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課程的現代教學策略的實效

2016-04-07 15:51張振球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6年3期
關鍵詞:傳統模式混合模式實效

張振球

摘要:在中高等職業教育領域,教學策略方面的專著大都關注教學過程策略及其優化,包括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定義、設計和應用等。該文涉及的現代教學策略的概念關注于主動參與的教學方式的應用,這些方式附帶著教學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等,并最終實現該課程教學目的的達成?,F代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這些現代教學策略的益處還在于實現了多重社會互動,促進了學生們的認知、參與社會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同時,現代教學策略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優化了學生們的知識遷移與重組,激發了學生們的思想碰撞,潛意識地對比學習方法的差異,培養他們的個體責任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態度。

關鍵詞:現代教學策略;實效;傳統模式;現代模式;混合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3-0178-03

本文中,教學策略的現代模式和傳統模式都應用于軟件技術(高職)專業計算機二級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以下簡稱公共基礎)課程的單元教學評估中。此外,將現代和傳統兩種教學模式的結合(包括各自的限制或優化),作者將之稱為混合模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專業課教師應自問:組織課堂,開展教學并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本次實驗的最終結果,即學生的能力提升和成績進步程度將是回答上述問題的一個標準。進一步來說,為了實現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對于具體的教學單元,究竟采取傳統教學模式,還是采取現代教學模式?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作者就此進行了實驗。本文中實驗的學生來自江蘇省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校軟件技術(高職)專業二年級的三個班級。本文中涉及學生成績,沒有特作說明的,都是指班級學生的平均成績。

1 實驗說明

2015年3月至6月,該實驗研究以軟件2013級甲班35人、乙班32人、丙班33人為樣本。這三個班級的整體學生水平(包括智力水平、基礎成績等)基本一致,沒有明顯的所謂的優班或差班之說。公共基礎課程的周課時為4(共計約3小時)。本次實驗的教學單元包括:線性表、樹與二叉樹、查找與排序。在甲、乙、丙三個班級,傳統教學模式、現代教學模式和混合教學模式都被輪流實施。每一次教學單元結束都要對三個班級進行教學評估測試。在此,作者將該研究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實驗前階段(Pre-experimental stage):該階段主要是確定好每個教學單元實施后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也可稱作準備階段。

“線性表”單元在甲班執行傳統模式,乙班執行現代模式,丙班執行混合模式?!皹渑c二叉樹”單元在甲班執行現代模式,乙班執行混合模式,丙班執行傳統模式?!安檎遗c排序”單元在甲班執行混合模式,乙班執行傳統模式,丙班執行現代模式。見表1。這樣設計使得每種教學模式都在三個班級里執行過,便于比較三種模式下的學生學習成效。為了比較和研究教學模式對于班級的影響,該階段下,作者對三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這些尚未教學的單元的內容和能力測試。本文中將教學實施前進行的這次測試統稱為初始測試。

表1 三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班級和教學單元的對應關系

[教學單元\&班級\&教學模式\&線性表\&甲\&傳統\&乙\&現代\&丙\&混合\&樹與二叉樹\&甲\&現代\&乙\&混合\&丙\&傳統\&查找與排序\&甲\&混合\&乙\&傳統\&丙\&現代\&]

實驗階段(Experimental stage):該階段下,每個單元的教學過程真實發生。因此,該階段也可稱為教學階段。按照事先設定的每個班級每個教學單元下的教學模式,遵循教學計劃,開展教學活動。在每個教學單元結束時,學生都要接受教學評估測試,最終形成各班的測試成績數據庫。

實驗后階段(Post-experimental stage):該階段主要分析學生測試成績,也可稱為分析階段。通過比較三個教學單元在三個班級的成績,結合教學模式的選擇,得出相關結論。

2 實驗目標

2.1 總體目標

1)確定傳統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模式下的實踐意義、教學實效,以及學生的探索能力水平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等。

2)實現傳統模式、現代模式和混合模式下的教學實踐模型,通過比較這些模式下的教學測試成績,確定三種模式的實效。

3)通過累積性測試成績,確定教學模式的實效,量化和比較學生們的表現。

2.2具體目標

1)重點觀察傳統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模式下的二年級學生的表現和教學成效。

2)通過教學實踐,詳盡說明傳統模式、現代模式和混合模式下的教學項目的模型。

3)比較同一課程不同教學單元下的傳統模式、現代模式和混合模式的學生成績。

4)根據教學評估測試成績的分析與觀察,包括學生的典型錯誤,確定補救措施。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模式,指導教學實踐,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3 研究假說

1相比較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師傳播知識的狀況下,讓學生參與教學評估過程,學生的表現會更好。

2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融入更加積極主動的角色,可以提升學生的表現和學習的主動性。

為了實現預設目標和上述假說,作者采用的教學策略包括:觀察法(觀察學生行為)、對話、問題意識、記錄學生學習進步的測試法、個人評論和討論組等。在甲、乙、丙三個班級的三個單元的教學實踐中,作者采用了傳統、現代和混合的教學模式。

4 實驗過程與結果

實驗前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于三個班級學生的初始測試。初始測試建立在學生們先前基礎之上,測試內容是即將要進行教學的三個單元的內容。初始測試的成績見表2。該表可以反映出三個班級的平均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在實驗前,三個班級的整體學生情況相差無幾。

在實驗階段,學生們先后學習了三個單元的課程內容,收獲了新的學習習慣和對于計算機公共基礎知識的認知,以及學習策略上的進步。在教學實踐中,三種教學模式都選取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1) 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教學策略包括:系統介紹、知識點講解、問答式對話、練習、引導觀察等。這些教學策略的應用著重于一下幾個方面。

(1)教師用心講解,學生努力聽講。

(2)教師提出正確觀點和概念,學生努力接受。

(3)對于作業或學習疑問,學生們經常復制或直接采納教師傳播的知識。

2) 對于現代教學模式,主要教學策略包括:探索學習法、啟發式對話、問題意識、案例研究、對比法、韋恩圖、期待引導與概念圖等?,F代教學模式下,教師起主導作用,指導學生,解釋概念、過程和術語,引導學生團隊協作,經常提問,表達或支持某種觀點,并盡力完成任務。

3 )混合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學策略包括:系統介紹、練習、探索學習法、啟發式對話、問題意識和韋恩圖等。在課堂上采用這些策略時,學生經常會直接采納教師教學中提供的信息。此外,學生們也會聯合他人解決問題,繼而形成自己的觀點、能力、知識和對于計算機公共基礎的認知。

實驗后階段主要是對于三個班級評估測試結果的數據應用。教學評估測試的題目類型主要包括:配對連線、填空、單項選擇、思考題和結構化論述等。三個班級的成績情況可參考表3~表5和圖1~圖3。

為了分析三個教學單元的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績變化,作者進行了同一個班級的三個教學單元的成績比較。同一個班級的三個教學單元的成績情況可參考表6~表8和圖4~圖6。

由上述圖表可以看出,現代交互式教學模式下,各個班級的教學評估測試成績都明顯更好。為了進一步分析,作者設計了一個三維比較圖,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三個班級在各個單元測試的成績情況。見圖7。

5 結論

通過實驗前和實驗后的評估測試結果,可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要點。

1 )實驗前測試中,三個班級進行了皆未教學的初始測試,平均分極其接近,說明這三個班級在實驗前的知識水平、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和能力都旗鼓相當。

2) 在實驗的教學單元評估測試中,三個班級的平均分數高于各自的初始測試分數,而且根據教學模式的不同有所差異。

(1)甲班的初始測試平均分為62.7,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平均分升為64.5,在緊接著的結合傳統與現代混合的教學模式中,平均分為71.5,在以互動教學為主的現代模式中的平均分為79.5。這說明對于公共基礎知識課程內容的傳統教學模式并非足夠有效。對于知識點,學生有一般概念,但還不具備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2)乙班的初始測試平均分為64.0,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平均分升為72.5,在混合模式中,平均分為81.5,在現代模式中平均分為85.5。這說明現代教學模式的高效性。學生們被鼓勵探索他們需要的信息,通過分析和綜合運用這些信息,解決了實際問題。

(3)丙班的初始測試平均分為65.5,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平均分為68.0,在混合模式中平均分為74.0,在現代模式中平均分為86.5。這結果更說明現代交互式教學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而兩者的結合也可能取得相對傳統教學模式更好的成績。

本次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驗證研究之初設定的假說。從最終結果可見,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較多的模式下,取得的成績和表現明顯高于以一味介紹或解釋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而且,當傳統模式下給予教師一個主動的角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整體表現也會明顯提高。

此外,對于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分析某個知識點的原理,運用已有認知和信息環境來升級個人知識儲備,并使學生主動或喜歡上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樣,迫使學生學習就變成了引導學生探索他們需要的知識。通過團隊獲取新知,和學生自主學習獲取新知,交互式教學策略都是較好的方法。所以,對于學生獨自或團隊式地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既可靈活運用自有知識,也可眾多過往解決方案中尋找答案,從而歸納出自己的觀點;既可與團隊成員討論,也可獨立思考,并主動適應和理解師生之間或同學之間的觀點變化,從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通過比較三個班級的成績,作者的假說被證明成立。即交互式為主的現代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并塑造他們真誠、獨立且樂于溝通與團隊協作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 教與學的策略[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李曉文, 王瑩. 教學策略[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歡
傳統模式混合模式實效
整合突破,奮勇前進
探究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新
以非課程教育培養大學生學業規劃能力的研究
探討創業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從細節處找英語實效
小學品社課堂結合時事教學初探
校園業務中混合模式移動應用軟件架構的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