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教師職業倦怠原因及對策探究

2016-03-31 03:58叢利紅
考試周刊 2016年16期
關鍵詞:中職教師職業倦怠激勵機制

叢利紅

摘 要: 教師職業倦怠是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學校工作壓力時產生的一種情感、態度和行為方面極端消極的反應,是教師伴隨長期壓力體驗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本文從教師的這一非正常狀態出發,對中職教師職業倦怠進行了理論性的闡述和分析,從社會、學校、個人等多角度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中職教師 職業倦怠 激勵機制

職業倦怠是指因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高給職業人員造成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具體表現為情緒衰竭、職業成就感降低,描述的是“服務于助人行業的人們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所承受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

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教師職業倦怠是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學校工作壓力時產生的一種情感、態度和行為方面極端消極的反應,是教師伴隨長期壓力體驗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這是一種非正常的行為表現。

教師職業倦怠有以下幾種行為表現:

1.情緒衰竭。長期的工作壓力使身心疲倦、性情煩躁、易怒、焦慮、心胸狹隘、神經緊張、敏感、對教學工作缺乏熱情等。

2.人格方面。不愿與同事交往和溝通,對學生態度冷漠厭煩,攻擊他人,諷刺挖苦漫罵學生。

3.超低個人成就感。中職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性,中職教師付出的辛苦勞動與收獲的成果不成比例,得到的社會認可度低,使得部分中職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產生厭惡感,懷疑自己的教學能力,沒有工作動力。

4.生存危機。高等教育擴招,使得中職院校的生源越來越少,這種情況嚴重地威脅了中職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很多中職學校面臨著關、停、并、轉。因此,中職教師隊伍中蔓延著職業倦怠情緒,嚴重地影響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

對于中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形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學生因素的影響。

中職學生多數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共同特點是學習能力弱,基礎知識差,對傳統教育有抵觸情緒,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不尊重老師,有的還以跟老師作對為榮,不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學習任務,很多學生的成績不理想。中職教師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上課時能聽講和能聽懂的學生少之又少,這就使教師缺乏職業成就感、工作熱情被極大地挫傷,因此對教學工作產生倦怠感。

2.學校因素的影響。

在中職教育學校中,教師沒有升學壓力,學校對教師的考評標準不統一。尤其是在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并存的學校,中職教育和中職學生被學校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及高職教育和高職學生。相應的,中職教師受重視的程度也就不及高職教師,容易從心理上產生消極心態。

3.社會因素的影響。

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未滿十八周歲,這個年齡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年齡小,家長就期望孩子能夠在職業學校學得一技之長。因此,中等職業學校一直被社會認為是收留考不上大學的孩子的“三流學?!?。在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眼里,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不被看好,被社會認可程度低。中職教師往往被認為是教不了普通高中和大學的二、三流教師,社會對中職教師職業有偏見,職業學校教師的理想與現實之間有巨大的反差。因此,中職學校教師的工作熱情大大降低,產生對教學工作的倦怠情緒。

4.教師個人因素的影響。

教師職業倦怠與每個人的素質、性格等個人因素關系很大。中職教師中專業課教師所占的比例很大,專業課教師非師范類學校畢業,沒有系統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在中職教學工作中缺乏教育實際工作經驗和實踐技能,很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表現得力不從心,這也是造成教師自我成就感缺失的原因。

中職教師職業倦怠感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這一問題,應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改進。

1.學生方面。

教師面對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教師實現自身價值的載體。學校應該加強學生認知方面的教育,教育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教育學生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對教師的講課積極回應,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增加學生和老師的互動,讓老師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努力付出能夠被學生接受,以此減少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增強職業的自豪感。在互動過程中,學生加強同教師的課后溝通,積極反映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學校方面。

學校要以人為本關心教師,了解教師的疾苦,站在教師的角度考慮問題,為教師著想。幫助教師解決工作上的困難,滿足教師施展自身才華和創造力的需要,為教師創造公平的深造機會,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

學校要建立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使教師能夠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認可。采取優勝劣汰的方法,使教師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產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避免職業倦怠的產生。

學校領導要創造條件提高教師待遇和補助,消除中職教師生活上的顧慮,使其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職教育教學中。

學校還應多為教師提供進修和職稱晉級的機會,組織教師進修和學習,增加教師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教學管理者經常性地和教師溝通,認真聽取教師提出的建議,積極反應,改進工作中的不足,增強教師的信任感和滿意度。

3.社會方面。

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部分,社會要給中職教師發展的空間,給他們正確的評價,為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有更多的考察和研修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理念,掌握最先進的教育方法和技術。

4.個人方面。

中職教師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要有心理承受力和耐受力。中職教師需要從自身調整做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積極進取的心態認識所從事的職業的重要性,把教書育人的目標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消除社會上不良價值觀對自己價值觀的影響和滲透,努力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上實現自身價值。

樹立把知識、智慧、愛心奉獻給學生的觀念,從教育教學中得到應有的職業享受和成就感。積極超越自我,不斷樹立新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從中體會奮斗的快樂。

正確對待自身的缺點與不足,悅納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寬容樂觀的心態對待教育教學工作,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樂觀的品質。

如果有不良的情緒,就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合理宣泄、自我安慰等方法調適自己,也可以向周圍的人傾訴,合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委屈,把自己從不良情緒中緩解出來。

中職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力軍。中職教師的職業倦怠是學校、社會環境和教師本人交互作用的結果,只有全社會都重視中職教育,解決中職教師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困難,才能更好地激發中職教師的工作熱情,提升我國中職教育的水平。中職教師要為提高職業創新能力從各方面調整自己,適應社會,適應中職教育,克服職業倦怠,開創職業教育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曹紅蓮.中職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和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09(8).

[2]曹晶.我國中職教師職業倦怠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17).

[3]邱金國,仲吉軍.中國職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J].中等職業教育,2010(8).

[4]吳真.中職教師職業倦怠及相關因素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6).

猜你喜歡
中職教師職業倦怠激勵機制
職業倦怠,別“倦怠”了家
濕地恢復激勵機制的國際立法及啟示
激勵機制助推節能減排
試論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的研究
“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中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比較研究
山西票號的激勵機制及其現代啟示
擴展閱讀之職業倦怠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淺議中小企業激勵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