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網絡銀行的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2016-03-28 11:27王晶貞
2016年5期
關鍵詞:網銀網上銀行服務提供商

王晶貞

網絡銀行是科技進步與金融產業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出現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一系列的制度變遷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相應的網絡銀行風險。網絡銀行,其低廉的成本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網絡銀行代表了現代銀行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盈利空間。然而技術的革新不僅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經營風險。網絡安全問題不斷的顯現和激化,使得網絡銀行的風險管理成為影響網銀發展的重要一環。

一、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現狀

以互聯網作為依托發展起來的網絡銀行突破了傳統銀行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降低了經營成本,提高了用戶效率,已成為銀行業未來發展競爭的大勢所趨。據權威認證機構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簡稱CFCA)2015年12月3日發布的《2015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個人網銀用戶比例為40%,手機銀行用戶比例為32%,電話銀行用戶比例為23%,微信銀行用戶比例為18%。調查顯示,個人網銀用戶比例在二級城市增長最快,與一級城市差距在不足4個百分點,逐年縮小,而三級城市與一二級城市的用戶比例差距依舊很大,呈現數字化鴻溝的特點。

同時,2015年,個人網銀活動用戶比例為87%,與2014年相比無顯著變化。交易用戶比例為59%,較2013、2014年大幅下降。綜合其他研究數據,報告指出,交易用戶比例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交易場景移動化,PC端的交易需求降低;用戶偏好使用更便捷的第三方支付;手機銀行的替代作用。2015年個人手機銀行出現爆發式增長。用戶一旦習慣使用手機銀行后,對網上銀行的使用需求就會下降,甚至出現了一定比例只使用手機銀行不使用網上銀行的用戶。

用戶在最近一年內在,通過電子銀行渠道辦理的業務主要有:查詢余額與交易明細、網銀支付結算和轉賬匯款三大業務,最經常辦理的業務也為這三大業務。用戶購買銀行渠道投資理財產品的比例為29%,進行跨行資金歸集的比例為8%。

調查發現,剛開設網銀的客戶,會把適用性當做首要考慮因素,而意向用戶更注重網銀的安全管理。因此,網絡銀行的風險問題是影響網絡銀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我國網絡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

網上銀行風險基本上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環境風險、技術風險、業務風險和客戶操作風險。我國網絡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是,網銀在中國的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對應的風險監管體系未建立。目前,我國網銀由中國人民銀行實施日常監督、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此外,還受信息產業部、公安部以及新聞出版署的管理,負責網上銀行的信息技術標準、信息安全和新聞管理,但未建立專門的網銀行業管理組織。從法律角度來說,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網上銀行監管的相關法律,包括法律法規、管理辦法和通知三個層面,我國網上銀行監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與其他國家的監管制度保持一致。從技術層面看,我國的網上銀行技術已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銀行已經開拓了網上銀行業務??刂萍夹g風險一直是各個銀行風險控制的重點,從業務角度看,第三方支付的出現極大降低了網上銀行的風險,風險的降低帶來的是網銀業務的增加。但網銀業務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

(一)對網銀的理論研究滯后

目前,我國關于網銀的基本理論、管理框架、推廣手段、發展模式、業務辦理流程等方面的研究相對滯后。對于網絡銀行的認識,依舊是銷售傳統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另一種渠道,沿用傳統的營銷模式來發展網絡銀行的業務,缺乏宏觀的科學規劃和運行模式的設計。

而在網銀的組織管理層面,只有少數銀行成立了專門的管理部門,如電子銀行部或網絡銀行部,大部分國內銀行依然將網銀業務的管理按條塊進行劃分:技術由科技部負責,業務由業務部負責,結算由會計部負責。扁平化管理、個性化服務等依舊停留在理念上。

(二)薄弱的產權意識

由于網銀的業務與計算機的信息網絡技術密切相關,同時金融交易量大、專利權的潛在收益高,與之相關的商業方法專利便成為了一些跨國銀行和公司爭奪的熱點。國外一些公司和銀行(如IBM公司和花期銀行)不僅在本國就其的網絡銀行產品組織和銷售方法、支付結算系統及網銀的風險監測、安全管理等技術申請了商業專利,并且在中國也開始了類似的申請,一部分已被授權。從戰略的角度來看,隨著網銀市場發展的逐漸成熟,商業方法專利將會成為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有力競爭的一個手段。屆時,國內銀行將被迫支付高昂的專利使用費,或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

(三)缺乏有效的行業協調

我國的網絡銀行既相互依存又相互隔離,建立的行業協調機制,但并未真正有效的運行起來,商業銀行間的溝通和協調不足,這也導致網銀整體運行的效率降低。宣傳缺位導致網絡銀行的總體客戶規模有限;網銀的平臺技術障礙導致交易效率低下;信息交流與風險共防意識缺乏導致系統風險高。

(四)監管力度不足

在日常管理層面,缺乏必要的規章,監管人員缺乏相應的業務培訓,檢查工作因此難以落到實處。在風險管理層面,過于注重技術風險和安全風險的管理,而忽視了對網銀發展的戰略風險、信譽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監管。對技術風險和安全風險的監管缺乏相應的風險識別、監測、評估和處置手段。

三、網上銀行風險管理對策研究

為了促進中國網上銀行的進一步快速發展,解決在環境風險管理、技術風險管理、業務風險管理和客戶操作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借鑒中國建設銀行網上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一)加強網銀的硬件及軟件建設

加強對網上銀行硬件及軟件的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防火墻技術,是網上銀行對外接觸的安全系統?;谒脑L問控制及地址隔離等功能,主要用于檢查和控制網絡系統的數據,確保網上銀行資源及信息的安全。第二,針對入侵檢測技術而言的,這一技術的運用功能主要在于在實施入侵檢測的同時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衛。這一系統一般是由基于主機和基于網絡的入侵檢測系統組成的。第三,針對防病毒系統,這作為最基本的措施,所常見舉措有及時升級病毒版本和信息,并及時獲知服務提供商及其信息安全機構動態,并能相應地作出反應。

(二)有效的控制外部資源風險

目前,越來越多的外部技術廠商逐漸地參與到銀行的電子化業務中來,這也是未來網銀發展的一個趨勢。這些外部技術廠商有些是一次性地對銀行提供機器設備,有些是長期性地提供網銀的技術支持。這些外部資源在為銀行運用高科技實現快捷服務的同時,也使得銀行的業務機密暴露在公眾環境之中,增加了風險的傳播渠道。以《金融服務業中外部資源的管理指南》為例,銀行可以通過以下幾項措施來有效控制外部資源風險:第一,對服務提供商進行嚴格審查,通過對財政狀況、聲譽、審計報告及相關資質證明等方面的考證,選擇合適的服務提供商,確保服務提供商提供安全、優質、持續的服務。第二,可以通過書面合同的訂立明確銀行與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責權利分配,在合同中明確對服務提供商所應提供的服務及應達到的服務水平、銀行所擁有的對服務提供商的操作流程等進行檢測的權利等內容。第三,銀行本身也應該對服務提供商的業務進展內容及實施的安全系統隨時進行監察,以確保服務提供商能夠確保安全審慎地提供服務。

(三)防范技術外包的風險

銀行的技術外包業務可以帶來降低成本和規模經濟的效益,但也帶來了一些外部不可控性的風險。減少此類風險的舉措有:銀行管理部門應有效監督服務提供商的運做能力和經營業績;保證雙方之間的合同關系和責任都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并形成書面合同;同時,還應具備臨時更換服務商的應急安排。銀行應檢查服務提供商保護敏感數據的策略和程序,對其供應商的安全性進行評估,確??梢赃_到內部運作的安全等級。

(四)客戶操作風險管理對策

銀行應將網上銀行交易的具體風險和交易的操作規程對用戶進行披露。我國網銀用戶的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在使用網銀時缺乏自我防范意識,不注意對網銀賬號和密碼的保護,將其泄露給他人,或是將密碼設置為生日,電話號碼等易被猜出的數字,或者是在公共場所例如網吧隨意登陸自己的網上銀行,造成自己的銀行賬戶信息被盜取。因此,要加強對網銀用戶操作風險意識的宣傳教育,如網銀交易的具體風險、操作規程、交易環境等,防止被釣魚網站或手機短信等所騙,從而使資金“被盜”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李金澤.網絡銀行義務的有關法律問題探討[J].金融論壇,2010,(8).

[2]尹龍.對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和監管問題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9,(10)

[3]于南.談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發展中的監管[J].中國審計,2010,(6).

[4]郭宏程.網上銀行面臨的安全挑戰和應對措施[J].中國金融電腦,2011(6)

[5]賀建清.網絡銀行的風險監管[J].金融會計,2010年第01期:57頁—63頁

猜你喜歡
網銀網上銀行服務提供商
論品牌出海服務型跨境電商運營模式
最新調查:約三成云服務提供商正迅速改變其業務模式
企業網銀支付結算方式的內部控制
網上銀行法律監管若干問題探討
網絡非中立下內容提供商與服務提供商合作策略研究
網上銀行風險及其管理研究
心電圖可替代網上銀行密碼
圖表OTT
第三方密碼網銀支付預收電費探討
你的網銀安全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