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茶館》的語言風格評析

2016-04-05 16:11高上幸子
戲劇之家 2016年5期
關鍵詞:語言風格茶館老舍

【摘 要】老舍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大師,他能將日??谡Z提煉成極具審美價值的戲劇語言,表現力極強。老舍先生的戲劇作品《茶館》中的語言具有生活化和口語化特點,他在戲劇中運用的“京味兒”語言是整部作品最獨特的地方。戲劇語言平實直白,鮮活的口語風格充分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北京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狀態。

【關鍵詞】中國文學史;語言大師;老舍;茶館;語言風格

中圖分類號:I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52-01

《茶館》這部優秀的戲劇作品以北京的社會生活為背景,以一個茶館為舞臺,反映出清末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在老舍先生創作的眾多優秀作品中,《茶館》的影響力最大,它被曹禺先生稱為“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范例”,其價值受到觀眾的贊賞,這和老舍先生爐火純青的語言功力有密切的關系,本文主要是對《茶館》的言風格進行評析。

一、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相符

在《茶館》第一幕中,馬五爺端坐在原處隨口來了一句“二德子,你威風啊”,這句平淡無奇的話語將馬五爺不可一世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物語言充分反映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在《茶館》第二幕中,做過國會議員的崔久峰,在王利發勸他為國、為民出一份力時,崔久峰一句“我只會念經,不會干別的”就交代了崔久峰的過去和現在,他曾經是舊民族主義者,但在經歷了辛亥革命的混亂政局后,內心感到失望透頂,看不到民族發展的希望,于是表現出麻木不仁的樣子。

《茶館》中的第一句臺詞“唐先生,你外邊遛遛吧”,是茶館店主王利發說給茶館內的客人們聽的。唐鐵嘴在茶館中是一個吸食鴉片、日混飯的二流子,他經常來茶館中喝茶,但是總是借故賒欠茶錢,王利發對唐鐵嘴的這種丑惡行為十分厭惡,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意,就打發唐鐵嘴離開茶館,給唐鐵嘴送茶也是為了不讓他打攪到茶館的生意。當以看面相混飯吃的唐鐵嘴提出給王利發看面相時,王利發卻說:“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王利發并沒有直接拒絕唐鐵嘴給他看面相,而是采取了教訓的口吻,充分表現出王利發對唐鐵嘴的不屑和告誡。該劇中人物語言特色極為鮮明,在平淡中展現出奇特,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二、語言幽默,人物性格突出

《茶館》中的語言幽默,極具生活化特征,老舍先生一兩句簡單幽默的語言就能表現出人物的性格,整部戲劇作品以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讓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給人帶來思考的空間。這種對黑暗舊社會無情諷刺的強烈藝術效果,是戲劇作品的一大特色。茶館中的伙計李三回答別人時說:“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讓人聽到后忍俊不禁,繼而又讓人感到悲涼,簡單幾句話卻分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特質。當唐鐵嘴說自己已經不吃大煙,改抽白面,并在眾多茶客面前吹噓大英帝國的煙和日本的白面時,觀眾們哄笑,并感到痛心疾首。吳祥子在敲王利發竹杠、討好處費的對話中反復提到“意思”一詞,其實是指你若不按指示辦事,我們就會對你不客氣,對話中的幾個“意思”極具語言的張力,充分展現了宋、吳二人陰險、市儈的氣質,同時展現出茶館老板王利發深諳地下交易、精于處理各種人物關系的精明個性。王利發在茶館中見誰都請安、作揖,在從父親手中接手茶館時,也學會了父親的處事哲學。當茶館中的茶客議論時局時,王利發吆喝各位“莫談國事”,這句簡單的臺詞將王利發善于周旋、八面玲瓏的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善于運用“京味兒”語言

《茶館》表面上講述的是北京城一個小茶館的日常,但實際上卻是當時老北京人生活的真實寫照,老舍在《茶館》中善于運用“京味兒”語言,將老北京人呈現出的安分、機智、滑稽、各安天命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恫桊^》中的語言都是純正的北京口語,句子雖然簡短,但卻生動傳神,對人物內心的刻畫起到極大的作用。在《茶館》第二幕的開頭,清朝都滅亡幾十年了,茶館老伙計李三還不不愿剪掉辮子,他說:“我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皇上改回來了呢?”這句對白是純粹的北京大白話,處處透露著“京味兒”的話語將老北京社會最底層人物的形象刻畫得生動鮮活。老舍先生在戲劇《茶館》的創作中,十分注重戲劇的敘述功能,并且十分重視人物對話的個性化和完整性,整部戲劇中多使用具有幽默感的語言和濃厚的“京味兒”語言將清末各種階級人物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戲劇中每一句臺詞都表達了人物的思想,充分顯示了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據戲劇中人物的身份,創作出符合人物心理的個性化語言。王利發語言謙恭、善于應酬;常四爺語言豪爽、飽經滄桑;宋恩子、吳祥子言語狡詐、傲慢無禮,老舍以簡單的人物語言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四、總結

老舍先生在戲劇創作中善于運用北京市民俗白淺顯的話語,來表現出老北京人安分、機智、滑稽的個性特征,其中最具代表的《茶館》更能讓人深刻地領悟到戲劇的藝術美。由于該劇的語言形式獨特,深受廣大觀眾朋友的喜愛,所以這部經典的戲劇作品能在舞臺劇中獨占鰲頭。

參考文獻:

[1]老舍.茶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梁素芳.《茶館》語言藝術初探[J].中國期刊網,2007(20).

[3]朱棟霖.中國現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高上幸子(1998-),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現為武漢市第二中學2013級理科實驗2班學生。

猜你喜歡
語言風格茶館老舍
《茶館》
北平的秋
周恩來與老舍肝膽相照的友誼
藝術語言學視角下方言節目分析
老舍給季羨林“付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