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譯在茶葉對外貿易中的作用

2016-03-31 04:21李湘慧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河北秦皇島066000
福建茶葉 2016年7期
關鍵詞:英譯茶葉消費者

李湘慧(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0)

?

英譯在茶葉對外貿易中的作用

李湘慧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0)

茶葉是我國的民族商品,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與深刻的民族精神,在國際市場中擁有極高的聲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越來越多的茶葉產品涌入國際市場,其英譯問題也成為茶企打造品牌形象、拓展市場規模的重要攻克難關。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茶葉英譯的現狀及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而后分析了我國茶葉英譯問題的成因,最后提出改進茶葉產品英譯的策略方法,以期提升我國茶葉的競爭力,促進茶葉產品的國際流通。

茶葉;英譯;對外貿易;現狀;問題;改進

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數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地緊密連結,世界經濟朝全球化與一體化方向發展。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對外貿易已不再是大型企業與跨國企業的專利,眾多中小型企業也紛紛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我國茶葉產品憑借其悠久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較高的品質保證、實惠的銷售價格、多樣的品類選擇等,獲得了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相關英譯問題則成為茶企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環節,是影響對外貿易成效的核心要素之一。

1 我國茶葉英譯現狀及其影響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想方設法拓展對外貿易的業務范圍,通過積極創建外貿網站、參與外貿展會等方式提高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以期順利打入國際市場。不過,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企業首先必須確保其商品擁有準確的英文翻譯。

茶葉起源于中國,當之無愧是我國民族商品的典型,早在十六世紀就通過海上貿易途徑被運往歐洲及其他區域,成為世界上最為暢銷的健康飲品,至今仍風靡全球,與咖啡、可可并稱為三大無酒精飲料,消費群體規模穩中有升。據統計,我國茶葉產量為世界之最,茶葉出口規模位列第二,茶企數量也令其他國家望其項背。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大小茶企根據自身的國際定位與運營狀況制定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力求在產品與外國消費者之間搭建起一座堅實的跨文化橋梁。然而,由于我國茶企正式進入對外貿易領域為時尚短,各方面配套建設尚不完善,翻譯工作缺乏專業指導與統一管理,導致茶葉英譯漏洞百出,嚴重阻礙了我國茶葉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具體來看,我國茶葉英譯存在的種種問題在對外貿易中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茶葉英譯沒有特色、千篇一律,不利于企業品牌的識別,導致產品在對外貿易中的選購率大大降低。我國很多茶葉產品都是以茶葉品類的名稱來命名,比如云南普洱茶、武夷巖茶、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安吉白茶等,卻沒有企業自身的商標名和品牌名,這使得茶葉產品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很容易被淹沒在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同類商品里,難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導致對外貿易策略失敗。另外,由于我國茶葉產品大都以產地命名,為了追求“原汁原味”的翻譯效果,絕大多數企業都采用了漢語拼音的形式進行跨文化再現。然而,這種翻譯形式只對那些已經為國外消費者所熟知的茶品有效果,比如龍井茶的英譯為“Longjing Tea”,普洱茶的英譯為“Pu’er Tea”,但對那些仍未被國外消費者所認知的茶品則萬不可使用這種翻譯方式,因為中英發音方式、語言結構、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消費者可能無法直接讀出和理解這些拼音的意涵,心理上會感到茫然,潛意識中趨易避難的心理會促使消費者放棄這一產品,轉而在同類產品中選擇那些容易為自身所辨識的商品,從而直接抑制了該企業產品銷量的提升。

其次,茶葉英譯不當會影響企業的品牌建設活動,削弱產品的國際影響力。通常而言,消費者會通過產品的質量來判斷產品以及相關企業的品質形象,但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并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逐個鑒別,只能通過包裝上的視覺信息進行決策。以鐵觀音的翻譯為例,目前市場上現有的翻譯接近二十種,比如“Tie Guanyin”,“Tee Kuanyin”等,通過這些翻譯,消費者很難確定茶葉本身的歷史文化信息,無法實現茶名與茶葉、茶企之間相互匹配,甚至難以確定包裝內茶葉為何物,直接影響了產品的品質形象與企業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對外貿易活動的開展。如果在翻譯過程中能夠將茶葉、茶名與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相結合,將它翻譯為“Tea Buddha”,既有諧音之美,又能展示出茶葉與佛教文化之間的緊密關聯,營造出禪茶文化的氛圍,吸引消費者的高度關注,最終促進茶產業及茶企的長足發展。

最后,茶葉英譯不符合消費者的語言習慣、審美理念和購買預期,就會直接降低該產品的銷售額,減少企業對外貿易的市場份額。比如,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吉祥如意、高貴權威的象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則代表邪惡兇殘、貪婪無度,兩種文化之間存在巨大鴻溝。很多茶企將龍井茶字字對應翻譯為“Dragon Well Tea”,國外消費者看到“龍”這個字眼以后便會在潛意識中加以抵觸,選購清單中沒有且未來很可能也不會有這件產品,不利于茶葉消費群體的擴大。其實,對于龍井茶這種人盡皆知的茶葉品名,可以直接音譯為“Longjing Tea”,一目了然,國外消費者閱讀和理解起來都沒有什么問題,其購買行為也就不會受到阻力,對外貿易自然能夠順利開展。

2 我國茶葉英譯的問題根源

由于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沒有受到足夠重視,企業所采納的翻譯理念有待進一步完善,譯者的專業素養也亟需提高,導致我國現有茶葉英譯存在諸多問題,對茶葉的對外貿易產生了一系列不利影響,嚴重阻礙了我國茶產業的整體優化與提升。

2.1忽視文化差異,簡單字面對譯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載體,翻譯則是由解碼到編碼的過程,是兩種文化的移植,因此,在茶葉英譯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文化的傳遞。然而,當前很多茶企在翻譯商標、品牌和品名時忽視了中西之間的文化差異,采用簡單的字面對譯的方式,不僅沒有準確、完好地傳達原文的內涵,還有可能與西方文化理念背道而馳,導致產品在國外市場不受歡迎,影響茶葉的出口及銷售。

例如,大紅袍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紅色在我國文化中有喜慶、高貴的色彩,袍子則是傳統文化的象征,也是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的化身,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因而該品名在國內頗受消費者歡迎。然而,紅色在國外則是血腥、暴力的代名詞,如果直接將其翻譯成為“Big Red Robe”,不但會在色彩形象上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在名稱意義上也會因缺乏主題而造成理解困難,令消費者不知其所云。倘若將其翻譯為“Robe Tea”,或者直接音譯為“Dahongpao Tea”,則能夠很好地保留原文的地域文化色彩及民族風情,傳達出原文所具備的醇厚韻味,迎合了消費者好新樂奇的心理,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促進產品的銷售和推廣。

2.2翻譯策略不當,消費者難以認可

茶葉英譯方式主要有直譯和意譯兩種,其中直譯又包含音譯,即以漢語拼音作為標音應用于產品的英文標識中,直接作為產品的英譯。在茶葉英譯中,由于很多名稱都來源于地名、人名、歷史、典故等,中華文化特色濃厚,在英文語言體系中很難找到完全對等的表達,在翻譯時便采用音譯的方法,以求保留原文的音韻與神韻之美。

不過,這種翻譯方式僅僅適用于那些在國際上已經具備一定名氣、擁有固定市場的茶葉產品,國外消費者看到譯文以后不必做過多思考便可知道產品的內容與內涵,不會影響消費者的理解,也不會對消費者選擇及購買產品造成阻礙。但是,由于這種翻譯方式相對于其他形式而言比較簡單,很多茶企又沒有專業的翻譯團隊,便在茶葉英譯過程中無限制地使用音譯的方法,希望能夠體現出產品的中國特色。據統計,我國工商總局商標局近五年來公布的近三千件中國馳名商標中,有一千余件同時注冊了英文標識,而在這些英文標識中,又以漢語拼音為多。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中英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在發音方式和內在意義上存在很大差異,簡單地使用漢語拼音作為產品的英譯將會使品牌、商標、品名等難以在國外市場獲得認可,自然就不利于產品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以及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2.3缺乏專業團隊,譯者素養不高

茶葉產品的商標與品牌是將企業產品與競爭產品相互區別的主要依據,是企業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直觀體現,對樹立企業形象、打造民族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我國茶企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品牌意識、專利意識和文化意識都比較薄弱,特別是在對外貿易環節,并未給予翻譯應有的重視,沒有專業的團隊和高素養的譯者指導翻譯工作,致使英文翻譯不盡人意,品牌宣傳也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另外,部分譯者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在翻譯能力和翻譯態度上均有不足,在沒有完全理解產品文化內涵及精神理念的前提下就開始著手翻譯,難以把握原文的核心要點,導致翻譯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在國外消費群體中難以達到原文對于國內消費者的功效。

3 改進茶葉英譯,促進對外貿易

可以發現,茶葉的英譯情況對于茶葉對外貿易規模擴大、茶葉品牌形象提升以及潛在消費群體擴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茶企及相關部門應當特別重視茶葉的英譯工作,牢固把握中西之間的文化異同,立足于產品本身的文化特色,生成美感一致、功能對等的翻譯版本,促進產品的國際推廣與銷售。

第一,要注重中英語言及文化差異,避免使用消極詞匯,將翻譯對產品的負面影響降低至最低。曾有國內學者指出,譯者處理的看似是個別的詞句,實際上面對的卻是兩大片文化。茶葉產品的品牌、商標和名稱是企業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結晶,是企業創立人員對企業發展的一種期盼,也是中華民族對茶葉國際化推廣的美好愿景,因此,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應當密切關注兩種文化之間的區別,準確傳達原文所具備的中華文化特征及企業文化內涵,同時兼顧西方的語言表達特點和文化內涵理念,選擇恰當的翻譯方式,使用積極正面的對應詞匯,刺激消費者的正面聯想,令英譯在英語文化受眾中產生與原文在源語文化受眾中相同的效果,從而促進產品的國際流通。

第二,要選擇合理的翻譯方法,應用簡單明了的詞匯。英譯的目的是要讓茶葉品牌、商標等在符合原文意義的基礎上對外國消費者而言易讀、易懂、易記,產生顯著的標識功能,乃至達到音美、形美、意美的效果。倘若使用晦澀難懂的詞匯,消費者一眼看去無法理解、望而生畏,便會產生抵觸心理,將目光投向其他同類產品,影響產品的銷售。

第三,要組建專業的翻譯團隊,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茶葉產品若要在無數同類商品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良好的品質、上乘的包裝,還要依托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茶企及相關部門應當積極組建專業的翻譯團隊、聘請優秀的翻譯人才對茶葉英譯工作提供指導和幫助,通過極富美感和神韻的翻譯實現良好傳播,打造杰出的品牌形象,提高茶品的市場占有率及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茶產業的整體發展。

[1]蔡榮章.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M].中華書局,2006.

[2]熊學亮.語言學新解[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熊學亮.語言使用中的推理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李湘慧(1985-),女,河北秦皇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英譯茶葉消費者
《茶葉通訊》簡介
摘要英譯
消費者網上購物六注意
摘要英譯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要目英譯
要目英譯
系無理取鬧?NO! 請為消費者擦干眼淚
日化品牌怎樣才能吸引年輕消費者?
香噴噴的茶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