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薌劇傳承與發展

2016-04-05 10:27高巍偉方燕勤
戲劇之家 2016年5期
關鍵詞:唱腔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巍偉++方燕勤

【摘 要】漳州薌劇作為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流傳于漳州民間。本文從其歷史淵源、唱腔特點、名家名曲等方面對其進行介紹,分析其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如何有效地將其發揚傳承。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薌??;唱腔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10-02

薌劇是用閩南語演唱的地方劇種,主要流行于福建省九龍江下游漳州平原的薌江流域。又名歌仔戲,為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曲調優美,長于抒情,民歌色彩濃郁,說唱特點明顯,極富閩南鄉土特色。為進一步傳承和發展民間傳統戲曲,本文將從薌劇的歷史、特點、劇目及當前的困境和發展的前景進行初步探討。

一、薌劇的歷史淵源

自宋朝以來,中華傳統南戲之一的竹馬戲就在當時的漳州盛行。至明清時期,漳州移民向臺灣注入閩南民間曲藝錦歌,并將“錦歌”與臺灣民間小調相結合,形成了歌仔戲??箲鹌陂g,歌仔戲在閩南遭到禁演,為了發展和傳承閩南傳統戲曲命脈,藝人邵江海、林文祥等在“錦歌”的基礎上創立了“雜碎調”(又名“改良戲”)??箲饎倮?,歌仔戲與雜碎調等同流匯合,形成新的戲曲潮流。至1948年底,戲班赴臺演出,為臺灣歌仔戲注入了新鮮血液,再次易名為“都碼調”,并成為臺灣歌仔戲聲腔一個重要的新腔。新中國成立后,重新整合歌仔戲與改良戲的隊伍,因該劇種主要流行在漳州平原的薌江流域,故將其定名為“薌劇”。

正因為與臺灣戲曲的結合,薌劇也成為全國360余個地方劇種中唯一橫跨海峽,為兩岸人民所喜愛的劇種。同時,也增強了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閩南文化的認同感。在開展對臺文化交流及聯絡海外僑胞親情、鄉情中,薌劇起著其他劇種無法取代的作用。

二、薌劇的唱腔及其特點

(一)唱腔特點

薌劇的音樂旋律如其名,以閩南方言作為其主要唱腔,融合成薌劇音樂的特殊唱腔。在演唱中,腔多字少,唱詞以七字句的格局為基礎,故又名“七字調”。又因其由改良的“哭調”閩南音樂而成,故而薌劇的唱腔主要是由“七字調”和“雜碎調”交替而成的混合唱腔形式。

薌劇具有民歌性質,其唱腔曲牌多為單樂分節歌,唱詞通俗易懂,樸實平華,與日常生活的語言節奏相符。薌劇中許多曲調來源于閩南民歌,故而能生動概括俗語的意義,且不需要拖腔或裝飾。此外,其唱詞也能根據劇情、人物的需要進行調整,或三字,或十數字。其中,“七字調”多為敘事、抒情,主要在啟腔、煞尾和連串中發揮作用?!半s碎調”則主要在演唱中體現。

此外,薌劇的唱腔還有諸如“哭調”、“雜念調”、“小調”等,對薌劇的劇情發展起著不同的輔助作用。

(二)后場音樂

薌劇的后場音樂多為漳州民間的音樂,主要來源于民間古曲和南樂,可供伴奏或單獨演奏,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諸如錦歌、八音、十音的特色,同時也容納了竹馬戲、潮劇、京劇、南音的一些特點。

(三)器樂特色

薌劇的主奏樂器有4大件:殼仔弦、大廣弦、月琴、臺灣笛,而雜碎調聲腔則以六角弦為帶腔樂器,伴以三弦、洞簫、鴨母笛(蘆管)。此后受流行音樂影響發展了和聲、伴唱,并從填詞、配曲改為作曲、配器,并不斷增加中阮、二胡、笙、揚琴、大阮等傳統樂器,甚至添加了西洋管弦樂。如下:

表格1 薌劇基礎樂器簡表

三、薌劇的表演行當和常演劇目及名家

(一)薌劇的表演行當

薌劇最初表演行當僅有小生、小丑、小旦,但隨著曲調的不斷充實及前輩薌劇藝術家的整補,現在形成了生、旦、凈、丑四個行當。在表演中,唱腔用詞詼諧幽默,表演稍顯夸張,強調對角色心理變化的刻畫。同時,也注重唱念做打等傳統表演藝術媒介。表演時,演員根據劇情需要,以音樂、唱腔、動作等展示戲劇沖突,塑造藝術形象。

(二)薌劇的常演劇目

薌劇經典劇目有《三家?!贰独蠲罨荨贰独蠲罨荨贰栋舶矊つ浮贰都恿钣洝?。常演的劇目主要有《梁山伯與祝英臺》《蔡文姬》《江姐》《包公三勘蝴蝶夢》《李妙惠》《釵頭鳳》《琵琶記》《戲魂》《蝶戀花》《生死牌》《情海歌魂》《易婚記》《肅殺木棉庵》《琴劍恨》《白蛇傳》《宇宙鋒》《琴劍恨》《煎石記》《琴劍恨》《李三娘》《戲魂》《戲魂》《月蝕》《西施與伍員》《五翠翹》《保嬰記》《李娃傳》《情殤紅樓》《邵江?!贰侗趟潯贰峨p劍春》《貍貓換太子》《穆桂英休夫》《恩怨三代情》《鴛鴦情怨》《高文英》《吳美娘》等。

(三)知名藝術家

薌劇演藝事業人才輩出,一脈相承,自邵江海改編改良調后,不斷發展。著名薌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樓、陳瑪玲由漳州“新春班”、“藝光班”而成漳州市薌劇團,并推動漳州薌劇的發展。

1.邵江海,著名薌劇老藝人,被譽為薌劇一代宗師。拜臺灣藝人溫紅涂和“雞鼻仙”為師學唱戲,在歌仔戲原有基礎上融匯吸取了當地的錦歌、南詞、南曲的成份,并吸收了其他諸多劇種的一些曲調,重新創作了一套新的曲牌唱腔,謂之“改良調”,搬上舞臺后,時稱“改良戲”。

2.姚九嬰,薌劇界知名老藝人。十四歲學藝,拜臺灣歌仔戲名藝人林阿坤為師。擅長公子丑、老丑等行當,四十年代就馳名薌劇界。一生主演過幾十個劇目,不管哪一類角色,他都演得栩栩如生,別具一格。

3.張丹,師承邵江海、林文祥等第一代老藝人。代表作有傳統戲《三家?!贰躲糁蕹恰贰稐钆棚L》《美人淚》,現代戲《漁村風云》等。另《龍江頌》移植成薌劇曾兩次赴京演出,并參加國慶獻演。張丹唱腔委婉大方,聲情并茂,表演程式到位,角色內涵盡顯,被同行尊稱為“戲狀元”。

4.鄭秀琴,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薌劇藝術表演家,漳州薌劇團名譽團長。在《蔡文姬》《江姐》《李妙惠》《釵頭鳳》《琵琶記》《戲魂》《蝶戀花》《情海歌魂》等劇中擔任主要角色。

5.韓天嵩,國家二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擅長老生(須生)角色的扮演,曾多次赴新加坡、臺灣訪問演出。在《李妙惠》《包公三勘蝴蝶夢》《生死牌》《情海歌魂》《易婚記》《琴劍恨》等劇目中飾主要角色。

6.洪彩蓮,擅長文小生表演,嗓音寬厚,唱腔圓潤,扮相風雅俊秀,身段瀟灑大方,表演富有激情,善于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代表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宇宙鋒》《琴劍恨》等。

四、薌劇的面臨的挑戰

(一)影響范圍窄

作為一個地方劇種,薌劇的影響范圍必然是局限在某一特定區域。廈、漳、泉被認為是傳統的薌劇流傳地區,而實際上,詔安、云霄等臨近廣東的地區,潮劇才是當地的主流劇種。此外,受泉州梨園戲、高甲戲、廈門歌仔戲、南音等劇種的影響,薌劇在泉、廈并不盛行,甚至出現變異,如泉州泉港區的咸水腔歌仔戲就是莆仙戲與薌劇互相結合而形成的特殊薌劇樣式。

(二)民間薌劇團少、收入低

據調查,廈、漳地區薌?。ǜ枳袘颍┟耖g職業劇團約100個,每團的演職員在30~40人之間。每團平均年演出場次約為250場,每場觀眾數約為700人,每場戲的戲金約為2100元。薌劇團現階段的收入較低,導致民間薌劇團不斷減少、層次不斷降低,無法實現“以戲養劇”的目標。

(三)曲目創新難、質量差

薌劇曲目來源除了繼承傳統外,必然需要不斷創新,而新曲目的創作、編排受各種條件限制,多數難以成為經典,質量較差。傳統劇目仍然是演出的主流,產生了“老戲老演,老演老戲”的尷尬場面,很難吸引到年輕聽眾。

(四)扶持資金需求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場傳統劇目的演出費用極高,更不用提恢復某一傳統劇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而與之矛盾的是,作為小劇種,薌劇受眾少、需求低,使得劇團無法在經濟上得到充分保證。

(五)現代娛樂沖擊

隨著經濟的發展,娛樂性、消遣性、兼容性遠大于傳統薌劇的現代娛樂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而傳統薌劇既受到語種的限制,又無法順應當代娛樂潮流的發展,往往作為逢年過節“娛神”之用的演出,使得薌劇受眾日漸萎縮。

(六)后續無人

薌劇的傳承開始出現年齡斷層,不但受眾老齡化,而且缺乏新鮮血液的補充,且民間劇團普遍存在青黃不接,學院難招,演員老齡化嚴重,甚至“人活劇在,人休劇亡”的沒落景象。

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下薌劇的保護與發展

(一)市場化運營,與城市共發展

在薌劇的建設中,應鼓勵劇企合作,在演出上通過冠名、贊助的形式將劇團推向市場。同時加強薌劇與地方旅游資源的結合,形成旅游推動薌劇的良好局面,不僅填補閩南旅游空白,也可以擴大薌劇的影響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加大支持,增加資金投入

對于薌劇的保護,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在經費管理方面極為重要。不僅要能夠保證劇目的編排演練,更要能夠使得劇作家在人力、物力上進行新的創作。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需要進行配套,不僅在政策上對薌劇進行支持,更要在宣傳、教育方面大力推進,不斷擴大薌劇的影響力,推動各級薌劇團的綜合實力和綜合水平。

(三)利用新媒體,增加新受眾

電視、網絡、博客、微博已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興媒體。而據調查,薌劇的演出多數集中在各級鄉鎮,在各縣市級劇場演出的相對較少,無劇場上座率可言。因此利用新興媒體對薌劇進行宣傳,并重新編排設置劇目,使傳統戲劇“觸電”、“觸網”,培養新的欣賞群體,勢在必行。同時,也必須通過影視資料保留下薌劇名家的精彩表演。

(四)加大人才培養,與藝術院校共建

人才的流失,是劇種消亡的直接體現。薌劇可以通過在戲曲學校開設專業的戲曲課程來培養相關人才,通過掛靠藝術類院校進行推廣和繼承,形成一批研究薌劇、表演薌劇的藝術家。

薌劇是閩南歷史文化的的一筆寶貴財富,是歷代薌劇藝術家嘔心瀝血的結晶,受到了閩南民眾的世代歡迎。閩南社會各界應當肩負起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共同努力,使薌劇在閩南地區得到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永欽.試論薌劇的發展現狀及其保護傳承[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33):33-37.

[2]許燕濱.閩南薌劇的傳承發展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2.

[3]鄒琳靜.淺談薌劇音樂唱腔對演員表演的基本要求[J].神州民俗,2010,(140):50-52.

作者簡介:

高巍偉(1970-),男,漢族,福建云霄人,漳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藝術及語言藝術;

方燕勤(1970-),女,漢族,福建云霄人,漳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文學學士學位,研究方向:漢語應用及教學。

猜你喜歡
唱腔非物質文化遺產
淺談藏族唱腔美學在合唱作品中的應用
“任派”唱腔——憶任哲中
《中國黃梅戲優秀唱腔全集》出版發行
經典唱腔 適才做了一個甜滋滋的夢
優秀唱腔《徽匠神韻》
小戲唱腔之“體” 略說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