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懷德育理論對目前開展中等體育學校德育的啟示

2016-04-19 17:10鄒愛鑫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關鍵詞:體校關懷學校

鄒愛鑫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85-01

目前國內對內爾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正如火如荼方興未艾。筆者作為一名中等體育學校的教師,對其進行了探討并深受啟示,對如何將關懷教育理論融入體育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有著極為迫切的心情。關懷教育是一個有著哲學高度的教育理論,并非等同于對學生簡單的情感投入,它首先需要教師具有關懷素質,即關懷自我,關懷他人,關懷自然與知識,并將其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傳授給自己的學生,使學生也成為具有關懷品質的人,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優秀的體育人才作出貢獻。

一、中等體育學校德育的現實迫切需要關懷教育思想

中等體校是培養未來體育健將的地方,體校學生的道德品質會影響到中國未來體育運動的道德水平。但是人們對體校學生的道德品質的評價一向不高。

首先,學生處在十一、二歲至十八、九歲,年齡層次差異較大,對世界觀、人生觀的認識有些不夠全面,有些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高年級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往往不加選擇的接受、模仿,甚至用錯誤的觀點指導自己的行為,而且在訓練中更是將他們一些不規范的言行直接影響了小的隊員,因此造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如講粗話,對突發問題的粗暴處理等)更容易蔓延,而且有往低年齡層次蔓延的趨勢。

其次,學校的外地學生占全校的70%,家長很容易因為缺少對孩子的了解而失去及時批評和教育的機會,學生的不良習氣得不到糾正,甚至是愈演愈烈。有些是單親家庭,家長的復雜性造成孩子脾氣性格多樣化:孤僻型、暴力型、憂郁型、任性型等,學生在學校表現為自由散漫,逃課、逃學等不服從管理。

基于以上情況,在學生們疏于家長管教的條件下,教師、教練、班主任、輔導員等學校管理人員更加迫切地需要關懷教育理念來指導工作,逐步提高體校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二、體校教師、教練員、班主任需要具備關懷素質

從校長到教師、教練員、班主任,每一位教職工都要成為關懷教育思想的信奉者和實踐者。每位教師要在真摯溫馨的關懷氛圍中在實踐著心中的關懷教育理念,每一位教練員都要在竭盡全力地把關懷教育的精華融入到自己的訓練教學的實踐中,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在一言一行中踐行關懷教育。筆者認為每位教職工應努力從以下方面使自己具有關懷素質。

1.關懷自我,成為一個自立自強對自己負責的幸福教師。飛速發展的社會對每個公民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自己能夠獲得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必須努力工作,精心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同時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使得自己適時能夠以充沛的體力和高漲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2.關懷知識,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知識呈幾何指數增長。這就要求公民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要培養出刻苦訓練又熱愛學習的優秀的運動員,教師、教練首先要是愛學習,會學習的人,才能將自己的實踐經驗傳授給自己學生,同時也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學生。

3.關懷社會,未來的社會不能是一個人情冷漠,人人自掃門前雪,不管別人瓦上霜的社會。每個公民都應當又一個熱忱的公益心。不能僅限于關注身邊的人健康與快樂,還會在意社區的衛生狀況,也會為遠在他鄉的苦難而牽腸掛肚,心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只有心系天下富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的教師,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加開放和廣闊更敏銳地聯系社會。

4.關懷自然,成為一個優秀的地球公民。人類必需學會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所以,我們應該不僅僅限于開展專題的環保教學,還應該在生活細節處處體現出對自然對環境的關懷和愛護。

5.關懷自己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這就要求我們公正全面的評價每一個學生。去探究適合他們的學習、訓練方式,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創造機會讓他們綻放。必須使每個人感受到足夠的關懷和愛,并懷著一個感恩的心,去關懷日后遇到的所有人,讓愛傳承下去。

三、關懷教育思想滲透于體校德育的教育方法

1.利用榜樣的作用

榜樣是教育者對學生有示范作用的一種承諾,即如何調整自己的態度、增進自己的能力,成為以為將關懷內化至其行事態度風格之中、先是關懷的氣度與風范的好老師。當學生在師生的關懷關系中,得到良好的人格培養之環境時,他們的各方面學習也會跟著在穩定中成長。而要創造一個關懷的身教氛圍,教育者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必須有專業的警覺才行。教育中的關懷有兩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小心呵護學生未成熟的身心,其次是在關懷中,示范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關懷的態度,培養關懷的能力。老師對學生的關懷,主要表現在對學生的接受。每個人的背景立場都是獨特的,先抱著開放的心去接納之,故不只是判斷學生行為的對錯而已。道德教育要有成效,在于師生關系中蘊涵著的道德內涵,即關懷的關系。

2.做好與學生之間的對話

對話在學習如何創造并維持親密關系中,是基本而重要的。如果正式課程無法安排對話,也要去制造別的對話機會,在對話中,學生可以自然地學到溝通、決定、分享、妥協、互相支持等關懷情意的開放與承諾。在對話中,我們要教導學生如何接納感情,通過自己的開放和坦誠,打開學生接納自我的胸懷。在自我開放和接納歷程中,表露了自己的真情實意,感染了學生的同時也能接納自己,進一步促進彼此開放的情誼,這是由真誠關懷的對話所開創的關系。而如果共處的時光足夠長的話,更能夠建立起這種有感染力、共鳴的關系。在對話中引起的共鳴是傳達關懷、建立自我形象的最好環境。對話的目的是和觀念接觸,去了解,去和他人相遇、去關懷。學校是個檢驗人性核心價值的地方,在學校中應該去討論和人生、宗教有關的話題,如上帝、性、殺人、害怕、希望、恨等。

3.在實踐中進行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不是要訓練學生的道德推理,而是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關懷能力。教育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參與的事業。學校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校內外的公益活動,在活動中注重的不是工作技能,而是關懷的能力。諾丁斯強調,實踐的目的是積累經驗,因為關懷的態度和觀念是由經驗形成的。目前的各門學科都有自己的訓練方案,它不僅用來教會特殊的技能,也用來“形成理想”,即教導某種態度和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果我們希望學生為關懷的道德生活作準備,就必須在關懷的給予中為他們提供獲得技能和培養態度的機會。關懷的經驗不會自動出現,必須由學校做出安排。

4.善用認可激勵學生發展

認可指的是對優秀者的肯定和鼓勵。當人們認可某人時,就為他指明了一個更好的自我,并鼓勵他向前發展。對于受關懷者可能的最好動機,作歸因和詮釋,讓受關懷者反身發現自己的善意,增強對自己的道德理想的期望。人對于自己潛在的善意往往沒有自覺或自信,然而當有人將之從紛亂的行為中點化出來時,其邁向理想自我的信心大增,這有如遇到知音或知己的感受,特別真摯。教育管理者對學生的最大影響,正表現在他們對于學生的期望上,這期望是建立在對學生潛能和善意的認識上。在認可學生時,并不是只說學生的好話或只說學生愛聽的話,掩飾其過錯,而是看清楚所有外在紛擾的線索中所掩藏的真實心意,并非放任其發展。要發揮認可的實際功能,應善于與學生對話,以及把握對學生關懷實踐的時機。

猜你喜歡
體校關懷學校
古今一脈相承,兼顧現實關懷
關懷理論視角下教師關懷關系的構建
體校田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有效防范策略探索
走到十字路口的業余體校
學校推介
孩子們的冠軍夢
親切關懷 殷切希望
能!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何為“純粹的知識關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