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市養老模式的選擇

2016-03-28 09:48宋尚函
2016年5期
關鍵詞:養老模式人口老齡化建議

宋尚函

摘要:我國早在1999年就已經跨步進入老齡化,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目前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仍在增長,日益突出的、數量龐大的老年人群體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重大難題。文章分析了社會養老模式中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發展現狀及優勢,并總結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模式;問題;建議

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013年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章中明確規定:“國家和社會應當采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p>

目前,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匱乏導致我國還不能實施高水平、高福利的養老政策,只能在不脫離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下,由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承擔養老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人口老齡化以及家庭結構的改變導致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使得多數城市中,政府和社會承擔了更多的養老責任?!笆濉逼?,我國開始全面建設養老服務體系,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養老服務覆蓋所有居家老年人?!?016年,是“十三五”的第一年,在這承上啟下的一年中,我們必須認真分析當前我國養老模式的發展水平,總結經驗與不足,為我國的養老事業做出正確、理性的規劃,探索和發展更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令我國的養老事業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一、人口老齡化引發養老難題

受我國國情的影響,養老工作的實施背景十分嚴峻。首先,我國面臨的巨大難題就是人口老齡化的社會保障背景。聯合國對老齡化做出了一個判斷標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0%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以上,那么這個國家或地區就被稱為人口老齡化國家或地區。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到2014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經增加到2.12億人,占總人口的15.5%;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也已達到1.38億人,占總人口的10.1%。

隨著城市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重慶、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城市早已成為老齡化城市,導致這類城市中養老模式也呈現出相應的變化,總體出現現代化和多元化、偏重于社會養老的發展特點。

以天津為例,天津市的人口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平均值,是老齡化較程度較為嚴重的城市。截至2014年年底,天津市總人口數1007萬,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已經達到215.42萬,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達到30.66萬,占老年人口的14.23%。另外,經過調查估算的天津市失能老年人,即日常生活需要幫助或護理的老年人總數約為14.33萬,占老年人人口總數的6.65%。更讓人擔憂的是失能老人的發展趨勢之迅猛,預計2030年,天津市的失能老人數量將超過20萬。為應對呈現“井噴”態勢的養老服務需求,天津確立了“973”養老服務格局,即9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服務居家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養老。

二、家庭結構的改變導致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家庭養老是我國最傳統的養老方式,即老人在家,由子女提供衣食照料、精神陪護等。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家庭養老在我國依然有著深厚的根基和普遍需求,家庭依然是大多數老年人最理想的養老場所,家庭成員也是老年人的首選照料者。2000年城鄉一次性抽樣調查顯示,我國90.8%的老年人主要依靠配偶及子女提供日常照料,農村地區的這一比例高達97.3%[1]。家庭養老最明顯的優勢在于老人可以呆在熟悉的環境,得到親人的陪伴和關懷,在直接滿足老人物質需求的同時,可以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不會產生寂寞、沮喪的心理反應。然而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這種養老模式的功能逐漸弱化。

首先,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城市家庭結構的改變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多數年輕人面臨著“4-2-1”的倒金字塔家庭模式,無論從經濟上、時間上還是精力上,獨生子女都很難在承受工作壓力的同時養育一個孩子并且贍養四個老人。其次,大部分老人的觀念比較傳統,并出于生活不便、經濟壓力大等方面的考慮,許多老人在選擇養老方式時,都不愿意脫離自己的居住環境。

三、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成為發展重心

對于我國大部分城市居民而言,除家庭養老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之外,還有兩種社會養老模式可供選擇,即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是我國社會養老發展的重心,2016年2月出爐的《中國社會保障報告2016》提出,2016年養老服務政策相應調整,從偏重機構養老轉向支持發展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一舉多得。一方面,社區居家養老大大節約了社會的養老成本,使養老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老年人在家里過晚年,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物質資源(住房、家具、耐用消費品和生活設施等),而且還可以按照自己的特殊需要安排飲食起居,既提高生活質量,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此外,在城市,有些老年人在患病且有公費醫療的情況下,所需要的長期護理服務干脆就由醫院負責,這種醫護不分的狀況是對衛生資源的極大浪費。而社區服務則可以承擔以某些長期護理的責任。另外,社區化養老還可以緩解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2]。

四、機構養老成為我國養老模式的補充

機構養老是指老年人集中居住在養老院、托老所、福利院等機構中,這些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保健康復和娛樂休閑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養老方式。機構養老在多元化的城市養老模式中的地位不可小覷,大量不能自理、半自理老人將在養老機構中養老。

“十三五”規劃中,對我國養老政策方向這樣定位:“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而“十二五”規劃剛要則指出“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從“機構為支撐”到“機構為補充”,一詞之變折射出“十三五”乃至未來更長時期我國養老政策的新思路。

受到我國幾千年的“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絕大多數老人愿意在熟悉的環境養老,不到迫不得已,老人一般不會選擇機構養老。而且養老院的收費相對是比較高的,并非多數家庭能夠承受得了,老年人所屬家庭存在貧富差距,致使各個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機構時也有所不同。比如說,有些老年人是退休干部,且子女具有良好的經濟供給能力,使得這類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機構時具有多樣性,除了可以選擇一些高檔的私營養老院之外,這類老年人還可以選擇旅居養老的方式,夏天住在北方宜居城市避暑,冬季則遷往南方沿海城市取暖;而有些家庭本身經濟基礎薄弱,子女難維持自己的生計,更沒有經濟能力為父母選擇高品質的養老機構。另外,從國家和政府的角度來講,發展機構養老的社會成本巨大,養老院、養老公寓以及配套的活動設施等,無不增加城市建設的負擔,所以,機構養老只能成為我國養老模式的補充,而不能成為重心。

五、新型養老模式在探索中興起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以及醫養結合政策的發展實施,基于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兩種模式,又有許多新型養老模式在不斷的探索中興起,比如說“互聯網+”養老、智能養老、候鳥式養老等。

候鳥式養老又稱為旅游養老、旅居養老,簡單來說就是令老人像候鳥一樣隨著季節和氣候變換到不同的地域環境進行養老。例如冬天到溫暖舒適的南方養老,夏天去清涼宜人的北方避暑。對于候鳥式養老而言,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都在異地的養老院、老年公寓等機構完成,目的是令老年人享受集健康服務、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為一體,在游玩中體驗快樂的養老模式??梢娫擆B老模式主要針對一些身體健康且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老人,同時也對養老機構的設施和服務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2014年11月,李克強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隨后在2015年3月5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盎ヂ摼W+”養老模式正是將互聯網與養老服務融合后的一種創新型智能養老模式。該模式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等社會養老模式中,通過移動終端收集用戶的健康信息,實現了對老人的實時監控,同時通過互聯網云平臺計算分析收集到的數據,社區及養老機構還可以制定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是基于養老服務網絡平臺的O2O服務模式。

各級地方政府也積極探索新型養老模式,例如2015年,天津市開始試點“4+4”養老模式,第一個“4”是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志愿者參與的運營機制,由政府購買服務,街道監管,委托社會組織運營,實現管辦分離,第二個“4”指試點日間照料中心需配備呼叫、配餐送餐、家政服務、便利店四項基本功能,重點對行動不便、空巢和失獨老人展開服務。

六、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隨著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推廣發展,滿足了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然而,隨著實踐的推進和研究的深入,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也遇到了諸多問題和困境,通過總結,主要有以下幾大問題:

1.部分社區養老基礎設施不足且落后,例如有些社區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是通過改造舊房屋形成的,不僅無法滿足老年人的活動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服務人員普遍缺乏專業的培訓,服務水平較低,使得目前能夠開展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大多只限于日常生活護理和家政服務等方面,忽視了老人在精神層面上的需求,缺乏心理疏導、法律咨詢以及社會參與方面的服務內容。

3.“政府包攬,社區包辦”依然是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運作模式。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而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是毫無疑問的,但社區居家養老是一種社會化的養老模式,應該有更多的民間組織介入,同時應該擴大志愿者隊伍,開展公益性的養老活動。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大敬老、養老的宣傳力度,明確家庭、政府和社會的養老責任。單憑家庭一方無力承擔起養老責任,而且單憑政府和市場中的任何一方也無法很好地承擔起這一責任。只有采取合作主義,把家庭、政府、社會以及企業等各個責任主體整合起來,才能解決繁重而艱巨的養老服務問題[3]。

2.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一是要完善社區的養老設施,為社區內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多功能的活動場所,二是要加大對服務人員的專業培訓力度,提高服務人員的情感溝通能力,使社區服務人員能夠對老年人進行心理疏導,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3.鼓勵民間資本,尤其是科技企業進入養老領域。從“互聯網+”與養老產業的結合來看,科技創新是解決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應該大力支持科技企業進軍養老產業,為老年人開發出更便利、更人性化的科技產品,節約養老成本,提高養老效率。

4.發揮國家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實現養老模式的創新。由于各地經濟水平、人口結構、地域條件等的不同,社區居家養老無法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標準,各地政府只能在互相交流、總結發展經驗的同時,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根據自身條件制定相應的標準,積極試點新型的養老模式。

總之,在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面對家庭養老功能的日益弱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已成為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空巢化、失能化的正確選擇。因此,我國必須加快完善社區居家養老制度,在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基礎上,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實現養老模式的創新,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養老,形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袁小波.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J].人民論壇,2014,17:57-59.

[2]何謙,陳漢平.淺議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的優勢和可行性[J].法制與社會,2007(03):569-570.

[3]景天魁.創建和發展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1):29-33.

猜你喜歡
養老模式人口老齡化建議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溫州“老人公寓”養老模式的經驗特征
我國互助養老的實踐現狀及其反思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引導城市消費對接旅游消費的異地養老模式探索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