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兩岸工業工程發展現狀的人才培養探討

2016-04-26 09:51田柏琳趙方起陶民生
科技視界 2016年9期
關鍵詞:工業工程人才培養

田柏琳 趙方起 陶民生

【摘 要】工業工程在制造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鑒于臺灣引進工業工程比大陸要早,為了更好地培養大陸的工業工程人才,將大陸兩所高校與臺灣兩所高校的工業工程培養計劃的進行對比,發現異同。

【關鍵詞】工業工程;兩岸;人才培養

1 兩岸工業工程在應用層面的發展現狀

1.1 兩岸IE人才培養現狀

IE在國外的發展:工業工程19世紀末起源于美國,并在歐洲、日本等西方國家迅速應用和發展。到二戰期間,美國大多數大學的工學院都已經相繼成立了獨立的IE系,并開始招收IE碩士生,到1990年,美國已有150所大學的工學院設有IE系。

IE在臺灣的發展:臺灣的理工科教育主要仿效美國,IE也是如此。臺灣大學中最早的IE專業創立于1963年,設于臺北工專和東海大學。經過40余年的發展,臺灣地區IE專業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各校的IE課程設置各有特色,但均表現出工程與管理結合、綜合繼承的共同點。

IE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從1993年到現在已有60余所高校開設了IE專業,但由于時間短,在工業工程專業建設方面缺乏科學有力的指導和統一的標準,各高校開設IE專業的學科(管理學科或機械學科)不同,導致其培養模式尚不十分完善。

1.2 工業工程學科發展水平與趨勢

中國最早接觸工業工程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國向鄰國日本學習引進工業工程,從此中國的工業逐步開始脫胎換骨。龐繼紅(2006)說過,目前,我國的工業基礎是相對薄弱的,特別是制造業的管理基礎相對于工業發達國家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目前,全國已有機械部、航空部、電子部、國家技術監督局、中科院等十幾個部委和北京、上海遼寧、湖北、河北、安徽等十幾個省市的正學會,并有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等近30所大學設立本專業和全國自學考試萬余名正式學員??梢哉f在短短的幾年內,工業工程在中國發展是迅速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2 兩岸工業工程學科人才培養計劃方向與專業開設情況

本章開始,將通過對臺灣國立交通大學、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工業工程專業開設情況的分析與研究。

本文以各學科在各校中學科科目修習課時,作為各學校對該科目重視程度的評價標準。根據各校上課時間的規定,臺灣清華大學與臺灣交通大學一學分為一周一學時,共18周。清華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以培養計劃所列課時為準。在統計各科目的學科課時后,通過相對偏差分析各學校相對偏差,篩選出該科目在兩岸四校中重視程度。比例值越大表示對該科目越重視,比例值越低表示對該科目越不重視。

相對偏差=[(單次測定值-平均值)/平均值]×100%

2.1 兩岸工業工程基礎課程學時對比

表1 兩岸工業工程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學時對比(單位:學時)

3 兩岸高校工業工程課程的設計

3.1 兩岸工業工程基礎課程學時分配分析

根據表1數據,兩岸工業工程基礎課程的設置大致類似,都可分為數學類、自然科學類、人文科學類、社會科學類、外語和體育。但是兩岸基礎課程的總學時,有著比較大的差別。兩所臺灣高校的基礎課程總學時均在四所高校的平均水平以下。

在具體的課程安排中,大陸與臺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中,熱學基礎和測量控制均有在大陸開設,而臺灣兩高校沒有開設;心理這門課程的開設情況恰好相反。其次是大陸兩高校都將力學基礎、體育和政治作為工業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然而臺灣清華大學,只把力學基礎作為基礎課程開設。兩岸高校都有開設的課程有:數理基礎、英語、程序設計和決策科學。除了程序設計之外其余三門課程的課時,大陸兩高?;颈扰_灣兩高校相應課程的學時分配得多,特別是決策科學。

3.2 兩岸高校工業工程專業課程學時分配分析

從整體來看,作對比的四所高校工業工程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基本相同,而且開設專業課程的數目大致相同。然而從總學時設置來看,大陸兩高校均比臺灣兩高校多,多了190個學時。

而在具體的課程學時安排中,四所高校各有不同。首先從四所對比的高校均開設的課程開始分析。其中工業工程概述&管理學的學時,臺灣兩高校該課程總計學時比大陸的多出38個學時。生產計劃與管理的學時安排中,大陸兩高校均比臺灣的兩所要多。上海交通大學的品質管理以128學時,遠多于其它三所,其它的均為54個學時。

其次,對比分析特色課程。所謂特色課程,這里指的是只有大陸或臺灣兩高校都開設的課程。從數據來看,一共有3門特色課程。分別是:工作研究&作業研究、心理學和運籌學。其中,前兩門是臺灣開設的。臺灣清華大學和臺灣交通大學的這兩門課程的學時安排分別是2:1和1:1。大陸開設的運籌學的學時安排,清華大學比上海交通大學是1.4:1。

最后就是四所高校中,其中三所高校都有開設的課程。在這類課程中,同課程的學時的最大值,最小值之比均小于或等于2:1。

3.3 總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大陸高校的基礎課程比臺灣的更豐富,大陸高校更注重基礎課程教學,而且校與校之間課程設置更統一。大陸高校除了在基礎知識教學以外,還重視學生們的身體素質的提高。專業課程方面,兩岸高校專業課總學時均少于基礎課程總學時,但大陸的依舊比臺灣高校的多,由此可知,大陸高校課程比臺灣高校的課程排得更緊湊,更密集。大陸高校比臺灣高校更強調讓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教學階段就進行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

雖說兩岸開設的基礎課程不一樣,但是兩岸專業課程的設置與基礎課程的開設有關?;A課程的教學內容,服務于之后的專業課程。而且,在專業課領域上,兩岸高校均呈現出個別發展的態勢。

【參考文獻】

[1]蘇玉珠.基于工業工程研究與人才培養的教育定位探討[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3.

[2]梁乃剛.臺灣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現狀與未來[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7,6.

[3]龐繼紅.工業工程在我國的應用及發展探討[J].廣西工學院學報,2006,2.

[責任編輯:湯靜]

猜你喜歡
工業工程人才培養
工業工程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我國工業工程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及發展
論工業工程對企業信息化的促進作用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淺析工業4.0背景下工業工程專業《管理信息系統》教學革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