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比較

2016-04-11 17:56曹晉慧邱佩娜
山東紡織經濟 2016年10期
關鍵詞:服飾文化彝族服飾

曹晉慧,邱佩娜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 100029)

中國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比較

曹晉慧,邱佩娜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 100029)

本文通過對中國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進行比較,得出了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和共同性,并探討了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差異形成的原因,從比較的視角認識我國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服飾文化。

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差異性;共同性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從我國古代典籍中早已出現的“夏”、“戎”、“狄”、“夷”、“百越”等族別名稱來看,我國早在秦代以前就已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秦王朝封建專制制度的建立,則使多個民族高度統一在中央政權之下。因此,我國各民族的文化,包括服飾文化在內,都有很長的歷史發展時期。與此同時,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發展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我國又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國家,秦嶺-淮河一線(也簡稱秦淮一線),是中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而生活在南北方的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也有很大差異,顯示出南方和北方、山地和草原、風格多樣和趨于統一的巨大差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為便于比較,本文所說之南方地區,以包括今云南、貴州、兩廣的南部邊疆地區為代表,所言之北方地區,主要是指蒙古草原及其周邊地區。

1 我國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概述

中國地處北半球,因緯度跨度大,造成南北方溫差很大。中國北方嚴寒多風雪,森林草原寬闊,分點在其間的北方少數民族多靠畜牧為生。如北方的蒙古、藏、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裕固等少數民族,穿著多取之于牲畜皮毛,用羊皮縫制的衣、褲、大氅多為光板,有的在衣領、袖口、衣襟、下擺鑲以色布或細毛皮。藏族和柯爾克孜族用珍貴裘皮鑲邊的長袍和裙子顯得雍容厚實。哈薩克族的“庫普”是用駝毛絮里的大衣,十分輕暖。

中國南方各少數民族絕大部分居住于西南和中南地區廣大的崇山峻嶺之中,僅滇、川、黔、桂四省就近三十個,包括苗族、彝族、壯族、白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毛南族等等。這里交通閉塞,加上農耕文化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各民族群體間的相互溝通,于是形成了文化及地理上的錯落分布,各民族之間以及民族支系之間服飾各有不同,豐富多彩、風俗頗異。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溫熱多雨,宜于種植麻棉等經濟作物,自織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料。所用工具多十分簡陋,但織物精美,花紋綺麗。因為天氣濕熱,南方少數民族衣裙也就多短窄輕薄,其風格多生動活潑,式樣繁多,各不雷同。

2 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比較

由于各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地域環境條件、風俗習慣、穿著理念、審美情趣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的服裝款式和樣式多種多樣。南北方民族服裝無論是從面料、款式、結構功能角度來看都相差很大,且南方少數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相比其結構形制更為全面,服裝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更甚于北方。與此同時,南北方少數民族服裝在發展歷程中均一定程度地受到外來民族的影響,但都沒有脫離中國傳統的平面結構體系,具有一脈相承的基因。

2.1 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差異性

我國北方氣候寒冷,冬季較長,這決定了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相比南方要厚重許多,其中長袍在各個北方少數民族中很常見。反觀我國南方地區處于亞熱帶,氣候炎熱,夏季更為漫長,因此服裝較為輕薄,且多為上衣下裳的分體形式。

再者,由于北方氣候寒冷,適于植物生長的時間很短,所以在北方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基本不種植經濟作物,故過去北方民族很少穿棉、麻類織物服裝。此外,北方多平原草場,很多少數民族以游牧、打獵為生。如鄂倫春族人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附近,以打獵為主要生活方式,常用獵物毛皮縫制衣裳。蒙古族則以畜牧業為生,也經常使用動物毛皮制作服裝,用于保暖。與之相對,我國南方氣候溫暖濕潤,植物生長期很長,不僅可以種植糧食作物,還可以種植棉、麻等經濟作物,所以南方少數民族大多穿著棉、麻質地的服裝。反過來,棉、麻服裝較為輕薄,適宜南方較為炎熱的氣候。從中可以看出,自然環境與人類行為間的相互影響及適應的有趣聯系。

此外,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差異還有一些歷史文化的因素。北方多平原,北方少數民族多游牧,因此各民族多處于一種開放的環境,這決定了歷史上北方地區充滿了民族沖突和融合,尤其表現在各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原地區的沖突和融合。中國服裝史上的五次重大變革中的前四次即是在此背景下展開的。我國歷史上在北方地區建都的朝代很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北方是我國歷史上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因此,北方戰爭比南方多,北方少數民族的社會發展往往要快于南方,相應的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大多是實用性多于觀賞性,且具有更加豐富的社會語言。另外,由于北方各民族間不斷的沖突和融合,北方少數民族的服飾趨于統一,如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袍服結構很相近,其服裝的總體風格是寬袍大袖、裝飾華麗、厚實莊重。

相比于北方,南方多山嶺丘壑,交通閉塞, 南方少數民族多以耕作為生,自給自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各民族群體間的相互溝通,是典型的封閉的山地農耕文化。在此基礎上各民族及各民族支系錯落分布,以崇山峻嶺作為天然屏障,在經濟和文化發展上都擁有一個較為良好而穩定的空間。因此,南方少數民族的外部生活環境既有青山綠水,也有重巒疊嶂,在這種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中,其民族服飾也存在優美細致、飄逸輕盈的特征,如苗族的百褶裙在行動時能夠自由伸縮,裙擺輕盈搖曳,十分秀美。由于南方少數民族大多生活在連綿山脈中,崇山峻嶺導致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即便是一個民族的部落分系之間,服飾的差異也很明顯。例如,苗族和彝族分支多達上百個,其民族服飾類型也就有百余種,穿著方法也各不相同。分布在大涼山地區彝族服飾的顏色主要以黑色為主,配以紅黃色修飾,色調相間分布,類似于該民族外部生活環境的崇山峻嶺巍峨雄偉。與此對比,分布在云南地區的彝族,由于其外部生活環境四季如春,景色秀美,其外部裝飾大部分配有花朵圖紋,色彩多樣。

再者,與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受民族間沖突和融合的影響不同,南方少數民族依據天然屏障,文化經濟發展較為穩定,在這個過程中南方少數民族服飾則受宗教、巫術、圖騰崇拜等文化的影響較大。如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裝飾盡管種類多樣,讓人目不暇接,然而對其統計總結卻能夠發現其主要是由紅、白、黑三色構成,而這一現象形成有宗教影響的原因。據史載,該地區少數民族大部分都信仰藏傳佛教,而藏傳佛教以崇尚紅、藍、白、黃四色為主。巫術、圖騰崇拜則往往反映在服裝紋樣之中。如彝族對虎的崇拜。按彝族祭司的說法,彝人的祖先由虎變成,其民族成員都是虎的后裔,死后火葬靈魂可返祖化虎,所以彝族的主要支系以虎作為圖騰崇拜之致,反映在一些區域的彝族孩童喜戴虎頭帽,穿虎頭鞋,而在女裝長衫的下擺及翹角等部位飾有虎圖紋上。再如海南黎族織錦中的人紋代表著人們心中能夠征服自然、庇護他們的神靈,如“九隆神”、“大力神”“十兄弟”等。各民族服飾中,這些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元素紋樣的運用反映了各民族人們對生活、勞動、大自然的熱愛以及祈福。這不僅充實和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同時也是精神層面的美好寄托和獨特享受??傊?,與北方少數民族相比,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風格更為多樣,民族間服飾的特點更為突出,裝飾性特點明顯,裝飾物豐富絢麗。

2.2 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共同性

雖然由于自然地理環境、宗教信仰、民族審美等習慣形成了南北方民族服飾的巨大差異,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各民族交相融合、相互影響,最終都選擇了平面的二維結構。中國各民族傳統服飾在結構上雖有獨具特色的形態,但它的結構系統“連根共樹”,即平面直線剪裁,以通袖(水平)和通身(豎直)為軸線的“十”字型平面結構維系著中華傳統服飾穩定而古老的結構狀態。華夏諸多民族無一例外的采用了這種結構形制,可以說明雖然各民族間存在差異性,但還是存在一脈相承的共同基因,正是這共同基因將華夏各民族凝聚在一起。

現在,漢族已經全面接受西方的服飾形制,已經很少用到傳統的平面結構,但是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這一服飾形制卻延續至今,這對于研究中華民族傳統服飾具有巨大的意義。

3 結語

服飾是社會文化現象的反映, 是區分族群的標志。由于每個民族的生活環境、風俗、信仰、審美等方面的差異, 服飾的形態也千姿百態, 風格迥異。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每個民族都有燦爛的服飾文化, 其中南北方服飾形態有著明顯的差異。

北方少數民族服飾較為厚重,多為長袍,衣料以毛皮為主,其實用性多于觀賞性,社會語言更為豐富。且從總體上看,北方少數民族服飾趨于統一。而與之相對的,南方少數民族服飾則較為輕薄,多為上衣下裳的分體式,衣料多用棉麻,其裝飾性特點明顯,很具觀賞性,優美細致,風格多樣,各民族服飾特點突出。

雖然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差異明顯,但是此兩者之間也擁有著傳承于中華民族的共同基因,那就是服裝的平面二維結構。這使得少數民族服飾成為了研究我國傳統服飾的重要內容。

南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差異性和共同性反映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絢麗多姿和一脈相承。認知民族服飾文化,了解民族服飾豐富多彩的內容, 能使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民族, 更好地把握中國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 為將民族文化元素合理地運用于現代設計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1]鐘茂蘭,范樸.中國少數民族服飾[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2]潘姝雯.海南黎族服裝研究及設計實踐[D].北京服裝學院,2010.

[3]陳舒.論西南少數民族服飾圖案設計的審美性——以傣族和彝族為例[J]. 黑龍江民族叢刊,2015;(02).

[4]王佳麗.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服裝結構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

[5]尹浩英.彝族原始宗教對服飾文化的影響[J].藝術探索,2009;(05).

[6]高金鎖. 北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地域特征分析[J].學術探究,2009;(02).

[7]劉瑞璞,何鑫.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少數民族編[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

J523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6.10.015

猜你喜歡
服飾文化彝族服飾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彝族海菜腔
動物“闖”入服飾界
彝族養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雪人的服飾
甘丹頗章時期藏族服飾文化解讀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凈美雪頓·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裝與服飾文化展演活動盛大舉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