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課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探討

2016-04-19 02:34劉緣升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精神初中歷史新課改

劉緣升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初中歷史有了新的要求,初中生正處于思想、意識逐步成熟的階段,是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時期,因此初中歷史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十分重要?;诖吮疚囊晕覈凭玫臍v史為鑒,探索歷史課上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歷史 愛國主義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214-01

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應當崇尚的精神,是凝聚各民族力量的精神紐帶,是綜合國力提升的內在動力。未來中國的建設離不開愛國主義精神,而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培養青少年的愛國精神有助于建設我國核心文明價值體系,匯聚中國力量。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并有意識的放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愛國青少年奠定基礎。

一、以史為鑒,培育學生愛國精神

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要求歷史老師在針對初中學生進行教學時,應當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而是改變思路使學生融入到歷史課當中去,將歷史課作為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殿堂,輔助政治課來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特別是針對中國史學習時,要讓學生知道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和文明,凝聚了千千萬萬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

例如在對中國四大發明進行講述時,可以結合當代的文獻,如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學大事件表》中指出,在明代之前全球重大科學成就和歷史發明約三百項中,有175項是由標記著中國的標簽。將這一文獻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在大屏幕上,然后引導學生說出我國的四大發明,學生就會調動起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這時老師再展開綜合性的“指南針、造紙、火藥、活字印刷術”的教學,并且在教學中摒棄以往只是將四大發明的年代、發生背景記憶牢固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是在其中滲透“愛國教育”,提出“四大發明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四大發明之外,還有哪些發明和創造”等等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投入到討論和思考當中。最后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言“萬里長城是一項偉大的壯舉”、“中國人就是有能耐”等千奇百怪的答案。最后老師給予總結和歸納,闡明我國有很多領先的發明和創造,都是與他們愛國不可分離,因此教導學生要為中國偉大發明而自豪的同時,應當明白作為中國人要熱愛中國,學習先人刻苦鉆研的精神,為中華民族富強而努力。在這樣的教學當中,學生不但深入到歷史當中,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印象,同時還能夠發散學生思維,將愛國注入腦海中,為樹立正確的“三觀”奠定基礎。

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總是讓人拍手稱贊,但是于此同時,學生不能一味的被灌輸文明史,還應該從各個方面了解中國的屈辱史,讓其不辱使命,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而奮斗。中國近代史從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開始,隨之而來是接連不斷的戰爭,讓整個中國面臨空前的災難,腐敗的清政府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又進一步加深了人民的苦難。一直到中日甲午戰爭,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普遍覺醒,從此中國人民展開了一系列的救亡運動,為中華民族脫離外國列強的侵略而努力。這只是中國屈辱史的一部分,教師需要著重講解戰爭發生的原因,中國人民如何奮力反抗外地侵入以及呈現出的強大的民族精神,這樣學生才能充分了解中國歷史,又能激發民族責任感,從正反兩個方面建立民族自豪感,為將學生塑造成國家棟梁打下基礎。

二、以英雄為榜樣,堅定學生愛國決心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容易潛意識的模仿外界行為。在該種背景下,給學生找到好的學習榜樣就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榜樣無處不在,無論是思想道德方面還是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愛國主義核心精神方面。有無數中華兒女為祖國的獨立、自主拋頭顱灑熱血,這些英雄事跡可以被運用到課堂上,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

教師也可以借助鄉土歷史講述這段屈辱史,借此機會來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更加熱愛這來之不易的生活。老師在講述時應當抓住里面的英雄人物,比如欽州比較突出的英雄人物有馮子材和劉永福,將他們在戰亂年代忍辱負重,為維護國家統一不惜赴湯蹈火的愛國精神,從講述他們的生平故事中流露出來,讓學生在聽故事時產生強烈的共鳴。

教師還可以借助參觀、旅游等社會實踐活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劉、馮故居是國家AAAA級景區,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參觀“馮宮保第”、“三宣堂”,祭拜馮子材墓等活動,讓學生了解這兩位民族英雄的事跡,愛國主義的情愫會自然而然地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學習民族英雄的愛國精神,向兩位偉人致敬,以這兩位民族英雄為榜樣,成為新時代的愛國者。另外,在教室、走廊、圖書館以及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張貼劉馮等中國歷史上杰出人物的畫像、名言等,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不僅如此,政府也可把馮子材和劉永福的英雄事跡、孫中山的《建國方略》里對欽州港的規劃、三娘灣的中華白海豚、茅尾海的大蠔種苗打造成為欽州“愛國、科教之旅”的名片,讓學生、參觀者在學習、日常生活、參觀過程中潛移默化,自然而然中愛國主義之“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將這些鄉土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滲透在歷史教學中,將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注入到學生腦海中。最后老師做出總結,落后就會挨打,而國家富強是學生學習的保障,同時與現實社會相結合,讓學生認清國內國際形勢,真正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提高對英雄歷史人物重視,備課時盡可能的搜羅愛國人物的相關材料,并確定該史料的正確性和感情性。通過一定的情感升華,幫助學生心理向成熟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在其內心深處烙下愛國主義精神的印記。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要正視和重視民族英雄的介紹,初中生能夠通過這些英雄歷史人物,能夠更加清晰的認識到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性,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本身知識儲備量,還能升華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初中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一日都不可耽擱,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承擔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不過對學生展開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也并非一日之功,必須點滴的積累。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課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必須在注重講解歷史的同時,應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其中,著力構建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體系,并引領學生自覺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去,為祖國的繁榮和富強而努力學習努力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劍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新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76-77.

[2]吳小玲.論劉永??谷毡E_的功績和地位[J].欽州學院學報,2014,(8).

[3]顏昌廉.論劉馮精神及其現代價值[J].欽州學院學報,2013,(1).endprint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精神初中歷史新課改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新課改下開展數學建模教學之淺見
試論新形勢下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淺談博物館愛國主義素質教育的開展
愛國主義精神發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