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三制”解讀商業模式

2016-04-20 12:04張華光
商界評論 2016年4期
關鍵詞:三三制現金流商業模式

張華光

商業模式變化萬千,選擇商業模式要考慮企業的內在基因,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

1997年,當喬布斯決定回到蘋果之后,曾經問蘋果公司最早的投資者、風險投資家邁克·馬庫拉,如何建立一家可以長盛不衰的公司,馬庫拉說:“長盛不衰的公司都知道如何重塑自我?!?/p>

但對所有企業來說,無論行業是否傳統、規模是否龐大,商業交易過程與商業交易結構(甚至是跨行業、跨企業的)都應成為其關注的重點。并通過不斷的創新來提升商業模式價值,通過持續的資源和能力建設提升(并且尋找獨有性),打破陳腐理念束縛,避免大企業的成長惰性,保持進化能力。

可固化為模式的交易行為

“商業模式”這個詞,最早是誰提出的已經無據可考。然而,這個詞的風靡卻是由風險投資人士和創業者推動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播路徑,是因為投資人在投資一個企業時,往往更加關注企業的價值與成長性。而這種價值和成長性,就來源于企業通過交易行為不斷獲取正向現金流的能力,如何將企業的各種交易行為,整合為一個高效率的模式,就是商業模式要解決的問題。

商業模式在最本質上,是應該關注企業可固化為模式的交易行為,而其背后是現金流的獲取效率。創新商業模式,提升現金流獲取效率,需要考慮四個方面:

第一,是該商業模式的潛在成長空間以及外部影響因素,也就是所謂的“風口”?!罢驹陲L口上,豬也能飛上天”,是因為商業模式面對的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像天一樣寬廣,并且有機會得到更多的外力扶持——很大的風在吹。

第二,是交易內涵與交易結構的突破。在面臨激烈競爭的時候,如何能夠找到更加精準的用戶,更好的創新價值內涵,甚至在用戶不愿意付費的時候,能夠找到更愿意付費的“客戶”。

第三,是價值傳遞和交易現金流的設計。企業通過精準的價值傳遞讓利益相關者愿意付出更多對價,如何能夠“今天收明天的錢”,“更早收錢,更晚付錢”,利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提升現金流價值。

第四,是如何實現永續現金流,也就是怎樣能夠做百年老店,當然這依靠的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資源與能力的集合體,是塑造企業可掌控的稀缺或壟斷性資源。但如何建立企業獨特的能力,并且組合成為核心競爭力,依舊成為企業的競爭門檻,以及企業持續獲取現金流的“護城河”。

找到商業模式的“天”和“風口”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商業模式的創新,最需要找到是這個“天”和當時當下的“風口”。

“天”有多高,決定了能飛多高,無論你是豬還是鳥。

對于企業來說,“天”就是目標市場的規模。如果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只獲得百分之一的比例,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取得百億級的收入,足以支撐一個優秀的上市公司。而如果是一個非常狹小細分的市場或是正在消失的市場,即使做到老大,也許仍不足以創造穩定而強大的企業。

比如,小米今天的成功,首先是因為在市場暫時空白時抓住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中端智能手機市場。中國有13億多的人口,即使平均每年有3億人購買一部手機,每部手機平均2 000元,這就是一個6 000億元的市場,百分之一就是60億元的銷售收入,這還不包括相關的配件、智能設備和應用軟件市場。而當年雷軍創業所經營的金山軟件公司,在盜版猖獗的情況下推動正版軟件市場,就面臨著一個很小市場的桎梏,即使做到最好,仍然無法獲得較好規模,最終還是依靠“劍俠情緣”網絡游戲的收入,才能完成在香港上市。

要想飛上天,風勢也很重要,不過風口會經常變化。就如那句話,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這在商業社會里同樣正確,風口其實就是影響商業的外部環境變化。

外部環境的變化因素,包括宏觀經濟、社會文化、產業環境、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等,這些因素對用戶的需求和市場的總體供給情況、具體企業的投融資安排和現金流情況,都有巨大影響,很多時候甚至會影響到生存問題。比如政策法規對市場生存環境的改變,以及宏觀經濟下行周期造成的,很多疏于現金流管理的優秀企業因現金流枯竭而死亡等。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必須先保證生存,再考慮發展。

更重要的是,經濟發展或技術創新帶來的需求或交易方式的變化,這些往往可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但對有些企業來說,也可能是巨大的挑戰,甚至災難。比如IBM和蘋果,則曾經先后借助大型電腦到個人電腦的轉變,獲得高速的成長,成為明星企業。而柯達和諾基亞,則沒有躲過變化帶來的沖擊和災難,紛紛倒在自己率先發明的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領域。

越是成功的大型企業,往往越要注意由于多年成功(接近產業壟斷)導致的創新惰性,對風勢的轉變不敏感,忽略了產業的顛覆性改變,一旦風勢確定了,沒有及時轉換風口的企業,一定會被替代和淘汰掉。

“價值設計”與“交易設計”

商業模式的創新,首先是“商業”的創新。

人類社會最早并沒有交易行為,人人都是自給自足的,每個人或者每個家庭,自己打獵、種植,自己剝皮、紡織來制作服裝,人與人之間不需要發生商業交換。隨著生產行為的不斷豐富,人們開始發現,為了滿足自己生活消費的多樣化,最好是與其他人交換勞動成果,這樣可以獲得更多樣和更高質量的生活用品,因此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商業交易。最初不存在的貨幣,也隨著遠途商品交易的興起,成為了必須的商業交易媒介。

這就是商業交易的本質,大家出于各自專精的不同,拿出對自己而言勞動投入較少的商品或服務,去交換那些其他人更擅長、更低成本的商品或服務。而貨幣只是為了遠途商業攜帶便利所誕生的交易媒介,或者說是價值媒介。

如果我們更抽象一點來看,交易行為的背后是某種產品或服務,這中間實現的價值如果與消費者(或用戶)的需求之間契合,這就是商業交易的本質內涵。因此,我們將“產品/服務”稱為一種“價值載體”。

同樣外在形態的產品或服務,其背后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用戶需求與價值內涵,從而也會帶來不同的商業價值。商業模式創新,首先是“價值載體”的變化,進而改變企業的現金流情況(或者說是收入和支出情況)。不同的價值載體,給用戶帶來不同的需求滿足體驗。對企業來說,也意味著不同的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物流成本)與商業交易方式。

價值載體,包括“有形載體”,如產品、服務、解決方案、貨幣、信息等?;蚴蔷哂胸泿乓饬x的“無形載體”,如資產的使用權、收益權、期權等。

另外兩種創新方式,一個是在這個“價值載體”與背后的價值內涵上做文章,可以改變或豐富價值載體背后的交換價值,進行創新的“價值設計”;另外一種,是在這種交易關系的定價、支付與產品或服務的交付方式上,進行“交易設計”,改變貨幣(或現金)的獲取進程,從而造就更好的現金流和企業價值。

關于“價值設計”,舉個例子而言,如橙子原本是面對普通消費者,作為產品載體,其背后體現的價值內涵是補充營養健康價值。而風靡一時的“褚橙”,則是在產品的實用價值之外,挖掘到創業者褚時健背后的創業精神和勵志價值,從而把普通的水果食品變成了面向企業家的高端禮品。另外兩個名人水果產品——“本來生活”后期繼續推出的“柳桃”“潘蘋果”,其價值內涵也另有不同。

深刻挖掘和創新價值內涵,并且能夠把價值內涵精準有效地傳遞到目標用戶的心里。首先要求企業必須學會抽象地分析所謂“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等內容背后的價值,學會站在用戶的角度,分析用戶的需求和價值體驗,將“產品思維”轉化為“用戶思維”。

當然,除了挖掘價值內涵與發現精準用戶人群、塑造用戶場景之外,價值設計的背后還包括如何通過各種價值傳遞行為,創造“稀缺性”和消費沖動。如何營造信息不對稱的消費決策,以獲得更高的議價空間……

價值設計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對價收益,而在同樣的“定價”之下,還可以通過交易方式的設計(也就是“交易設計”),獲得更好的現金流效果,可以“少花錢,多辦事”或者“未辦事,先收錢”。

羊毛出在豬身上

隨著商業競爭的日益加劇,在一些通用產品或服務市場,當無法通過用戶細分和價值內涵創新實現差異化,以至于價格競爭發展到極致時,或是為了快速打開市場、吸引用戶關注時,“免費”似乎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選擇。如今風靡的互聯網“免費”模式,就是眾多互聯網企業在風險投資的資本支持下,為迅速發展和擠垮競爭對手而采取的策略。

在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社交軟件,乃至于近來曾經極為紅火的O2O,都是依托于“免費”模式,甚至是“補貼”模式來搶占市場。為了讓這些“免費”和“補貼”能夠得到后續的現金流補償和商業“驗證”,“商業”終于走向了“商業模式”。善于發明和傳播信息的互聯網人群,更是為此總結出形象生動的一句話,“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埋單”。

其實,這就是指需求端的交易結構創新,我們更愿意用另外一句話來形容,“用戶不付費,客戶付費”,這種創新也并不是商業邏輯本質的顛覆,其同樣內涵的模式,在互聯網誕生之前就有。

還有一種交易結構的變化和創新,是“前期不賺錢,后期賺錢”,企業通過一些熱門業務或者低價競爭的優勢,將企業客戶或消費者吸引到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之中,然后再通過后續的相關消費行為獲取利潤,補貼前期投入。

比如,最早由吉列公司提出的“剃須刀+刀片”模式,就是當剃須刀市場價格激烈競爭,必須放棄利潤,平價甚至虧損銷售的時候,改為剃須刀不賺錢,通過后續的刀片銷售來獲取持續性利潤。又如,瑞典利樂公司送罐裝設備賣包裝材料、電信運營商送手機收話費、4S店不靠賣車靠修車賺錢……這些模式都是吉列“剃須刀+刀片”模式的復制。

文化產業賣衍生品、騰訊QQ賣“皮膚”等會員服務、免費游戲賣道具等,其實也是類似的商業模式創新,也可以稱作“基本服務/用戶人群不賺錢,個性化服務/用戶人群賺錢”。

改變“交易結構”,通常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價值交換對價,或是把一些本來無法變現的價值賦予商業意義。而這種交易結構的設計,重點是在于如何精準地找到用戶和客戶的不同人群,以及其價值需求,并且要找到用戶和客戶之間的利益結合點,或是不賺錢的部分與賺錢部分的強連接。

資源端交易結構

價值載體的變化、價值內涵的設計、交易方式的設計、需求端交易結構的豐富和創新,都給予商業模式更多變化的選擇,有助于提升商業模式價值。然而,影響商業模式價值最大的,其實還是“基業長青”。金融上的說法是,足夠長的永續現金流,對價值的影響遠遠高于眼前的利益,這也是為什么京東年年虧損而估值卻年年提升,因為投資者看好京東未來的收益前景,甚至是潛在的市場壟斷優勢。

如何找到對自己而言最合適的商業模式,如何能夠造就基業長青,要基于企業的內在基因,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市場經濟環境中,每個經濟人會自發地選擇感知價值利得最多的交換,也就是顧客會選擇更加價廉物美的產品或服務,這就是市場競爭的根本原因,也是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經濟學理論的內在機理。企業(商業模式)要想停留在價值鏈頂端,避免過度競爭,獲得超額利潤,或者說避開紅海保住藍海,就必須具有價值交換(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

上述種種內在因素的混合體,就是商業模式不可復制的基因,獲得相對競爭優勢的“核心競爭力”。這也說明為什么商業模式很難直接進行跨行業的創新突破,因為其資源能力一直是按照原來行業進行積累建設的,未必適合新行業的商業模式。

沒有不能復制的商業模式,只有不能獲得的“獨占/稀缺性資源”和不能瞬間掌握的系統性能力。這些“獨占/稀缺性資源”和系統性能力的綜合體,就是一般所說的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統稱為關鍵資源能力)。

只有依托于關鍵資源能力構建的商業模式,才能具有“(暫時)不可復制性”,獲得相對競爭優勢和較好的經營收益(即商業模式價值),避免很快陷入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紅?!?只有通過商業模式微創新將資源和能力優勢轉化為經營效益,并將收益再用于關鍵資源能力提升,持續推進商業模式微創新,才能形成商業模式的自我進化能力,保持商業模式的“先進性”和持續價值提升。

總之,一言以蔽之,做好自己最擅長、別人不行的事,用交易結構設計整合其他力量。

猜你喜歡
三三制現金流商業模式
精益求精 管理企業現金流
基于現金流分析的財務內控管理模式構建
現金流有多重要?
Intertextile春夏面輔料展關注科技、環保創新應對商業模式之變
“三三制”政權下陜甘寧邊區基層黨建與鄉村民意的互動博弈
論“三三制”原則在陜甘寧邊區廉政建設中的作用
適應“三三制”培養模式的化工基礎實驗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