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文化”環境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探析

2016-04-14 14:57莉,王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微文化服務型黨組織

劉 莉,王 玲

(大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

“微文化”環境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探析

劉 莉,王 玲*

(大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在以微信、微博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必須順應“微文化”的時代步伐,充分利用“微文化”的獨特優勢,在理念、載體、內容、團隊上進行創新,構建“微文化”環境下高校新型服務型黨組織。

微文化;高校;服務型黨組織

網絡時代的快節奏和即時性醞釀了“微文化”的產生,這種日漸滲透的“微文化”也正一步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近些年來,“微文化”以其方便、快捷、交互的獨特優越性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青睞,在高校學生中的影響越來越廣泛。高校黨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構建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只有充分利用“微文化”,才能更好的將工作落到實處。

一、“微文化”環境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內涵

“微文化”最早的提出時間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者是當時的微樂隊主唱麥子,但當今以微博、微信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微文化”與當初麥子提到的“微文化”有所不同,其內涵更加豐富,外延更加廣闊。關于“微文化”學術界至今沒有明確的權威概念界定,總的來說,“微文化”起源于微博、微信,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微文化”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為媒介,是簡單、方便、快捷、可互動的為個體所獲知的文化內容。廣義的“微文化”則是個體之間通過微信、微博等微平臺進行微交流、微閱讀、微表達并以此來獲取信息來源、構建人際關系、描述或表達自我生活世界的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文化樣態?!拔⑽幕本哂胁莞?、微言語、微行為的特點,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微公益”“微關懷”等相關概念也相繼衍生出來。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是“以向群眾提供物質性與非物質性服務為主,以讓群眾參與生產、參與自己事務,最終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目標為導向”[1]的組織形式。

二、“微文化”環境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文化氛圍下,以微信、微博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微文化”迅速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鶎狱h組織是黨在高?;鶎又苯勇撓祹熒臉蛄汉图~帶,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的搖籃,進行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新時期提高黨組織建設水平的需要。2015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團結帶領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斗堡壘,長期以來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任務更為繁重,這對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保?]

1.社會環境日趨復雜,對黨建提出更高要求

“微文化”信息具有開放性、及時性,高?!?0后”學生的主體性及其價值訴求的多元性,使得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環境日趨復雜,其表現為:第一,“微文化”背景下海量信息沖擊,負面消息容易產生發酵效應,錯誤引導青年大學生思維走向,增強工作的對抗性;第二,“微文化”環境下信息傳播網狀化特征明顯,信息傳播多維度、多視角,黨建工作的環境的邊界效應模糊,隨機性隨意性加大;第三,“微文化”環境下主體身份虛擬,隱形幕后操作的特點,使黨建對象的身份虛擬化,主體責任缺位,缺乏必要的監督和制約,網絡信息真假難辨,輿論正能量傳播壓力重重,使得黨建挑戰性加大,對“微黨建”提出更高要求。

2.“微文化”觀念滯后,黨建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黨建工作過于依賴傳統的服務模式,缺乏相關創新機制,內容枯燥,黨建人員的現代信息技術素質有待提高。傳統黨建載體不能體現時代特征,其表現為:首先,高校某些黨組織工作人員對“微媒體”作用的認識有偏差,片面夸大“微媒體”的消極作用,刻意回避,其自身信息技術有待提高;其次,組織建設內容以傳統理論教育為主,認為“微文化”在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的作用無足輕重,依然依靠傳統的面對面交流溝通、單方面教育灌輸進行教育工作,即使有少量“微媒體”也僅是作為擺設,應付檢查,“微黨建”內容更新緩慢,構建服務型黨組織無論結構方式還是內容都比較陳舊、枯燥;第三,教育載體缺乏新穎性與及時性,在“微媒體”中高校黨組織角色扮演錯位,始終扮演傳統管理角色,忽視“微文化”作用發揮,不能夠滿足學生信息攝取的需要,遠不適應時代發展步伐和高校內涵發展的要求。

3.“微媒體”建設機制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

以微信、微博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微文化”領域是高校大學生思想的重要聚集地,它對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機遇,又有挑戰。許多高?!爸貥I務,輕黨務”,有關黨建的“微媒體”建設體制不健全,導致信息傳遞緩慢,信息滯后而無法發揮“微媒介”的真正作用。例如高校在網絡建設方面,高校黨組織體制復雜,各部門管理分散,缺乏對信息及時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導致通知、新聞等的時效性低,發布延時。

三、“微文化”環境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構路徑探索

1.理念建構上突出“微元素”

進行服務思想建設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基礎條件,在“微文化”環境下時刻樹立“微思維”,充分利用“微文化”優勢實施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思想指導行動”的生動體現。首先,在服務思維上必須突出重點,利用“微媒介”深入了解師生的微動態,對關注的對象進行重點關注、持續服務,了解和把握服務對象的內心需求以及真實需要,制定合理的實施服務計劃,在充分尊重工作對象的條件下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保證工作的時效性;其次,在服務方式上注入“微元素”,打通“微渠道”,構建大學生黨建平臺,形成服務型學生黨組織管理信息系統,結合“90后”大學生的特征利用網絡“微渠道”對其進行黨的理論知識、時事熱點、現代化成就等全方位的教育;開辟“微課堂”,探索黨員教育新途徑,在以微信微博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微文化”盛行的當下,利用微信、微博開設“微課堂”,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優勢互補,有利于豐富黨課的授課方式和提高時效性。

2.載體建構上融入“微媒介”

2016年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新增網民3951萬人,增長率為6. 1%,較2014年提升1.1個百分點,網民規模增速有所提升。網民的上網設備正在向手機端集中,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模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人,有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3]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手機微信、微博等載體快捷傳播、高效互動的優勢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服務內容加以呈現,從而拓展黨組織服務的覆蓋面,增強影響力和實效性。第一,開展“微博問黨”“微信問政”,創建黨群溝通的橋梁。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可為學校創建專門的客戶端,通過微博、微信等這一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媒介將黨的偉大歷史成就、新思想政策和黨員的優秀事跡及時傳遞給廣大學生,將近期的工作安排、活動任務有效率地發布到廣大師生面前,教師和學生也可以通過互動建言獻策,獲取反饋,實現相互的良性互動。第二,充分利用“微媒介”關注學生輿情,促進高校政治穩定。運用“微媒介”進行大學生黨團知識教育,利用微信、微博、微電影等正確引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牢牢抓住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動權。

3.內容建構上深入“微生活”

高校黨組織的服務內容是黨組織建設成敗的關鍵因素,“微文化”環境下大學生習慣通過“微媒介”來表達自己對學習、生活、工作的情感和看法,因而,高校黨組織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應努力深入到大學生的現實生活過程中,把握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服務工作內容的規律性和時代性,通過“微媒介”發現其生活中的微變化,從大學生微小的情感表達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二,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微媒介”的優勢將學習資料、學習技巧、生活小貼士等生活化服務內容推送給廣大教師學生,創造良好和諧的人文關懷環境。第三,高校黨務工作者應積極學習,主動適應“微文化”生活環境,通過“微媒介”促進與學生的溝通聯系,拉近師生與服務者聯系,把“微電影”“微小說”等系統化,建立微型服務體系,提高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水平。第四,開展多樣的文化活動形式,創設網絡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專門為學校師生提供交流的環境,同時邀請專門的專家學者通過微博微信課堂拓展黨群業余生活。

4.組織建構上形成“微團隊”

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構的“微團隊”應該是一支有著系統的管理體制,對“微文化”的進程了解詳盡,各部門協調互動,相互合作能夠充分發揮最大效能的專業化隊伍。首先,團隊管理體制不同于傳統的制度方式,具有統一化、及時化,黨組織體制采取垂直式與平行式相結合的精簡的組織架構模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拉近了黨員群眾與黨組織的距離,既擴大了黨組織、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和影響力又增進了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其次,組織中黨員隊伍建設體現專業化。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拔⑽幕杯h境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應當建立一支兼具“微文化”專業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專業化服務型黨組織工作隊伍,這一隊伍中由處于核心地位的專職人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以及學生骨干人員共同組成,協力搞好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一直以來,高等教育始終承擔著黨的建設的光榮使命,是我們黨對廣大青年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黨組織建設既關系著黨在高校的領導核心作用也關系到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推進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就是進一步加強黨在高校的領導,保證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黨的意識形態教育。[4]黨在十八大報告中作出了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加強調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充分發揮“微文化”的便捷、高效、互動性強的優勢,進行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既順應了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高等院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必然要求。

[1]鐘明榮.高校服務型學生黨組織建設之思考[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4(12):11-15.

[2]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EB/OL].[2014-05-2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4/ 0529/c117092-25079148.html.

[3]中國網信網.CNNIC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1-22].http://www. cac.gov.cn/2016-01/22/c_1117860830.htm.

[4]方曉春.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政治學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2014(1):46-49.

[責任編輯:閱文]

On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Environment of"Micro-Culture"

LIU Li,WANG Ling
(College of Marxism,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with Wechat and Microblog as the main media,service-oriented college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ust conform to the"micro culture"trend,use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micro culture”,and innovate in the fields of notion,carrier,contents and team,constructing new type of party organization.

micro culture;college;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

D267.6

A

1008-388X(2016)02-0068-03

2016-03-22

2015年度遼寧省黨建研究項目“‘微文化'視域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GXDJ2015-B105)

劉莉(1971-),女,遼寧大連人,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歡
微文化服務型黨組織
清華黨組織公開
以提升組織力為抓手建設全面過硬的國企黨組織
實施“三個三”工作法 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實踐
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路徑選擇
“微文化”傳播對高職大學生價值觀影響及對策研究
論網絡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與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