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我國少數民族教育政策

2016-04-25 22:31蒲真華
2016年10期
關鍵詞:教育政策方針少數民族

蒲真華

摘 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教育,在政策上實施優惠政策,但在實際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方針

一、民族教育的界定

(一)民族教育的定義

對于民族教育概念的界定是構建少數民族教育理論體系的基石。在長期的研究中,各界學者根據不同的角度也對民族教育的概念做出了不同的定義。

《教育大辭典·民族卷》中曾這樣定義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是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簡稱,特指除漢族以外,對其他55個民族實施的教育?!边@個定義將作為教育主體的漢族教育排除在了民族教育之外,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中對少數民族教育作出了如下定義:“少數民族教育,就是在多民族國家內對人口局域少數的民族實施的教育,簡稱民族教育。在中國特指對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實施的教育?!边@樣的定義過于籠統地概括了教育的內容,事實上,在少數民族的教育內容方面,除了具有共性的教育內容,少數民族的教育還有一部分因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傳統習俗而產生的民族傳統教育。

從民族的角度來看,李紅杰先生在《民族教育學研究的對象和體系淺見》中提出“民族教育是一個民族培養其新一代的社會活動,是根據本民族的要求而對受教育者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的影響活動,以便把受教育則培養成一定的社會人,為本民族服務?!?/p>

如果將民族教育與民族的定義相結合,可以將其理解為是對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抵御、共同經濟生活以及有著共同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的文化傳播和培養,使共同體成員適應本民族文化的社會活動。而少數民族的教育是多民族國家中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少數民族教育的分類

少數民族教育按照其內容和形式可大致分為少數民族傳統教育、少數民族現代教育以及與少數民族教育相關的學科研究對象。

少數民族的傳統教育是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它的內容、體制、形式、方法等依舊在少數民族社會內傳承、保留和運用,影響并與現代教育相互融合交融,形成了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傳統教育。

少數民族的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相對應,它的內容、形式等方面均與現代的經濟社會、生產體系、文化體系、現代生活等方面相適應,倡導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應用思想、制度等內容。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傳承是少數民族現代教育發展的前提和補充,而少數民族的現代教育又是對傳統教育的發展和擴充。

二、少數民族教育的政策

我國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從性質上可以分為優惠性政策與特殊性政策兩大類。

優惠政策又被西方稱為“補償性政策”,體現了“差別但平等”的原則,其制定和執行主要是為了促進國家教育的公平?;谏贁得褡宓貐^教育資源落后、教育水平低下、教育環境封閉等現實特點,具有針對性地制定出一系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教育資源、招生等方面過于懸殊的傾斜優惠性政策,以保證教育的相對公平。

特殊性政策是指在考慮到少數民族教育中的特殊性,在教育目標、價值、內容、方法等方面采取的特殊政策。這些政策只存在于少數民族教育之中,為少數民族所用,在其他地區的教育并不存在。

(一)優惠性政策

1、招生傾斜政策。自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就實施了若干有關的招生傾斜政策。在高考招生中實行擇優錄取和規定比例適當照顧的原則,同時對于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學生根據情況適當進行降分錄取,與此同時,對于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實行優先錄取。在研究生招生的分數劃分上區分了A、B兩區,分別制定不同的分數,進一步照顧偏遠地區的高校和考生;與此同時,還制定出“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和“少數民族骨干培養”的招生計劃,在同等條件下,降分優先錄取此類型考生。此外,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在招生時規定了一定的照顧比例。

2、師資優惠政策。為了解決少數民族地區教師隊伍質量參差不齊,整體素質偏低,教師數量嚴重缺乏,留不住人才的現狀,國家采取了提高教師待遇和地位的做法,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師的教育補貼,同時對于其在醫療保健、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照顧政策。有些地區還通過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力度,通過嚴格的審核給予一些具有資質的民辦教師正式的身份編制,一方面穩定教師的工資水平,另一方面也減少人才的流失。與此同時,少數民族地區的院校還積極派遣教師到內地進行交流學習,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知識水平,吸收內地院校的辦學和教學經驗。

3、對口支援政策。對于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的建設,除了依靠自身和國家的優惠政策,內地高校的對口支援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提供先進的教學設備,內地高校還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提供了可供參考和借鑒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一些內地的學校與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結成“援助幫扶對子”,定期進行對口支援。以西藏大學為例,河海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系列師資力量雄厚的內地著名高校都會定期選派西部志愿者來到西藏大學進行對口支援,在緩解了教師資源缺乏的同時也彌補了校內教師在某些專業領域知識缺失的問題。

(二)特殊性政策

1、雙語教育政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人口眾多的漢族之外,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有20多個少數民族都擁有自己的文字。為了將本民族特有的語言文字傳承下去,同時也適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雙語教育被廣泛應用于少數民族地區院校的教學中。使用和發展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是少數民族的基本權利,也是我國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幾十年的探索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體系模式,并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小學,甚至是高等院校的教學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更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在西藏大學,有不少專業都采取了蔵漢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既有漢語教學,又有藏語課本和以藏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課程,突出了學科特點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傳承了本民族文化的高素質人才。

2、開設民族班。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教育狀況,內地一些地區專門開設了民族院校,除了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還非常重視特色化的教育。利用內地優質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教學設備,為少數民族地區定向培養人才,是發展民族教育的一項特殊舉措。為了提高新疆、西藏偏遠地區的教育質量,一些院校還特意開設了新疆班和西藏班,為新疆和西藏培養了一大批建設性人才,也為經濟、教育、資源落后的偏遠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干部、技術人員和教師。

三、少數民族教育經驗總結

少數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教育的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各種具有針對性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的頒布和實行,使得少數民族教育與漢民族教育的差距逐漸縮小。

(一)全國各民族的大力支持

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除了少數民族當地教育機構和政府的配合、群眾的積極努力之外,全國各族的大力支持也是少數民族教育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全國各個地區不僅開設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班,為少數民族培養高素質人才,還積極為少數民族地區輸送了大量人才,支援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積極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提供上學的機會。

(二)招生傾斜政策上的問題

針對少數民族教育的特殊狀況降分錄取這一舉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少數民族學生帶來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也因此存在著少數民族學生從入學時就與其他學生存在著差距的問題,基礎知識不扎實、專業素養不高的狀況時有發生。再加之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對自身要求不嚴格,或是過于自卑而導致差距更大,進一步出現“有學歷卻無水平”的尷尬情況。因而,一味的降分并不可取,一方面需要大力提高少數民族的教育質量,另一方面,優惠降分政策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做出相應調整,以保證政策的公平。

(三)因民族制宜

少數民族的特殊性根據其地理位置等條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因此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也需要因民族的特點而制定不同的適合其發展的政策。同時,民族文字教材的編寫也應該突出應用型的特點,加強其實用的功能,突出地方特色,既有實用性又有趣味性,符合大多數學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陳立鵬.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立法輪[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129

[2] 馬戎.中國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J].西北民族研究.1999(1):1-21

猜你喜歡
教育政策方針少數民族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我國教育公平的內涵與實施策略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針
“誘敵深入”方針的提出與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關于抗日戰爭的一般方針和具體方針
我們應采取的戰略戰術方針(1942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