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術課堂中幸福的探索

2016-05-13 20:02徐瓊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6年7期
關鍵詞:美術教學幸福感

徐瓊

【內容摘要】《清明上河圖》這一“綜合·探索”課,不是簡單的欣賞教學,也不是單純的繪畫教學,而是以這兩個為基礎的更為上位的教學,通過這一領域的學習,幫助學生獲得自主探究的習慣和能力,從而感受快樂,并從中獲得自信、修養等幸福能量。本文巧妙地與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由淺入深,由近到遠地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鍛煉,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使課堂教學充滿盎然生機。

【關鍵詞】幸福感 綜合探究 美術教學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圍繞教材內容去精心設計教學,讓美術課題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更具有效性,使課堂更高效,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于強調學科為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里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我們教育的目的于培養幸福、創造幸福的人,在美術課程中的幸福感就是讓學生快樂的學習,馳騁學生的想象力,使創造力得到發揮,通過個體獲合作的方式創作出具有成就感的藝術作品,充實學生的內心世界,整合學生的幸福能力,提高學生的幸福感覺。但是在美術課程中一但學生對美術學習缺少了興趣,學習時間長了容易產生倦怠心里,又哪里來幸福感。為此,多年來,我一直思考并嘗試在傳承傳統美術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如何較好的整合課程資源,多元化發展美術教育,創新學生思維,全面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完善美的能力。為他們將來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的目光投向了“綜合探索”領域,“綜合性學習”是當代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這一學習領域提供了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社會等方面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使學生能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創造自我,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幸福能力。本文就以蘇教版美術八年級上冊“綜合探索”課《清明上河圖》為例,談談如何讓學生在綜合探索課程中提高幸福能力,我在這堂美術課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構思】

本課是一節美術綜合課程,注重于讀畫、實踐。授課的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八年級是初中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生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等正發生重要的變化。如果以傳統的方式,教師講解,學生欣賞然后繪畫的方式,就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也不符合這節綜合課程的的本質,對于本節綜合課程《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的風俗畫,是一幅知名度很高的作品,也是畫家張擇端僅存于世的一幅精品。本課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目的就在于讓學生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如美術與社會生活、美術與歷史等方面,然后進行一定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起來,增強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以美術活動的形式發表自己的學習成果。

那么短短兩課時綜合課程,如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讓他們滿懷熱情的創作、讓他們信心滿滿,獲得成功自信的感覺呢?當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學生或者教師講解為主,臨摹作品為結果時,我們不防轉換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的探究,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作為學生的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真正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欣賞、分析、討論、探究等活動,認識《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了解風俗畫、人物畫、界畫,對《清明上河圖》中人物細致觀察,發現特點,能用中國畫線條的表現方法進行小組合作。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輕松愉快、活躍有序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感知藝術作品并理解其中的中國畫表現形式,發現其中的繪畫特點,分小組合作參與藝術創作表現活動,豐富學生的藝術感觀與情感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

通過欣賞探究《清明上河圖》這幅作品,可以形象的了解北宋時期的城市面貌、當時各階層人們的生活,以及商業、交通、建筑城防文化、服飾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可以更好的了解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還可以更好的發展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找出《清明上河圖》的繪畫特色之后,體驗中國畫特有的線條形式,從而形成細致觀察事物的態度,增強審美情趣的同時,增強自己的繪畫信心。

【教學資源】

教師:人物畫白描作品、電子課件、筆墨工具。

學生:清明上河圖相關收集資料、筆墨工具。

【課時安排】

以單元模式進行教學(每課課時時間:45分鐘。共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合作探究欣賞作品,交流新知

在課前導入部分,我搜集了一段3D視頻動畫,生動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風貌,整幅畫以打開手卷的方式展開,展開部分的郊外景色,只見小溪旁邊的大路上一溜駱駝隊,遠遠的從東北方向汴京城走來……因為畫面中的人物是動態的,學生一進教室就被深深吸引,好像不是欣賞什么古畫,而是親身走進了北宋的這張畫中,他們的興趣一下就被激發了,這段3D視頻導入也為學生持續學習提供了動力。

乘此時的契機,分別為學生假設不同的身份來欣賞此畫,比如:你現在是個美術家,那么從畫面畫了什么內容?畫家用何繪畫方式畫出來的?人物造型如何等等去欣賞。又如;你是一位游客的話,你又會欣賞到哪些內容呢?或者史學家、社會學家等等。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畫面的興趣愛好,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分組討論。

美術學家(學生):《清明上河圖》這張繪畫作品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這張畫卷又窄又長(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但是里面畫出了眾多的人物,每個人物身份、神態、動作各不相同,我很佩服畫家能在這么小的畫卷上畫出了這么多的人物,而且畫得非常細致。

社會學家(學生):我看當時北宋的經濟很好,店鋪很多,有藥鋪、茶館、酒樓、城樓等等,非常的熱鬧,也極富生活味道。當時的最熱鬧的地方在畫面的中心位置,狹窄而又擁擠的橋面上,人們都在買賣……

史學家(學生):我覺得畫家很了不起,這張畫尺幅不大,但是畫出了很多的牲畜、車、船,船大小不同大概二十多只,還有房屋、橋梁、城樓各有特色。

設計意圖:這節課是以合作探究欣賞《清明上河圖》作品,但學生的審美素養不高,在面對作品時,學生個體常感到無從下手,不知該如何欣賞,這個時候教師給于適當點撥,讓學生采用分組討論,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個性、想象力、情感傾向不同,在自己無從談起時,同組同學相互間的討論,可以激起該學生與討論有關的思考,并運用聯想遷移,結合自己的感受體會,就能夠逐漸形成自己的見解,并在交流中獲得自信。

第二課時:知識回顧、發現特點、創作指導、共享成果

(一)知識的回顧 提高對后續內容的探究欲望

在這一課時當中,先請學生回顧上節課探究的內容,教師適當的補充畫面內容,展開部分:描寫郊外景色,枯樹草橋行旅不絕;中段:描寫虹橋之景。兩艘大船穿過虹橋,橋頭攤商櫛比,行人云集;后段:城內街景。歌樓酒市、作坊醫家、人物眾多、街頭繁華。

整圖采用散點式構圖,通過對世俗生活的細致描繪,生動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設計意圖:在生生、師生活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的了解,從而為本課延伸繪畫技法做好鋪墊。

(二)發現特點 尋找藝術表現手法

多媒體畫面投影畫面細節,探究《清明上河圖》用何技法繪畫,千百年來,魅力不衰。請學生從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去觀察。對于八年級的學生對中國畫已有點概念,學過寫意畫和工筆畫,提問過的學生都會回答《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畫的比較工整細致的作品,是工筆畫。學生能回答到此階段,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畢竟他們熟練運用了以學知識。這個時候教師要給與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敢于回答,提升自己的信心。并且給他們的答案一個更為全面的回答。

在《清明上河圖》中的建筑也是一大繪畫特點,圖片展示后段建筑,讓學生觀察線條特點,教師通過電腦畫圖功能直接在原圖建筑上拉直線,學生很容易觀察出建筑上的線條特點:挺拔筆直,工致準確。在學生概括出線條特點后,教師給學生簡單介紹界畫,以及工筆界畫。

教師小結:張擇端的人物繪畫線條簡潔、形神兼備,體現出古人高雅的審美情趣,中國畫特有的線條魅力。所以這張《清明上河圖》又屬于人物畫。

設計意圖:以層層引入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中國畫中的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之情。

(三)以導促學 創作指導

在學生感嘆中國畫人物畫的魅力之時,教師演示畫面局部:為了使得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物的動作,請一個學生演示貨郎挑擔的動作,線條勾勒一貨郎人物,展示線造型魅力。此時通過實物投影的方式,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人物畫的線條起筆、收筆的魅力。學生在看到老師寥寥幾筆就把人物形象勾勒出來,學生的創作激情一個個激發出來了,一個個都躍躍欲試。這個時候如果讓學生單純畫《清明上河圖》中的某個人物,學生畫了一兩個必定會覺得無趣。無法調動他們的激情。為此,我專門以小組的方式準備了六個畫面,每個畫面都是有不同的船只、房屋,如果把這些畫面拼接起來,就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但是畫面中是沒有人物的,這需要學生自由的把想畫的人物添加進去,這樣的方法給與了學生一定的繪畫空間。

設計意圖:同樣的表現古畫作品,純粹的臨摹只會讓學生失去繪畫創作興趣,本課設計自由添畫畫面人物,使學生感受到了自主意識,同樣把畫面中的人物畫起來就格外的新奇,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重在培養繪畫的熱情和興趣。

(四)共享成果,多元評價,促進發展

在創作完成作品之后,在班級內點評。

評價點:構圖是否合理、人物造型是否準確、線條是否流暢。

師生間共同欣賞,同學間觀摩、學習,共享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評價是美術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綜合性的美術教學來講,教學反饋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不同形式的評價,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為個別或集體指導提供依據。在本課的綜合教學中,通過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等方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美術學習能力、態度、情感等方面得到發展。在班級內的展評,也促進了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評價。通過積極正面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傳承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性,進而升華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增進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以上是我對“綜合·探索”課程《清明上河圖》中提升學生幸福感的一點嘗試,我想只要美術教師引導得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探索欲望,必定會讓“綜合·探索”課程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 鄭桂華 主編.《美術探究性學習教學示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9).

[3] 袁敏 主編.《追求幸福的教育》,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董浜中學)

猜你喜歡
美術教學幸福感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樣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談高中美術教學滲透健康審美意識之優化策略
簡筆畫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美術教學中運用音樂 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