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優化與改進探析

2016-05-14 11:39李姣麗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資源教學效果

李姣麗

教學內容繁雜、無序,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是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有必要借助于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實施與研究之機,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進行深入優化與改進。為此,結合豐富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經驗,在重新理解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內涵基礎上,分別從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改進和教學效果提高三個方面,就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與改進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探索性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與改進建議,旨在促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促進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的健康發展。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優化改進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繁難偏舊”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學內容繁雜、無序,教學方法單一、陳舊,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鑒于上述諸多問題的存在,高中歷史課程積極借我國新一輪教學改革之機,在教學內容簡化、教學方法改進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嘗試,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改革,上述問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改進,但是由于缺乏具體可用的教學策略、方法,所取得的效果離預期目標還很遠,有必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探討,繼續促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為此,筆者結合豐富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經驗,在重新理解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內涵基礎上,分別從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改進和教學效果提升三個方面,就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與改進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探索性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與改進建議。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的選取策略

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普遍存在著“三多”,一是內容多,教材中各種字體的文字資料、圖片、說明、討論材料等,都要求學生要注意到,學生很難判斷重點,也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二是資料多,與教學相關的紙質資料、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的諸多文字、視頻、圖片資料,以及學生自己查找的網絡資料等,學生選擇起來可謂是目不睱接;三是考題多,學校為了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題海戰術”是被應用最多、也被證明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全國各地名校的模擬題、高考原題,甚至是某個學校、某位名師與學生的教案、筆記本,等等。為了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必須“精簡”教學內容,將學生從眾多內容中解放出來,從而有精力、有時間開展更多的自主、探索學習。

1.提煉內容主線

主線指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主要線索,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都應該有一根主線,學生抓住了教學內容的主線,就可以沿著主線自主找到教學重點,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主線如何確定?有效的方法就是“提煉”;要求教師先要吃透教學內容,厘清教學線索,確定教學內容的主線,并圍線主線設計教學環節。

2.濃縮內容要點

高效的課堂一定是教學內容“少而精”的課堂,但這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內容的簡單化,除了“少”以外,更要注意“精”,要想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精”的目標,只有進行“濃縮”。一般做法是針對預期教學內容“減字找規律”;所謂減字就大膽的進行舍棄、凝練,用最少的文字精準表達內容本意和知識。

3.精選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一般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和多媒體課件等,同時也包括教師所用的各類教具、基礎設施等。實踐證明,教學資源越多、教學效果越好的說法是錯誤的,教學資源不在多而在有效,面對越來越多的、優劣難辨的歷史教學資源,有必要進行“精選”,基本原則就是“貼近實際、簡單高效”,不僅能佐證史觀,更能拓展知識。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

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教學環節基本都是固定的,依次從前向后推進直至教學過程結束;所帶來的問題就是教學過程異??菰?、學生逐步喪失學習興趣,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提高陷入停頓;非常不利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發展。

1.精簡課堂環節

課堂教學環節安排科學、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學過程的關注,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教學環節太少,只有一個環節的話,學生學習難免出現疲態;而如果教學環節過多,整個教學過程又顯得“碎片化”,不利于教師掌控教學過程。從實踐效果看,二到三個環節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在不同的教學環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2.精準科學設問

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整個教學活動發展方向的指揮棒,如果設置的“提問”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經過深入思考就可以回答,難免失去了設問的意義,反之如果設置的“提問”過于復雜、難度過大,既使學生經過深入思考也是無法回答,那同樣也失去了設問的價值。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提問”的精準性、科學性,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明確提問目的,是強化知識還是檢查效果,或者是激發學生關注和興趣,不同目的的語氣和要求不同;第二,考慮學生認知水平,依據學生認知水平高低控制提問難度;

第三,采用生成式提問,依據教學需要設問、提問。

3.精心組織活動

“滿堂灌”是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而當前“滿堂問”又成為另一種形式,普遍存在一種課堂教學活動組織混亂的問題。課堂活動,除了教師的教學活動外,還有學生的學習活動,二者不是截然分開的,應該是貫穿始終、同步進行的;要求教學活動過程中,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同時,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適時的指導、引導,切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策略

科學選取教學內容及改進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教學效果。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除了要注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兩方面外,還應該注意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多方入手為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而努力。

1.突破概念瓶頸

概念教學是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厘清了某些歷史概念就明確了歷史內容、事件的范圍,是進一步深入學習歷史的前提;所以,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概念教學、厘清其內涵、突破其瓶頸,擴大歷史知識的寬度,為學生主動探索所學知識奠定基礎。

2.聯系生活實際

實踐證明,現實生活內容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以致用”是最高的學境界,也是學習的主要目的。因此,有必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依據所教內容不同,引入不同的生活情境、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為了便于學生思考、探索,可以結合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傊?,借生活化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參與度,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3.培養良好態度

學習態度始終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話,那么良好的學習態度就是良好學習效果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效度,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很關鍵。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長期、細心的引導和培養,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就應該有意識的觀察學生學習所得,適時給予肯定、鼓勵,讓學生逐步嘗到學習探索的“成就感”,從而樹立學習自信,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

參考文獻:

[1]李俊花,王翠.淺談提高中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求知導刊,2016,(54).

[2]李紅.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探究與實踐[J].學周刊,2016,(20).

[3]陳風格.淺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J].亞太教育.2016,(12).

[4]鄒曉星.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政治學科整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 2015.

[5]李紅.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探究與實踐[J].學周刊,2016,(20).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教學資源教學效果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臨床實驗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應用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土木工程科研資源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