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研究

2016-03-30 13:41王瑞君
科技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價值研究積極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

王瑞君

【摘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積極心理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對此,本文探析了積極心理學的提出,從積極心理學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關系,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三方面對其價值進行闡釋,以及提出可行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

0 引言

20世紀90年代,積極心理學在國外興起與發展,國內不少學者也開始關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實踐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學生的積極心理成為一種主導心理狀態,這加強和改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同時為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積極心理學的提出,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主要為了治療戰爭帶來的心理創傷,研究人類問題的解決和補救。1998年,Seligman正式提出“積極心理學”的概念,他認為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是理解并幫助人們獲得幸福和幸福感。相比于傳統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要是要讓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實而有意義,促進人的更好發展。作為一種充滿新鮮活力激情的理念,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及其實現,對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1.1 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教師往往認為難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且內容單一。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往往以德育問題為主,首先提出學生常出現的“道德問題”,再舉例說明這一“道德問題”并探討,然后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及方法,最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討論。運用這種教育模式的原因是理論者與實施者對道德教育工作目標有理解偏差,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消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這偏離了培養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這一重要目標。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人人都是教育者,都有積極成長的能力,這種理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角度,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1.2 改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關系

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單純地看成是把一定的社會道德觀念、政治準則和道德規范傳授給學生,學生被看作是完成社會規范的產物,德育也只是完成這一任務的工具,學生只能被動成為既定的社會道德規范體系的接受者和繼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認為可以幫助學生糾正思想問題,并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積極心理教育模式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成長的、發展的個體,不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教師不僅要以積極的態度看待發展中的學生,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還要善于培養自己的積極心理,關注自身的健康成長。這種觀點有利于我們重新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可以影響學生,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受學生影響;學生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體,被動受教師的影響,同時也是主體,對教師加以影響。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既是有潛能的主體,又是待開發與認識的客體。因此,積極心理學改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關系,充分調動了教師與學生的主觀性與積極性,促進了二者的相互成長。

1.3 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傳統教育模式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太單一,通常采取的途徑與方法也無非是開設相關課程、進行道德宣傳、舉辦道德講座等。在傳統主流心理學中,行為主義心理學把人比作動物與機器,精神分析心理學把人當作精神病人,認知心理學把人比喻為一種信息加工系統,這些對人性的認識與假設只能使主客體間的關系對立起來,只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趨于單一與貧乏[1]。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潛能無限,都具有多種需要,都重視自我發展,這種人性觀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必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2 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

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使學生愉快的學習,在學習中加強積極的情感和心態,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增強學生能力,完善品格,提升幸福感和滿意度。對此,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 創造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成長和經驗的獲得都是通過一定的環境得以體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創造。

第一,構建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有利于培養師生的積極心理以及構建和諧校園,一方面,加大對校園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為師生創造積極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促使師生工作學習身心愉悅;另一方面,要提高師生的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確保師生工作、學生、生活秩序的穩定,增添師生的幸福指數。第二,構建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校園人文環境的構建主要指校風、教風、班風等方面。首先,構建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教師要嚴格制定一套積極的班級規章制度,認真落實,來規范學生行為。同時,引導學生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其次,構建文明健康的宿舍文化。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和諧健康的宿舍文化觀念,提升宿舍文化的質量和品位。最后,構建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教師要借助具有教育性的校園網絡,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2 借助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踐性,重視運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時,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借助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教師要借助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首先,要注重以情育情,情理結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鼓舞和啟迪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注重深入淺出,積極引導。教師可通過舉辦座談會,或通過郵件、微信、電話等平臺與學生探討人生,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形成積極心理;最后,進行榜樣的塑造和自我意識的培養。教師可以借助先進人物榜樣的力量鼓舞學生,優化學生心理,強化學生行為[2]。第二,借助情景感悟法,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首先,要創設教育情境,觸情生悟。教師可以將教師豐富的語言、優美的音樂、以及高科技融入教學內容的學習中,引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促進積極情緒,以情化人。創設情景后,要通過情景交融,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而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最后,要誘發積極情感,形成積極人格品質。通過開展辯論會、角色扮演、社會實踐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學習樂趣,積極應對困難,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3]。

總之,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型的育人理念,以發展為導向,重視人的發展潛能和思想美德等積極方面,強調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客觀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本,以開放、欣賞的眼光審視學生,優選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周炎根,仲云香.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理論與改革,2010,01:104.

[2]萬金店.試析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應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2:92-93.

[3]吳增強,馬珍珍.積極心理學及其教育啟示[J].心理探索,2008,06:30-31.

[責任編輯:湯靜]

猜你喜歡
價值研究積極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