epidata 3.0進行數據錄入,使用SPSS 15.0進行邏輯檢查與數據分析,率的比較使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此次研究共有研究對象200名,男性106名,占53.3%,女性96名,占47.2%。1年后,接受調查,失訪率為0。對干預組和對照組進行均衡性檢驗,結果發現兩組人群在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方面沒有差異,干預組與對照組有良好的可比性。

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身體基本情況(慢性腹瀉、便秘史、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膽囊切除史、癌癥史、大腸癌家庭史)進行比較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干預前后兩組健康知識知曉率變化

干預后,干預組的大腸癌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有顯著性提高。結腸癌最早出現的癥狀是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64.0%上升到干預后的93.0%,大腸癌預防方法多樣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30.0%上升到干預后的85.0%,大腸癌可以治愈的知曉率沒有明顯變化。

干預后,對照組的大腸癌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部分有顯著性提高。結腸癌最早出現的癥狀是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66.0%上升到干預后的90.0%,大腸癌預防方法多樣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41.0%上升到干預后的70.0%,食物纖維不足是大腸癌主要發病原因的知曉率則無明顯變化。

2.3 干預前后干預組和對照組健康相關行為的變化

干預后,干預組的健康相關行為有顯著性提高。干預后,對照組的健康相關行為也有不同程度的顯著性提高(表2)。

3 討論

經過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預組的大腸癌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健康行為形成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說明家庭醫生參與的門診健康教育、社區健康干預活動,對于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健康行為的形成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家庭醫生制是一種新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被廣泛地應用于慢性病的防范和治療。家庭醫生制是指通過簽約方式,使全科醫生與簽約家庭建立起一種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對簽約家庭成員的健康進行全過程服務的制度[5]。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證實,家庭醫生制服務有利于與家庭建立起聯系密切的服務關系[6]。

家庭醫生健康干預使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有了顯著性的提高效果顯著,干預組10個健康知識知曉率中有9個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尤其是結腸癌的預防方法、發生部位、篩查方法、早期癥狀的知曉率。除了與家庭醫生干預效果明顯以外,也與上海市近年來大力推廣的大腸癌篩查有一定的關系。而干預后,對照組大腸癌發病原因知曉率并沒有顯著性的提高,可能與常規社區健康教育中大腸癌發病原因內容偏少有關,也有可能是部分內容健康教育時過于概念化,建議今后社區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相對而言,健康行為形成率仍然較低,僅控鹽和控油方面形成了健康行為。研究表明,飲食習慣與大腸癌發病有關,通過家庭醫生健康教育,短時間內可以迅速提高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但是健康行為形成尚需要長期、持續、扎實的社區健康教育及整個社會健康氛圍的形成,一旦形成,將有效改變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對社區居民健康產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此次研究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①今后的健康教育中應增加大腸癌發病原因的內容,唯有知曉了疾病病因可以更好地采取措施;②由家庭醫生開展大腸癌綜合健康教育是有效而可行的。家庭醫生與社區居民更容易建立起穩定、人性化的服務關系。但是本次干預時間較短,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遠期干預效果需要長期的觀察;③在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營造健康氛圍的前提下,采取綜合性大腸癌防治措施,建立大腸癌防治長效干預機制,最終才能達到減少大腸癌發生,有效保護居民健康,取得遠期健康效應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思菊, 項永, 金凡, 等. 上海市區惡性腫瘤發病趨勢分析[J](1972-1999). 腫瘤, 2004, 24(1): 11-15.

[2] 王平. 癌癥的健康管理[J]. 食品與健康, 2010, (7): 14.

[3] 李德銳. 腫瘤防治和康復指導[J]. 中國健康教育, 1999, 15(6): 55-56.

[4] 杜學禮. 上海市實施家庭醫生制度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2012.

[5] 季暉, 陶一眾. 關于試行“家庭醫生責任制”服務模式的設想[J]. 社區衛生保健, 2008, 7(6): 417-418.

[6] 于寶榮. 王維夫, 李友衛, 等. 英國?澳大利亞和德國的基本衛生服務提供及管理體制研究[J]. 社區衛生事業管理, 2007, 9(231): 641-644.

猜你喜歡
干預大腸癌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
“有個頭疼腦熱先想到家庭醫生”帶來啟示
家庭醫生 中國式簽約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快速反應機制研究
積極想象在音樂治療中的運用研究
陜西理工學院大學生亞健康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大腸癌組織中EGFR蛋白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FAP與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裴正學教授治療大腸癌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