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高中生物教學參考性內容的潛在功能

2016-04-09 19:07黎聲星
江西教育C 2016年3期
關鍵詞:參考性高中生物

黎聲星

摘 要: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教學內容和學生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系統性實踐整體。其中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體部分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就高中《生物》學科教材而言,無論在新舊知識銜接還是內容編排、知識結構等方面,與以往相比,現行教材令人驚喜地實現了相應的調整、提高和創新。如何科學、合理而又巧妙地運用新教材,確實是一個值得重視和探究的現實課題。本文立足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的視野,就如何發揮教材中“參考性內容”的潛在功能,作一簡要分析,希望能為更多后來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高中生物 潛在功能 參考性

教材不僅是從事課程教學的主要依據,而且體現著相應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向,起著明確導向和積極引領的作用。就高中生物學科而言,現行教材內容均以插圖形式為導引,不僅如此,文本中還安排了為數不少的如“想一想”“課外讀”“小資料”等小欄目。正常說來,這些并非在教學要求之內,而是為學生課外學習活動提供借鑒和參考。然而認真審視這些所謂的“參考性內容”,它在許多方面往往有著不容忽視的潛在功能,為課程教學尤其主體學習活動發揮承接、拓展的作用。那么,如何發揮這些參考性內容的功能和作用呢?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闡述。

一、發揮“參考性內容”的導入承接功能

新版《生物》教材在每章開頭都編排了插圖內容,而且帶有相應的簡要說明,其意義何在?一是作為知識背景來介紹有關概念,二是有助于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學科概念,三是為了說明某些概念與社會生活的相輔相成的現象。這些內容在整體上具有開宗明義的新課導入作用。此外,在教材中間編排的諸如“插圖”“想一想”內容,能夠起著上下過渡的橋梁連接作用。如“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作用”中的插圖,從已學知識“水分代謝”入手,描繪了土壤溶液水分向導管實現移動的兩種途徑,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問題現象。再如,在“植物的礦物質營養”中教材設計的“想一想”問題,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于以“礦質營養對植物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內容為鋪路石,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植物體內礦質元素的重要作用,然后得出相應的結論性知識。如此推陳出新的形式,讓這些參考性內容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發揮“參考性內容”的消化促進功能

在高中《生物》第一冊“緒論”中,教材首先安排了“想一想”,內容如下:“將一粒石子扔進水里,水面會出現波紋。這與生物的應激性有什么不同?”這是幫助學生喚起對“應激性”概念已學知識的回憶,也是起著重新檢閱的作用。再如,在“生物的個體發育”中,教材同樣設計了“想一想”內容——“同一植物胚和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一樣嗎?”教材做如此安排,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于有絲分裂以及雙受精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細胞分裂”部分中的“想一想”,則是幫助學生再次學習和鞏固細胞周期的知識。從諸如此類的參考性內容中不難發現,教材文本中設計了這樣一些“輔導性材料”,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把握并善于利用,都能引導并幫助學生在回顧反思中實現溫故知新、促進消化的課時目標,從中贏得寓教于樂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發揮“參考性內容”的有效拓展功能

與舊版教材不同,在許多章節內容后面,新編高中《生物》教材增加了“課外讀”“課外科技活動”等內容,這是對正文的有效拓展和適當補充,在激發學習情趣、豐富課程內容、優化過程結構、發展學生智能、拓展活動視野和促進實踐創新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諸如“紅螺菌”“細胞識別的原理”“同位素標記研究法”等小資料,教材中特別設計了相應的課外閱讀內容和科技性活動內容。不僅如此,它們當中的部分內容已經成為高考命題的良好素材。有鑒于此,執教者既要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感受它的存在價值,又要在拓展主體知識中讓它能夠充分顯現潛在功效。

四、發揮“參考性內容”的引申探究功能

新課程理念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出了強烈的呼喚,素質教育本著戰略指向和戰術指導的原則也提出了相應的較高要求。在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的強烈感召下,教學大綱本著“生本化、學本化”的根本目的,還在新版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專題性和綜合性之類的許多參考性內容,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超越學科的創新意識以及知行統一的應用實踐能力。比如,在光合作用中的恩吉爾曼實驗旁提出了:“實驗在設計上有什么巧妙之處?”在植物的其他激素(功能)中提出了:“在一箱未成熟的柿子中,放入幾個成熟的梨,結果這箱柿子很快就成熟了。這是為什么?”在講到“利用生長素能獲得無子番茄、黃瓜等”時則提出了“能否用其他方法培育無子果實?”另外還安排了許多研究性學習的內容等。這些問題雖然看起來形體較小,卻能發揮有效調動和積極引領的良好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既可掌握生物學研究方法,又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

五、發揮“參考性內容”的激勵啟示功能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參考性內容”,除了上述功能之外,在培育學生能力素養方面還能發揮不容忽視的激勵啟示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對比的激勵啟示。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中的鯨,它們的組成化學元素是否基本相同呢?各種化學元素在這兩種生物體內的含量究竟有沒有差別?”這是相同知識在異質結構方面的對比。

2.應用意識的激勵啟示。如:“醫生臨床時經常提議病人輸入葡萄糖,這有什么作用呢?為什么?”此是應用意識上給人以激勵性的啟發。

3.解題方法的激勵啟示。如:“把一粒石子投進水里出現了波紋現象,與生物的應激性有什么不同?”這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在解題思路上的有效前移。

4.記憶方法的激勵啟示。如:“在人的一生中,體內蛋白質在什么時期合成大于分解?在什么時期分解大于合成?”這有利于激勵和啟示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與強化記憶。

六、發揮“參考性內容”的寓徳于教功能

生物學新課標大綱指出:“對學生進行觀念態度教育,要做到潛移默化,寓德于教。既要克服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德育的傾向,又要克服脫離學科教學內容空洞說教的傾向?!睂W生素養的發展主要分為“智能素養”和“人文素養”兩類。注重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既是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學的根本要求,也是課程實踐活動中的應有之義,更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內在需求。翻開現行的高中《生物》教材,從中能夠充分感受到,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無數生物學家為了科學事業的延續和發展,他們上下求索、嘔心瀝血、前赴后繼,無不為之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僅令人敬佩和仰視,而且到了可歌可泣的境地。如在教材緒論部分對達爾文、孟德爾、沃森和克里克的推崇,在“新陳代謝”中介紹了斯巴蘭讓尼的發現等均是如此。此外,還有我國在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之時思考如何保護臭氧層等,所有這些,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人文道德素養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質性資源。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卑选皡⒖夹詢热荨背浞侄侠硇缘厝诤掀饋?,能夠充分發揮最大化的“參考”價值。這是一項有利于教學相長的實踐性課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黎杏新.新課程高中生物教學優化設計的若干心得[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3).

[2]何鋒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改初探[J].科技致富向導,2010,(15).◆(作者單位:江西省贛縣中學)

□責任編輯:范宏芳

猜你喜歡
參考性高中生物
刑事“類參考性案例”司法指引功能的辨析與完善
——基于與刑事指導性案例的比較
語言習得中問題輸入效果實證研究*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策略研究
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課堂提問之觀察與反思
多刊登一些疑難案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