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工作者的自省

2016-04-20 14:59張楚廷
大學教育科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教育工作者激勵教師

摘要: 教師、教育工作者經常的自省是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出于內心呼喚,要多多關注學生的需要,放棄要求者的心態,只做被要求者。從平等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出發,教師需要更好地更多地修煉自己,包括提升自己,也檢點自己,做個像人的人,永遠也不去做動員、激勵、調動之類的事。教師工作為學生,為學校,也確實是為民族、為國家,但也為了自己,展示自己,是做給自己看的。教育工作者面向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雖然天生會偏向于個性教育,但真正有效地實施個性教育是相當不容易的,想把人培養成一個模式,實在有違天意。

關鍵詞:教師;教育工作者;自??;教師工作;激勵;個性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16)02-0117-05

收稿日期:2016-02-28

作者簡介:張楚廷(1937-),男,湖北天門人,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名譽校長,主要從事教育哲學、高等教育學的研究。

教育常??赡茏冃?,變得不像自己。因而,教師、教育工作者經常的自省是必要的。下面也說幾點具體自省事項。

一、只做被要求者

當領導的,常常對下屬提出要求;當家長的,經常對小孩提出要求;當教師的,也間常對學生提出要求。他們大都似乎總是自然而然地成了要求別人的人。

我做過家長,做過教師,也做過領導,即當過校長。我好像沒有站在要求者的立場,而是越來越明確地意識到自己只是被要求者,被子女要求,被學生要求,被師生員工要求。甚至,我還感到自己被學校、被我的父母、被我的民族所要求。而且,我深信,每個人應是自己要求自己的,當這種要求是與相關的某些責任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人就處在自己要求自己的時候,自覺被責任及相關人員所要求了。正因為都是自己要求自己的,所以,我不去要求,不必要求別人了。

因而,我也自然地建議教師們只做被要求者,放棄要求者的心態。

最記得,有一次學校開研究生代表大會。開幕時,首先是主管研究生的副校長講話,他向研究生們提了4條要求;接著,導師代表,一位史學教授講話,他提了5條要求;然后,研究生處劉處長講話,又提了3條要求。我是臨時去的,不在講話的預訂安排之列,大約因為我的身份,去了還是被要求講話了。此時,聽了3位的講話,心中已頗有不安:為什么別人的代表大會,你們也喧賓奪主,跑來做主并提要求呢?這合適嗎?得體嗎?為什么會這樣呢?都讓我要常常深思。

看看那極端,社論的撰寫人總是寫著,一要怎樣,二要怎樣,三要怎樣,如此不斷地發出指示。

聽聽那些要求又是在說什么呢?不外乎是要好好學習、遵守紀律、顧全大局之類,那個“三好”從小學念到初中,從中學念到大學,從大學念到研究生還是那一套,學生都聽膩了,講的人卻不膩,年復一年地嘮叨著,不論有無新意。

當輪到我的“計劃外”講話時,心中早已感受良多,卻也不宜貿然議論,還是做自己的事:

我上臺后,按慣例說:各位同學好,各位老師好,各位領導好。我決不可能不把學生擺在最前面,就像決無可能不把領導擺在最后面一樣,我始終一貫的這一順序,被人稱之“張氏順序”。如果這種順序是很普遍的,還有必要叫“張氏順序”嗎?李氏、王氏、吳氏不都是這一順序嗎?可能正因為不都是,所以“張氏”才有了可能,所以亦有必要。這當然算不上我的專利,卻很像我自己,因為此乃我發自內心之序。

我的第一句話是:祝賀你們代表大會的召開。他們是主人啊。我是作為客人的,即使是校長,此刻也應是“客”,祝賀主人們。我不可能顛倒這個主客關系。

接下來,我開玩笑地問:你們記得剛才三位一共提了多少條要求嗎?他們以一陣笑聲作答?;蛟S他們在想,從小到大,這些要求我們聽過幾十遍了,再聽時還記得有多少條嗎?不過,此刻我一看到他們臉上由衷的笑意,就知嚴肅的場面過去了。

接著,我話鋒一轉,說道:現在請你們向我提要求。他們真的被別人要求慣了,半天沒提出自己的要求。我必須做一個真誠的被要求者。故而,耐心地等待著,有許多經驗讓我知道如何等待,必要時如何去啟動,把話匣子打開。

終于有一位研究生代表站起來了。他說:張校長,我們研究生住的房子很差,現在正建一棟新學生宿舍,建好后,能否讓我們住進去?對此,我很快做出反應。我說道,研究生住的房子很差,與我直接相關。我的想法是,若是四層樓的宿舍,本科一年級住四樓,二年級住三樓,三年級住二樓,四年級時,住不起了,就住陰冷潮濕的一樓哦;對于研究生,那就住更差的宿舍了。所以,你們若有怨,那就怨我吧。結果,他們一點也不怨我,反而更理解我,也含幾分諒解。

說到住新宿舍的事,我不是推脫責任,而是不越權,這個權在管基建的副校長和有關業務的副校長。于是,我建議他們去找這兩位副校長,并且我建議他們選擇適當的時機提出,提的太遲分掉了,提的太早,忘記了。我提請他們關注建房進度,大約在完成前一個月提出為宜。后來,他們按我的建議去做了,并且做成了。于是就感謝我,我立即說,你們首先感謝自己,其次就是感謝那兩位副校長了。

我常想讓低年級的住得比高年級好一點,原因在于,我認為高年級畢竟更能克服困難,也更會正確對待。只要有條件,我還是希望他們都能住得好一些。

二、不做激勵之類的事

上一節,說的是,我的內心呼喚我,要多多關注他人的需要,并讓我事實上成為一個被要求者。因為是內心的呼喚,不是別人的提醒,所以叫做自覺。自覺于別人的要求,自覺于做被要求者,并且,我也感到,這樣才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了。常做被要求者,于是有更多責任,有更多事可做,因而也常有所進步。不是為了進步而這樣做好,而是這樣做了自然就進步,我只關注這樣去做便足夠了。

與此同時,我對調動別人的積極性、激勵他人之類的說法和做法不僅不接受,而且有相當大的反感。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與我的平等主義完全不相容。別人做得好,怎么是你激勵的呢?別人有積極性,怎么是你調動的呢?endprint

我任校長時,一位來訪者看到我學校朝氣蓬勃,師生積極性很高,于是就問:“你是怎樣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他們積極,怎么會是我調動的呢?我做我自己的,怎么會去調動他們呢?我完全的平等主義,不可能叫我那樣居高臨下。事實上,我從不做什么動員啊、激勵啊、調動啊一類的事。

我還特別反對自己沒弄清就去動員別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能嗎?太盲目了吧?說實在話,我根深蒂固的平等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讓我永遠也不會去做動員、激勵、調動之類的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獨特的自己。越獨立,越獨特,越是自己,并且客觀上也越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

教育就在于把學生自己培養成他自己。這后一個自己,一般是發展了的更高大的自己。有這種可能,教育才可能;有這種變得更高大的必要,教育才必要。

人與人之間,特別是接觸較多的人之間,是有相互影響的,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都有可能。自然的狀態下,沒有誰會企圖對他人施加影響??桃庥绊懻呶幢啬軐崿F其所想有的影響。影響的發生,取決于影響者、被影響者和中介因素。

影響與調動,無論怎樣是不相同的,前者自然而生,后者則至少有調動者的主觀企圖。相互影響中,都是獨立的;調動他人時,則與不獨立、不平等依存。

教師是必然對學生有各種影響的人。這種必然恰好說明,教師需要更好地更多地修煉自己,包括提升自己,也檢點自己。為了自己,更為了學生;教學生做人,自己必須更會做人;人之為人,不只是為做學問,做一切都在于做個像人的人。人要像人,人要做人,這是唯有人才擔當的使命。教育則在提醒人注意這一使命,幫助人去更好地履行上天賦予或要求的這一使命,像一個人走完自己的人生,不留下遺憾。誰都只有一輩子,耽誤不起,教育的良心就在于不讓人耽誤了,不誤人子弟了。

教育有許多事讓自己不再像教育了,故而,它就增大了使人變得不像人的危險。無數的評比,用來作為控制學校、控制師生的手段;無數的“激勵”把人視為被刺激者,視為喂點食物便可搖尾乞憐的動物;似乎他人都只是靠施舍為生的。

曾看到過一個對學生的綜合測評,好像包括寫一篇宣傳稿子可記幾分,做一件助人為樂的事記幾分,名目不少,最后看綜合得分多少。我真感到奇怪,這是為了培養一個真人,一個大氣的人,一個不斤斤計較的人嗎?如此缺乏創造的教育,竟然也“創造”出了這種東西。在一次面向學生的學術報告中,我猛烈抨擊這種綜合測評,想不到的是,學生竟報以特別熱烈的掌聲。還是人同此心??!可是,那些設計了這種“綜合測評”方案的人,為何未能用心,為什么不與人同心,不與教育同心呢?

我為我們的教育擔憂,為學生擔憂,為可憐的父母擔憂,不敢不擔憂啊,不是杞人憂天啊。

從學校之外插手學校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學校在長期的如此環境之下,拒絕插手的能力漸漸沒有了,抗拒的意識也沒有了,作為教育主人的意識沒有了。

我很羨慕那些兩百多年沒有設立教育行政部門的國家,即使30多年前設立了,但設立之后的這種機構與大學依然無關,對中小學則只是發點錢,盡一點政府的義務,此外也完全不管學校內的事了。于是,他們有了世界最發達的教育,從而,也有了最發達的文化、科學、經濟,有了無數頂尖的人才和巨大的學術成就。

心中盼望著,也疑問著:我們不也可以這樣做嗎?為什么好的事不去做呢?我們不是在深切思考著為什么沒有杰出人才培養出來嗎?只要不從外部干預或過多插手學校,學校就會辦好,杰出人才就會涌現。有誰比學校之中的人更懂學校?有誰比正培養著人才的人更懂得培養人才?那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表達的更是一個愿望,而不是一個問題,或者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有誰不知?許多人都心知肚明啊。問題只在于:誰能消除障礙?誰愿意解決問題?

三、教師工作是做給自己看的

我任教師和校長期間,有幸拒絕過很多東西。拒絕過許多外來的口號,拒絕過許多外來的部署。說實話,湖南省政府,國家教育部,對我沒少信任,即使我有許多非議,不僅沒妨礙他們信任,反而增加了這種信任,因為他們相信我的真誠和善意。

北京的教育行政部門安排給我許多重要社會兼職,還常常是不少有關組織中的負責人,實在夠信任的了。一方面,可能是我的人品,我的公道;另一方面,他們也認定我的識別能力和組織能力,這可以說也是信任之中的,反映一種綜合看法吧。

不過,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后,我也發覺不少問題,還不止于前面提到的一些問題。于是,我委婉地告知有關負責人,以后這樣的一些活動,請不再邀我參與了。問我為什么?我作部分的回答:想把時間集中到做學問上去。還是那條原則:真話不一定都說出來,但說出的一定是真話。此刻,我亦如是。

常常,有辦示范學校的活動,還有辦示范專業、示范課程、示范鄉鎮等等的活動。無限的政府啊,什么都管,也夠辛苦的了。但也存在有限政府,把自己的職能僅限于三件事:納稅、維護社會秩序、辦公共福利。結果是,有限的政府帶來了社會的無限活力;無限的政府則相反。實在辛苦了,卻好心不一定有好報。辛苦的事都由你做嗎?

示范者,做給別人看也。常聽到一首歌,叫做《活出個樣兒給自己看》,搞示范的人多半沒聽過這首歌。音樂家們的許多好聲音,想搞好教育的人實在可聽聽。

其實,我也是個很能把握自己的人,也是能把握教育的教師和校長。都是真人,便都能如此。

我問過一位示范高中的校長:“你搞好示范學校是為做給別人看的嗎?”他答:“哪里?我做給自己看?!彼灰欢犨^上面說的那首歌,但他跟歌詞作者的心是一樣的。我自然接著問:“那你為什么要這塊示范學校的牌子呢?”他很快作答:“錢多一些啊?!痹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個話反映著很真實的現實。這位校長之舉,既可以說是現實,也可以說是無奈,理想與無可奈何并存。

每個人的立足點都在于做好自己,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在什么崗位上,都如此。當然,我也如此。我教書,就是為教書。我辦學,就是為辦學,為學生,為學校,也確實是為民族、為國家;但也為了自己,展示自己,為著任何目標的實現,都需充分展示自己。很簡單的道理,自己不充分展示,那些目標又怎么可能實現呢?endprint

有人說,我的工作,大約包括辦學和做學問,都將會影響后世。我根本不以為然,我做事,并不為著影響后世,只立足腳下,向著天空,問著良心,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摔了跤,爬起來再走;站不起來了,爬也要爬一段路,直到再也爬不動的時候。我唯一就是做給內心看的,做給父母看的;因而,學生、學校、教育、民族,對于我,都是很神圣的字眼。后世自然有,若想去影響它,那實在是多余了,是近乎于癡呆了。每個人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自己寫著自己的歷史。

還有人說我的學術在30年、50年后還會大放異彩。我聞后,笑笑而已,誰去想30年、50年后是什么樣子,那時的天還會是藍的,也會時有烏云密布;那時的山,還會是青的,也會有些光禿透頂的;那時的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可能變化更大。至于今日的我,只在于盡量做今日,立在腳下,做好當下,此已足矣。

認為我的學術可能會影響三五十年的,是劉獻君教授,他是思考得特別多,研究得特別多的一位智者;其中,包括他對我的許多表現和著述的研究。于是,他做出了一些預判。不過,我總還是覺得,未來不可預知的東西是很多的。

反過來看,說完全不思考未來是不可能的,還有專門的未來學家啊。望著未來,為著未來,這是人所必需的。不過,想著去影響別人、影響后世,那就多余了。

四、教育沒有模式

大約是15年前的一次學術報告會上,我的報告結束后,有位博士生把他的關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論文給我看。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人才本沒有模式。于是,我建議他對選題再作思考。然而,我進一步發現,研究模式的還真不少。

這股潮,這股風,不知是從哪里刮起來的。但我估計,從一般教師那里刮起來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多半是從已遠離了教學,遠離了學校的某些人那里來的。然而,他們為什么對模式特別感興趣呢?因為他們想使得問題變得簡單。為什么想變得簡單呢?因為一簡單,他們就便于摻乎進去。為什么想摻乎進去呢?因為他們坐在那個廟里。為什么坐在廟里就容易想去摻乎呢?廟里需要有菩薩,要有人念經。為什么需要有人念經呢?怎么會無人念呢?把廟拆掉吧。誰去拆?我們不去回答了,也問夠了;還是回到我們教師本有的想法上來吧。問題不會完,但我們就自己問自己了,而且自問自答,不必去求人了。

天上飄下的雪花沒有兩片是完全一樣的。上天如此妙手,竟做出無數不同的雪片來送給人間。樹上也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大地也如此巧奪天工,做出頗富創意的事情來。那些向往著創造的人,實在是該多問問上天,問問茫茫大地。最應富有創造的教育,應當是最與蒼天大地靠近的,是腳踩大地又伸手就可摸到天的。

一個人,與一片雪、一片葉相比,更是神妙無比了。那些想把人培養成一個模式的人,實在有違天意啊,實在是太不了解人了,又怎能正確理解教育呢?

面對50個學生,是把他們培養成一個樣子,還是培養成50個不同的樣子?哪種結果更好?哪種結果對他們自己、對社會都更好?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

實際上,若想把50個學生培養成一個模子,那也只能是枉費心機。你可以向50個學生傳授一樣的知識,但他們以怎樣的方式去接受,如何去感受,則是他們自己的事了。他們是上蒼,雪片的樣子由他們定;他們是大地,地上的樹葉是啥樣,也由大地下指令給樹根,樹根還頗富創造地生長枝葉。教師是與大地和上天通過話的,是與大地有溝通的,很接地氣,連接天地的,天地人河長??!

那些遠離了教學第一線的人,還是多思考一下自己可能面臨的新危險為好。不忘當初,不忘教育之初衷,不去額外添枝加葉而做那種與教育格格不入的事情。我記得,胡耀邦是很覺悟于自己的一位思想家。他在走上很高位置之初,便意識到:我還是原來的我。位子高了,不意味著我智慧更高了。這實在是一個榜樣。人的高明不在于位置多高,而在于無論高低,都是清醒的。

教師隨著時間推移,學問高了,資格高了,或許還被人推崇得更高了,但我們的心仍然是平靜的,頭腦是清醒的。除了變高的,還有不變的,那顆心未變,那種平靜和清醒沒變。為著學生變得更高大,自己有變,更有不變,變中的不變。

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本領,就不只在于求變,而更在于變中有不變。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像人,卻始終還是個人;最為忌者乃變得不像人。教師本人的這種危險最小,但他們有義務讓他人,首先是讓學生能有效地規避風險,做一個越來越高大的人。越來越高大,這是變,卻還是人,這是更重要的不變。人是如此辯證地存在著;那些最會做人的人,也是事實上最懂人間辯證法的。

我們古代的教育家說因材施教,今日的說法是實施個性教育,還是那個意思,沒多大變化。

有些外國人說是把學生自己培養成他想為的人,跟中國古代教育家主張的也沒多大差別。

教育中確有古今中外都不變的東西。為什么會如此相通呢?就因為教育自身本有不變的東西,而人們去認識它時,就得到了彼此相通相同的看法。

曾幾何時,在某些地方出現了培養接班人的說法。這個說法就與古今中外有別了,它經得起推敲嗎?現今,農民不希望兒子再接自己的班,兒子中有很多很多不想接父母的班,出去做農民工了,有的干脆進城,或亦農亦工,亦商,或完全轉行了;至于千辛萬苦、省吃儉用送子女上大學的,那更不是想讓兒子來接自己的班了。如果,我們有一天能達到美國農業人口只占百分之一的水平時,人的選擇機會就更多了,職業種類更多了,一生中的轉換也更多了,接班的含義更少了。如今的美國,職業種類已達3 000以上。如今的中國也發展了,也數以千計了。

至于政界,有的地方叫一代一代換著,有的地方則一屆一屆。父承祖業、兒承父業的那種政治社會,在世界上已是罕見的、讓人難以理解的現象了。

教師面向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雖然天生會偏向于個性教育,但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真正有效地實施個性教育工作,還是相當不容易的。那個學生是何種個性?為什么生成了這種個性?又該如何發展?這并不是很容易弄明白、下判斷的。教師需要的不只是用心,還要細心、精心、耐心,無限的呵護與關愛之心。endprint

人們對教育賦予了各種各樣的修飾詞,就有了審美教育、心理教育、自由教育、全面發展教育、發展全面的教育,……至少可以賦予100種吧,但最重要仍莫過于個性教育。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and educators to be often introspected. Educators, calling for the heart, should pay a lot of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waiver mentality, and are only those who were asked. From the point of equality, liberalism, individualism, teachers need to be better to practice their own, including the upgrading himself, behaving himself, being like a man who never do such as mobilizing, motivating and stimulating others. Teachers work for students, schools, and indeed for the nation, but also for themselves, and show themselves, who are doing to be seen for himself. Educators face real live students, although naturally be biased towards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but it is not quite easy to implement the real effectiv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and contrary to the nature for a man to be developed into a pattern.

Keywords: teacher; educators; introspection; teaching job; motivation; character education

(責任編輯 黃建新)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育工作者激勵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德國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嚴重短缺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幾點思考
秋天在哪里
高職院?;た偪毓ぜ寄艽筚惖呐嘤柲J脚c對策分析
美育教師
EVA價值管理體系在S商業銀行的應用案例研究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淺論初中化學教學中的STS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