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與兒童交談中合作原則的遵守和違反研究

2016-04-26 12:08楊欣
科技視界 2016年10期
關鍵詞:合作原則兒童

楊欣

【摘 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日常生活中交流不可或缺,而交流效果的好壞對孩子,尤其是兒童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采何種言語表達形式才能更得體、更有效地與兒童成功交談值得研究。論文從語用學角度出發,通過對幾組父母與兒童交談中存在的合作原則的遵守與違反過程及所取得的效果分析,并進一步對比研究,得出結論:家長應認真理解、真心尊重孩子內在感受,恰當、適度運用合作原則的遵守和違反,才能通過交談科學有效的引導兒童健康成長。

【關鍵詞】兒童;合作原則;遵守;違反

0 引言

日常生活交往中,語言交流不可或缺。采用何種言語表達形式才能更有效地和孩子溝通值得每位家長思考。論文從語用學的角度,基于Grice提出的合作原則,從兒童年齡、語言及心理特征出發,探討家長與孩子在交流中對于“合作原則”的遵守與違反,以達到更有效的交流目的。兒童通過語言認識世界,進行思維和社交,并且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兒童在對話時有意或無意違反合作原則,此時家長的積極干預,可以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反之,家長的消極反應或不作為將會導致對話朝不良方向發展,甚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父母語言是否得體直接影響交流,更關系到孩子成長發育、心理健康等。為了能與孩子有效交流,家長與兒童對話時能否恰當地遵守與違反“合作原則”顯得尤為重要。

1 理論框架

1.1 合作原則及其遵守

“合作原則”指出:談話參與者的交際活動是否能順利進行下去,除了取決于一些諸如交談雙方語言或話題熟練程度等先決條件外,必須持合作態度,為此人們必須遵守一些諸如真實、充分、關聯、清楚等原則和準則。

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供適量信息,不使所說的話超出所需要的信息;量使所說的話真實;講話要切題、有關聯;最后是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澀、歧義。

1.2 合作原則的違反

基于某種目的或某種需要,人們有時故意違反合作原則:

(1)說話人為了誤導聽話人,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且不讓其覺察;

(2)說話人明確表現出違反合作原則,使聽話人知道其不愿合作的態度;

(3)有時不能兼顧上述全部合作原則,只好遵守其中一些原則而違反其它原則;

(4)說話人故意明顯地違反合作原則的情況,讓聽話人覺察到,并認為他還是愿意合作的。

在以上情況中,前三種或多或少都會影響交際效果,甚至導致交際失敗。最后一種情況卻不是如此,因為聽話人完全可以理解說話人在彼環境中話語的特殊含義,本質是另一種方式的遵守合作原則。

2 案例分析

2.1 遵守合作原則分析

比較幾組家長與孩子的對話,可以看到家長能否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她是否遵循合作原則,使用得體、合適的語言與孩子交談。

例1:母親到幼兒園接孩子,孩子把一幅畫的水彩畫拿給母親看。

(1)孩子:媽媽,你看我畫得好嗎?

母親:真好!

孩子:媽媽,你真覺得好嗎?

母親:非常好!

孩子:媽媽,你是不是不喜歡這張畫?

(2)孩子:媽媽,你看我畫得好嗎?

母親:哦,讓我看看。嗯……你畫的云朵是心形的嘛!色彩也非常鮮艷,真不錯!

孩子:我也覺得很滿意?。ê⒆诱\懇地點了點頭,開心地笑了)

從對話(1)中不難看出家長在表揚孩子時所用的詞語越夸張,越籠統,反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對話(2)顯示了帶描述性表揚的效果,由于母親使用的言語具體,因此得到了孩子的真誠回應,對話雙方產生了共鳴。家長需要用心去觀察和體會兒童內在心理特點,詳細地描述所見所感。家長能否與孩子融洽交談達到預期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是否遵循合作原則。

2.2 違反合作原則分析

在某些特殊語境中,家長為了傳遞言外之意,故意不遵守合作原則中的某項準則,讓孩子推導話的本意,從而使談話目標得以實現。

例2:孩子:媽媽,我的小手機在哪兒?

母親:你犯了一個“老錯誤”?是不是?(語調很緩和)

孩子:哦,對對對,媽媽,我自己找吧!你說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例2中的母親沒有遵守量的準則和關系準則,當孩子問媽媽他的小手機在哪兒時,媽媽提示他犯了一個“老錯誤”,這說明孩子以前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媽媽予以糾正過,這使孩子馬上想起自己的“老錯誤”是什么,從中推導出媽媽的言外之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母親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孩子也從心理上欣然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例3:孩子:爸爸,是從哪兒來的呢?

父親:你認為雪是哪兒來的呢?

例3中的父親有意不遵守量的準則,沒有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反問孩子。從而使孩子悟出父親鼓勵自己開動腦筋,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如果父親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就會使孩子失去自己尋找答案的機會。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問諸如:“為什么會下雨?”,“我是從哪來的?”……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往往直接將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孩子,或者替孩子解答。其實,這非常不利于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孩子探索答案的過程甚至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2.3 違反合作原則的對策

兒童認知能力不足,語言意識缺乏,以及社會能力的局限性都會使他們無意識地違反合作原則。此時,父母可以采用積極應對策略。

例4:父親:告訴爸爸,今天上午媽媽帶你去哪里玩了?

孩子:媽媽玩去了。

父親:到哪里玩去了?

孩子:那里玩了。

父親:是寶船公園還是莫愁湖呀?

孩子:莫愁湖騎馬。

對話開始時孩子的回答顯然違反了量的準則,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回答父親的提問。此時父親沒有放棄,而是積極改變了提問策略,用選擇問句來刺激孩子的記憶,結果孩子回憶出更多信息,并成功地給出了答案。

例5:母親:吃飯不可以離開桌子,不乖哦。

孩子:寶寶有事去。

母親:(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哦?這樣???我也想跟你一道去,我們 趕快吃完,你也帶我去好不好?

孩子:(思考一會兒)好吧。我們快吃吧!吃完一起去玩!

孩子的回答違背了質的準則,表達的并不是真實的情況。顯然她并非真的有事去,但她又遵循了關系準則,巧妙地回答了母親提出的問題。母親此時并沒有戳穿孩子的話,而是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提議吃完飯和孩子一起參與。于是孩子的興趣被激發了,很快就和母親達成一致。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引導需要技巧,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才能和孩子進行真正有效的溝通。

3 結論

基于以上例分析,可以看出“合作原則”在一定程度上為家長與孩子有效地交談提供了理論指導。家長應認真理解、真心尊重孩子內在感受,遵守或故意違反合作原則,避免說教式的勸導。在特殊語境中適當違反合作原則,使孩子“悟出”家長說話的語用含義,可以既教育孩子,又不傷孩子自尊心。

總之,遵守或違反合作原則,父母應把握“度”,用科學的方法來啟發、誘導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Ninio, A,Snow.C.E.. Pragmatic Development[M].Bouldwe, CO: Westview Press, 1996.

[2]Zhou, J. Pragmatic development of Mandarin speaking young children: from 14 months to 32 months. Ph. D dissertation[D].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1.

[3]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張妍妍.從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的角度分析兒童心理的刻畫——以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2013,10.

[責任編輯:王楠]

猜你喜歡
合作原則兒童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8
英語網絡流行語在不同語境下的分析
合作原則下的《老友記》語言幽默分析
從話語分析理論看《暮色》中男主角參與的對話
留守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