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策略分析

2016-04-26 10:30羅源
科技視界 2016年9期
關鍵詞:社區教育參與策略

【摘 要】社區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通過推進社區課程建設、社區教育參與機制建設和社區教育理論研究,積極參與社區教育,形成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合力,是實現居民終身學習需求和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發展的基本保證。

【關鍵詞】社區教育;參與;策略

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特別重視人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加大開發社區教育資源,且鼓勵學校開展繼續教育?!冬F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更加明確了要建立職業教育服務社區機制,推動高職院校社區化辦學。

1 社區教育的內涵

社區教育是以社區為主體,利用社區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對社區所有成員進行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方面影響的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應該是有其完整的教育體系,還應具有廣泛社會職能的教育行為。它不僅是一種教育的模式,還代表著一種更為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倡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化社會,完成終身化學習的意識轉變。[1]社區教育溝通了教育與社區之間的聯系,實踐著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的理念;有別于傳統的學術教育,它把教育與生活需要結為一體;提高了地區住民的精神與文化素養,滿足其自我完善的要求,切實保障地區居民的自主學習權利等,為實現人的教育終身化和社會的終身學習化打下基礎。[2]

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是以社區居民的教育需要為宗旨,擴大社區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為社區培養技能、生活、就業、轉崗等職業能力的人才,并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與社區相互促進,充分利用院校與社區內各種教育資源、政策環境和教育環境,創新辦學模式和教育教學模式,使得高等職業教育功能發揮到最大,滿足社區人群的特定需要,實現高職院校與社區的雙贏。

2 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1 是貫徹終身教育理念的要求

終身教育是包括了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切教育形式。終身教育理念于1919年被最早提出,1995年在我國《教育法》中予以明確,并把它作為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3]進入新世紀以后今,我國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高職院校作為學歷教育機構,與社區教育一樣,都是當前我國發展終身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基本形態,推進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工作,形成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合力,大力開展教育服務,是實現居民終身學習需求和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發展的基本保證。

2.2 是提升社區教育效益的需要

社區教育既是一種區域性、整體性的教育活動,又是一種組織協調社區內外各種力量參與本社區內的各種學習與教育管理活動,需要專業的管理與教育團隊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服務工作。高職院校擁有經驗豐富的教育管理團隊與教學團隊,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實訓場所與設備,能快速形成針對性強的教育培訓計劃,調動教學團隊,依托場所與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使教育活動更高效、教學效果更名顯。由此可見,地方政府通過相關政策,引導高職院校以適當的方式參與社區教育,可以促進社區教育的科學、健康發展,提升社區教育效益。

2.3 是高職院校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的體現

以上是從社區教育視角分析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必要性。同時,立足于高職院校本身,參與社區教育也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大學的功能是文化傳承、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高職院校作為一種高等教育機構,以直接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產業發展培養各類勞動力為辦學宗旨,與普通教育相比,其服務社會的功能的更為突出。[4]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工作,以其人力資源優勢、智力優勢、管理優勢、資源優勢等,通過開展通識教育、專業技能培訓等活動,發揮高職院校教育資源的效用,提高辦學的效率和效益,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能力,增強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

3 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3.1 教學資源與師資優勢

高職院校通過多年的辦學與社會培訓實踐,培育了素質精良的師資團隊,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繼續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及培訓資源。首先,就師資隊伍建設而言,高職院校的由于校企合作緊密,在專業教師的培養方面注重企業實踐經驗的積累,通過“雙師型”教師培養工程,打造了一批職教理念先進,專業理論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專業教師隊伍,特別是行業高職院校,擁有一批行業知名的職教名師、技能大師等。其次,就教學資源而言,高職院校開設有數十個不同專業,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課程資源體系。同時,通過開展職業培訓,綜合利用和優化優質的教育資源,開發、建設了一大批適應遠程教學需要的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在社區教育中將發揮積極作用。

3.2 設備與技術優勢

高職院校較普通高校,其以直接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產業發展培養各類勞動力為辦學宗旨,與行業企業對接緊密。由此,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條件更加貼近企業實際生產環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其實訓場所較一般社區教育更充足,設備更齊全,對于培訓工作的針對性更強。此外,教育信息化的廣泛應用大大促進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高職院校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管理、教學等方面的應用,實現了現代社會學習者泛在學習的需求,為教育進入社區,方便社區居民的學習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提供了有利條件,使社區居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學習任何內容成為可能。為社區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成為了構建開放教育網絡教學環境的重要技術支撐。

4 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策略

4.1 深入調研,了解需求

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應深入開展調研工作。綜合分析我國的職業教育,行業辦學遠遠超過地方辦學,行業類院校遠遠多于綜合性院校,這就注定了高職院校鮮明的行業背景,專業性強。在高職院校參與地方社區教育實踐之前,首先應結合院校自身專業優勢,對接地方某一支柱性、戰略性或新型產業,綜合分析其人才需求狀況,做社區教育中的職業培訓項目。而對于一些地方綜合性高職院校,則應主要關注提升社區居民綜合素質與幸福指數的通識類課程項目,做到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不扎堆,不留空白,最大限度提升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有效性。

4.2 突出優勢,精選課程

以調研分析結論為依據,依托高職院校自身專業優勢,科學設計社區教育、培訓課程。首先是社區教育課程的開發。社區教育不同于學歷教育,其課程開發的重點較學歷教育應有所區別。行業類高職院校的社區教育培訓課程應注重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訓練;地方綜合性高職院校的通識類社區教育課程應主要聚焦社區居民素質提升。其次是社區教育課程的建設與完善,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院校方應對社區教育課程進行更新與完善。一是,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契機,對社區教育課程進行數字化建設;二是,根據技術改造、設備升級等實際情況,實施更新課程內容。

4.3 搭建平臺,靈活學習

社區教育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各級國家開放大學(電大)為網絡的教育平臺和各級地方政府組建的教育平臺等多種教育平臺。高職院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在參與社區教育的實踐中,要注重加強與社區和社區居民的溝通交流,了解已有學習平臺的不足,踐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構建更優的社區教育學習平臺,進一步突出高職院校的先進性、專業性。在平臺的搭建中,可以考慮以各院?,F有的職業培訓網絡平臺為基礎,進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實現社區教育對象時時、處處、人人的泛在學習需求,同時還用充分考慮新學習平臺與既有學習平臺的融合。

4.4 建立機制,提升效益

如前文所述,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要求創新管理機制、溝通機制、協作機制和激勵機制等工作機制,以適應整個管理、服務工作的需要和提升工作效益。首先,是創新管理機制,實現整個管理的規范性。其次,要重視溝通機制建設。高職院校管理團隊應建立與社區、社區居民的交流渠道,加強與社區與社區居民的溝通,收集意見,解決問題,提升社區教育滿意度。第三,協作機制建設。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涉及到校內外多個單位、部門的參與,有效的協作是促進該項工作高效推進的重要舉措。第四,推行激勵機制。社區教育雖然是高職院校的教育職能,但與教師個人關系不大,應不斷修訂和完善學校各項社區教育課程建設的獎勵機制,激發廣大教職工參與社區教育的熱情。

4.5 加強研究,深化成果

理論研究是對實踐經驗的固化與提升。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作為近年來學界廣泛關注的重要領域,但目前研究成果較少。加強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研究:一是,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實踐開展研究,不斷總結實踐經驗與做法,為提升社區教育效益提供理論借鑒;二是,以終身教育的視角,開展職業教育社區化發展研究,不斷推進社區教育與事業教育的理論創新,引領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董華.成人教育理論與實踐(4)社區教育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2]陳乃林.現代社區教育理論與實驗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高志敏.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羅源,劉穎.論高職院校開放性職業培訓工作機制的創新[J].職業教育,2014(6).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社區教育參與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啟示
論高等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動合作
關于有效思品課堂的幾點思考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