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包

2016-04-05 06:50梁實秋
語數外學習·上旬 2016年1期
關鍵詞:籠屜脊背湯包

“民以食為天”,食,對于人們來說歷來都是頭等大事。食物,除了能夠果腹,還能夠帶給人以美好的享受,甚至勾起人們心中的某種情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關于食的文化,成了文人們心中的惦念。

請閱讀下文,著重領會作者描繪美食的技巧。

說起玉華臺,這個館子來頭不小,是東堂子胡同楊家的廚子出來經營掌勺。他的手藝高強,名作很多,所做的湯包,是故都的獨門絕活。

包子算得什么,何地無之?但是風味各有不同。上海沈大成、北萬馨、五芳齋所供應的早點湯包,是令人難忘的一種。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個,但是每個都包得俏式,小蒸籠里墊著松針(可惜松針時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賣相。名為湯包,實際上包子里面并沒有多少湯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湯,表面上浮著七條八條的蛋皮絲,有人把包子丟在湯里再吃,成為名副其實的湯包了。這種小湯包餡子固然不惡,妙處卻在包子皮,半發半不發,薄厚適度,制作上頗有技巧,臺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湯包,得其仿佛,已經很難得了。

天津包子也是遠近馳名的,尤其是茍不理的字號十分響亮。其實不一定要到茍不理去,搭平津火車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販賣包子的高舉籠屜到車窗前,伸胳膊就可以買幾個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確有比一般為多的湯汁,湯汁中有幾塊碎肉蔥花。有人到鋪子里吃包子,才出籠的,包子里的湯汁曾有燙了脊背的故事,因為包子咬破,湯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舉手乃順著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過天津包子確是湯汁多,吃的時候要小心,不燙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濺到同桌食客的臉上。相傳的一個笑話:兩個不相識的人據一張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湯汁直飚過去,把對面客人噴了個滿臉花。肇事的這一位并未覺察,低頭猛吃。對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氣,不動聲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趕快擰了一個熱手巾把送了過去,客徐曰:“不忙,他還有兩個包子沒吃完哩?!?/p>

玉華臺的湯包才是真正的含著一汪子湯。一籠屜里放七八個包子,連籠屜上桌,熱氣騰騰,包子底下墊著一塊蒸籠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籠布上。取食的時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皺褶處猛然提起,包子皮驟然下墜,像是被嬰兒吮癟了的乳房一樣,趁包子沒有破裂趕快放進自已的碟中,輕輕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湯汁吸飲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沒有經驗的人,看著籠里的包子,又怕燙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猶猶豫豫,結果大概是皮破湯流,一塌糊涂。有時候堂倌代為抓取。

其實吃這種包子,其樂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間。包子皮是燙面的,比燙面餃的面還要稍硬一點,否則包不住湯。那湯原是肉汁凍子,打進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結成為包子餡。湯里面可以看得見一些碎肉渣子。這樣的湯味道不會太好。我不太懂,要喝湯為什么一定要灌在包子里然后再喝。

【讀后感悟】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是一本關于美食的散文集,《湯包》是其中的一篇。正如作者所說“包子算得什么,何地無之?”,包子是再尋常不過的食物,但若細細品嘗,也能嘗出各種風味來。

作者主要寫的是北京玉華臺的包子,卻先由上海、天津的包子寫起,從細微處刻畫,突出各地包子的不同,從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刻畫時對包子所進行的外形描寫、人吃包子的動作描寫,所用一些比喻尤為生動,讓人如見其形、如嘗其味,并能深深體味到生活的滋味。

猜你喜歡
籠屜脊背湯包
難以忘懷的灌湯包
不見蔥的蔥味肉包子
做湯包
幸運湯包
準噶爾盆地的下午
不見蔥的蔥味肉包子
淺談書脊設計對其架上之美的銷售
父親的脊背
比賽吃饅頭
泰式風味檸檬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