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高中美術教學滲透健康審美意識之優化策略

2016-11-10 00:27凡麗麗
人間 2016年28期
關鍵詞:審美意識美術教學策略

凡麗麗

摘要: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關于美術本身的美術技能,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健康審美方面的啟發教育,努力把學生塑造成具有更高思想境界、擁有健全人格的新青年。

關鍵詞:美術教學;審美意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61-01

美術教育作為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的實施過程要求老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感受美,還有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體驗美,才能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只有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的審美意識。

馬克思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美術教育不僅能夠陶冶一個人的情操,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對于高中生,學生的思維、個性開始逐漸穩固,但心智還不夠成熟,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所誤導,因此,加強對學生審美意識的滲透,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如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不但用感官,而且用心靈感知美的存在。怎樣喚起學生的這種對美的感受能力,怎樣通過美術教育對學生滲透健康審美意識是美術老師不得不面對的教學難題。

一、注重教學過程,培養審美能力

提高審美能力就要鞏固學生對于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品質。尤其是美術基本的概念、原理方面的知識,這是學生提高繪畫能力的理論基礎。另外,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掌握一定的相關理論知識外,還應該加強學生在人格、修養方面的潛在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只是我們有時候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品質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前提。

二、利用美術資源,學會分析美

在美術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相關的美術作品,例如國畫、油畫、水彩畫等。每一種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審美風格。老師在對作品進行講解時,要重點介紹作品的創作者、作品內容、創作背景等知識,提高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力,促使學生感受作品所表達的美感和意境,有利于提高學生全面健康的審美意識。

另外,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美術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智力相應得到發展,從而能煥發學生創作的熱情。如今,電腦技術在繪圖方面的應用使傳統的美術創作走進了一個新的領域。電腦繪圖可以大幅度簡化繪圖過程,提高學生的繪圖速度,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調動審美情感,學會心靈感悟

情感是藝術的靈魂,每一幅成功的美術作品都有自己的情感表現。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所要傳達的意境美中,激發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我們看到的風景是作品表象所傳達的內容,而深入進去,用心靈去感受則會是另一番風景。美術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作品中的美,感受作品的意境,學會對美做出判斷與評價。

美術作品是一種綜合表現形式,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作品的產生是作者思想精髓的集大成,是體現一種思想、一種社會現象的外在表現。所以,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構圖、色彩搭配等藝術美,還要啟發學生感悟其內在的思想,增強學生對作品潛在美的賞析能力。

四、滲透審美意識,陶冶愛國情操

繪畫在普通中學美術課教學內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諸多內容,如:國畫、彩畫、素描等。繪畫內容不同,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愛國情操的滲透方式也不一樣。例如: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精致文化,是我國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情感的表現,由于表現獨特,風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無論從工具、材料、技法、表現內容到審美意蘊上都與西方繪畫有很大差別,它熔詩、書、畫、印為一爐,具有獨特的怡神功能和鮮明的風格。中國畫的繪畫材料:筆、墨、紙、硯、色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其中“筆墨紙硯”中紙的制造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習作,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思想、陶冶他們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還有一些中國民間美術,它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濃縮了中華民族文化,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內容廣泛,技藝精湛,風格獨特,為世界罕見。中國民間美術在漫長的創造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直接反映了特定歷史條件下人民的生活狀貌、社會風俗和思想情感,為人民所喜聞樂見,成為華夏民族美術傳統的源泉。這些可以使同學深深感覺到民間美術是一個豐富和珍貴的藝術寶庫,使同學們在親自動手中了解民間藝術,使他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審美意識基礎。

五、激發審美興趣,提高審美能力

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就必須讓學生意識到美的存在。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來源,只有對審美產生了興趣,才能吸引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例如羅丹的《思想者》,通過人物肌肉的線條,形態的塑造,表現出人物強大的生命力和豐富的形體美。另外,像古希臘風格的《帕特農神廟》、法國對《巴黎圣母院》等建筑,在設計上都有極高的造詣。

發現美是創造美的前提,大量美的展示是激發創造美興趣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在欣賞了大量美的作品之后,才能對美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產生對作品的賞析興趣,進而健康、高潮的審美水平才能在學生中不斷涌現。

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更多的時候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美術課的學習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學會用美的眼睛去觀察事物,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的發展。另外,美術教學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學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審美基礎,才能創造出真正屬于自己的美術作品,創作的作品才具有豐富的思想和情感表現。美術教學的實施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個性、積極情感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文學教育.中旬版,2009(3).

[2]淺談中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上海市華理大附中網站.

[3]談中學生美術欣賞的審美能力培養[J].科教文匯,2009(14).

猜你喜歡
審美意識美術教學策略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世紀末的贊歌——比亞茲萊插畫藝術風格分析
淺論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
于堅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意識價值體現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